世界中風日 | 慎防中風來襲 了解中風徵兆、成因、高危因素與治療 把握復康黃金期 預防有法做足3件事

每年的10月29日為世界中風日,藉此讓公眾對中風(Stroke)這疾病殺手有更多的關注,更重要的是減低中風對健康的風險和威脅!不少人都會聞此「風」色變,事實上這疾病確實可以來得突然,成因和高危因素也不少,但卻非不能預防。 Read more

姿治通鑑:蛙泳防傷 先扮「蟹」學「蛤」

【明報專訊】游泳是老少咸宜的運動,無論是競賽還是日常健體,以至復康訓練,不少人都會選擇游泳。而任何運動也存在受傷風險,游泳也不例外,當中自由泳、背泳和蝶泳的傷患主要在肩膀、頸部和下背;蛙泳則以背部和膝部為主。 預防勝於治療,我們應先做好保護措施,以減低受傷風險。受傷時應該游泳嗎?泳姿又會否加劇傷患?其實運動強度和泳姿要求都會大大增加受傷風險,重複錯誤動作更易造成勞損或加劇痛症。 以中等強度蛙泳的下肢動作為例,蛙泳泳姿主要分為兩階段:推進階段和恢復階段。推進時,下肢外撐以臀部肌群和大腿後方的膕繩肌把髖關節撐開,而四頭肌則把膝關節伸展開,髖和膝關節並不會完全伸直。恢復階段時,小腿肌群把腳踝伸直,臀部和大腿內收肌肉把雙腳合上,下肢關節完全伸直;及後髖和膝關節屈曲以作準備。   蛙泳易傷內側膝關節 蛙泳主要傷患為內側膝關節疼痛,因泳式包含髖關節內收,內膝關節壓力增加,若四頭肌內側肌與外側肌力量不平衡,往往容易引致膝內翻。此外,曾經患有膝內側韌帶傷患者,膝關節內側肌力較弱,更容易引發內側膝關節疼痛。因此,多鍛煉臀中肌和臀小肌的運動(例如蟹步和蛤式),有助增強髖關節外展幅度與力量,以減低膝內翻程度。 除了下肢鍛煉,軀幹穩定度對蛙泳也非常重要,故穩定的核心肌肉不可或缺,以連接和配合上下肢肌肉運動。部分人游泳時,呼吸會過度依賴背部往後伸展把頭抬起,此舉會增加下背勞損;而髖關節過大或過小的旋轉幅度,也可能造成膝關節軟組織磨蝕或副韌帶扭傷,產生疼痛。 文:陳銳庭(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運動治療師(英國運動治療師學會認證))   專題系列文章 Read more

【醫療健康】「物理治療師」駐家指導 AR復康系統糾正動作

【明報專訊】香港人長時間對着電腦工作、上網,難免經常腰痠背痛,甚至手肘、手腕出現問題。不少人會接受物理治療以求改善,包括做一些指定動作的練習。然而成效如何,關鍵是病人的動作正確與否?有沒有定時做?偷懶兼動作錯誤,隨時令問題惡化。最近,香港初創公司CureHab開發了擴增實境(AR)復康訓練系統,除了可在家中安裝,有助即時糾正錯誤動作,更可將訓練數據傳回相關的物理治療師,方便跟進成效。 跟影片做動作 體感鏡頭檢測 肩、頸、手腕痛,可說是都市常見痛症,伸展運動及力量訓練,可助改善病情。CureHab首席工程師楊凌鋒指出,若病人回診所訓練,一來未必預約到合適時間,二來費用亦昂貴;但在家中自行訓練,又怕動作不正確,影響成效。「年輕病人的問題不算嚴重,但如果是中風長者,他們好大可能很快便忘記訓練動作或動作重點,令到康復進度受阻。於是上年3月開始,我們便開發這套AR復康訓練系統,助病人在家也能得到專業的訓練指導。」 AR復康訓練系統主要分兩部分,一是復康機頂盒,二是Kinect立體體感鏡頭,「當物理治療師為病人訂定訓練動作後,便可將動作資料傳送到復康機頂盒內,讓病人帶回家照做。之後,病人只需將鏡頭及電視接駁到機頂盒即可使用。訓練時,病人只需選擇所要做的訓練,電視便會出現兩個畫面,一個是鏡頭拍攝到自己的實時影像,而另一個則是物理治療師的動作示範影片,病人可跟隨示範影片做動作」。 記錄訓練數據 上傳治療師跟進 不過,如果單純提供示範影片,仍未能確保病人完全根據指示做出正確動作,所以特別在實時畫面中,加入虛擬的指示圖案,配合體感功能,即時提示病人動作是否符合物理治療師要求。香港中文大學電子工程學系教授兼CureHab行政總裁湯啟宇指出,為了提高成效,病人訓練的次數、動作,全部都會記錄並傳送給相關的物理治療師,「由於私隱問題,所以不會實時錄影,只會將動作轉為數碼骨架紀錄後,才傳到物理治療師手上。當用家再次覆診時,物理治療師便可根據病人的訓練次數、動作的正確度,提供更準確的判斷」。 湯啟宇表示,現時AR復康訓練系統已開始在一些長者中心以及復康診所,供中風病人或肩周炎的用家試用,系統會根據物理治療師的判斷出租給病人,收費亦由治療師釐定,配合系統可減少用家回診所次數,「例如病人一星期要回診所四次做物理治療,但現在只需一至兩次覆診,其餘時間在家自行訓練,因此病人整體支出應會減少」。 文:勞耀全 圖:劉焌陶、網上圖片 feature@mingpao.com

Read more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