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壓力大?爸爸媽媽做足3招 助孩子抗壓愉快學習

開學啦!學生們由暑假到回到校園,難免會對開學感到緊張、憂慮,甚至壓力爆煲。養和醫院臨床醫療心理學中心副主任馮淑敏博士指出,在開學初期不少學童會比較容易患上感冒或傳染病,除了要注意生理健康外,其實心理健康也同樣不可忽視! Read more

知多啲:靜觀練腦助抗壓

【明報專訊】許多科學研究及醫學實證顯示,靜觀對提升身心靈整全健康有顯著成效: ˙科學研究顯示,人體腦部組織會隨着靜觀訓練和體驗而有所改變,這種情况稱為「神經元可塑性」(Neuroplasticity) ˙多項不同的數據指出,靜觀除可減低腦部活動時候的分心情况外,更有助增強腦部認知的控制能力 ˙練習靜觀同時可以增加大腦左前額部分的活動,連繫積極正面的情緒,亦可以減低與壓力及焦慮有關的扁桃體活動,而且功效顯著及持久 ˙靜觀有助學習、增強記憶力,以及能夠正視及加強解決問題的能力,令我們勇往直前面對挑戰

Read more

學子鬱到爆 核桃助抗壓

【明報專訊】學童輕生事件近年備受社會關注,不少人開始對兒童及青少年的精神健康予以重視。心理學家認為輕生並非一時衝動的行為,大部分學童的情緒障礙或輕生行為均與長期積累負面情緒有關,並且有迹可尋。 正值9、10月新學年開學的日子,無論學童還是家長都面對新學年、新環境的轉變,家長宜多抽空關懷子女,細心觀察他們日常舉動,如發現情緒和行為出現異常,及早尋求協助。 中醫早在2000多年前已經對人的情志活動有豐富認識。《黃帝內經》認為人有「五志」,對應五行和五臟: ‧肝在志為怒,五行屬木 ‧心在志為喜,五行屬火 ‧脾在志為思,五行屬土 ‧肺在志為憂(悲),五行屬金 ‧腎在志為恐,五行屬水 每個人都有各種不同的情感,如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而各種情緒如同五行有「相生相剋」的關係,互相影響。中醫養生強調五志調和,發而中節,假如「五志」當中的某些情志表現異常,便會影響各種情志之間的平衡,造成失調,如過怒傷肝、過喜傷心、過思傷脾、過憂(悲)傷肺、過恐傷腎。 中醫「臟腑」的概念與西醫的「器官」不同,臟腑不僅是實體可見的器官,而且中醫學更強調臟腑所代表的身體機能,稱為「藏象」。以「心臟」為例,中醫認為心主血脈、心藏神,中醫的心臟與一切的精神、情志活動有關。《黃帝內經》說:「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心臟功能正常,則精神健旺,反之則可出現精神情志異常,如暴喜時可出現異常興奮,大笑不止,或勞神過度時可出現心悸、失眠等不適徵狀。 思慮傷脾 消瘦欠缺動力 中醫脾臟的功能,為「主運化、主升清、主生血統血」,屬於「後天之本」。我們出生後賴以生存的飲食營養,全部都要經過脾胃的運化。中醫認為年幼兒童「脾常不足」,除了要注意飲食不能過量,選擇易消化的食物外,還要注意「思慮傷脾」。古時候「思慮過度」很少發生在兒童及青少年身上,但現在生活環境的轉變卻令不少兒童及青少年承受沉重壓力。思慮過度,在青少年身上就更易造成脾氣鬱結,引起食慾不振、胃脹、大便質地改變、惡心、消瘦、沒精打彩、欠缺動力等問題。 長期驚恐 健忘無法集中 中醫認為「肝主疏泄」,一說「肝為情志之本」,若情志異常,如暴怒,常常嫉妒,好攻擊指摘等,便會影響肝臟調節氣機升降出入的功能,如《黃帝內經》言,怒則氣上,恐則氣下,喜則氣緩,勞則氣耗,悲則氣消,思則氣結,驚則氣亂。氣機失調,間接影響身體各臟腑不能得到足夠的氣血濡養,以致受影響臟腑失調。而臨牀上若出現肝氣鬱結,常表現為煩熱、胸悶、腋下兩側脹痛、吞嚥不順、唉聲嘆氣等。 腎藏精,主骨生髓,若腎氣充盈,則精力充沛、有智慧、勇敢。如長期受驚恐,能導致腎精虧虛,會出現注意力無法集中、健忘、頭暈眼花、耳鳴等症狀。腎陰不足,繼而可出現「陰虛內熱」的失調,具體表現為身熱、盜汗、口乾、易惹激、小便偏黃等。 ■中醫食療 核桃補腦 助穩定情緒 情緒病及輕生行為的機理相當複雜,從中醫角度理解大體上跟各種情志之間的不協調有關。要幫助學童應付壓力,擺脫抑鬱、焦慮、恐懼等負面情緒,可根據體質從調治五臟入手,同時調暢氣機。在中醫食療上,其中一種有改善精神情緒作用的食物,就是核桃。 核桃是一種可以藥食兩用的食材,性溫、味甘,歸肺、腎、大腸經。《神農本草經》記載核桃「久服輕身益氣,延年益壽」,是上品藥;《本草綱目》指核桃能「補氣養血,潤燥化痰,益命門,利三焦,溫肺潤腸,治虛寒喘嗽,腰部重痛」。臨牀上食用核桃,有補腎、益智、溫肺、潤腸的作用。在中醫藥古籍的記載以外,不少現代研究亦認為核桃有補腦和幫助穩定情緒的效能。 透過分析核桃的營養成分,有研究指出核桃含豐富的礦物質如鈣、鎂,有減壓作用;此外,核桃亦含有促進腦部功能的微量元素如鋅、錳等。核桃作為一種天然堅果類食物,它含有高濃度的血清素。現代研究認為抑鬱、衝動、攻擊行為的出現也是與大腦內血清素濃度降低有關,通過適量進食核桃,有助提高體內血清素的水平,對穩定情緒有正面的幫助。有些研究亦指出核桃內含豐富磷脂,有增強記憶,改善失眠和神經衰弱的功效。 吃過量易喉痛煩躁 使用核桃作為食療,可以單純選用生品去殼嚼食,或用作佐菜、煮湯、煮粥之用,味道可口,老少咸宜,每天食用大約10至30克,或5至6個為宜。由於核桃本身性質偏溫,過量進食,容易導致喉嚨痛、口乾、煩躁等「上火」問題。另外,由於核桃有潤腸作用,大量進食或會造成腹瀉。中醫典籍記載核桃不宜與酒或野雞同食,怕兩者溫熱之性疊加後會令熱勢加重。此外凡身體出現陰虛火旺的情况,如經常生「痱滋」、盜汗、口乾、多夢等,或屬於脾虛容易腹瀉者,應注意少吃核桃為佳。 ■核桃淮山杞子瘦肉湯(3至4人分量) 材料:核桃15克、淮山30克、枸杞子15克、龍眼肉12克、南棗2枚、瘦肉適量 製法:瘦肉洗淨汆水,其餘材料洗淨。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入清水,先用大火煮沸,再轉小火煮1.5小時,調味後即可 功能:補益肝腎,養血,能改善腎精不足導致的頭暈眼花或失眠 文:邱宇鋒(註冊中醫) 圖:kiankhoon、Krabikus@iStockphoto 編輯:王翠麗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ad more

【運動消閒】長期抗壓:管理情緒 運動提升快樂

【明報專訊】香港人生活壓力大,長遠而言,最好是掌握情緒管理,精神科專科醫生麥永接介紹以下方法,有助長期對抗壓力。 1.留意壓力 了解自己情緒狀態,如睡眠質素、皮膚狀態、肌肉會否無故痠痛,有否出現「腸易激」(或稱腸敏感)徵狀。 2.逐一擊破 面對日常忙碌生活時,好好管理時間,優先處理重要事情,逐個問題解決,避免multi-tasking,即同一時間處理太多事情。 3.作息時間 就算生活再忙,亦要有充足的睡眠,在集中精神工作2、3小時後,亦應安排休息時間。 4.運動時間 運動除可強身健體外,帶氧運動釋放安多芬,有助提升快樂情緒,雖然未必每個人可每日抽30分鐘時間做運動,可考慮分段進行,每日3次,每次10分鐘作中強度運動如急步行,相對地較易實行。另外,建議找尋自己喜歡的消閒活動,培養興趣。 5.練習放鬆 日常鍛煉文中的鬆弛技巧,遇到突發事情時可加以應用,而且日常練習時也有助放鬆情緒。 6. 調校認知 個人在認知上可調校得較彈性,例如別太追求完美,將標準定得較彈性,別太多擔憂,建議可多角度思考,避免鑽牛角尖。 7.尋找支援 與人傾訴,適當地尋求他人幫忙,有助紓緩壓力。如有需要,當然是尋求專業人士協助。 Read more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