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防護中心昨(16日)公布,再多1間幼兒中心及6間小學爆發上呼吸道感染,涉及179名學童,全部人情況穩定,毋須入院。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日前在科學館出席講座時指出,酒精對現流行於幼兒間的鼻病毒和腸病毒殺滅能力低,可能要花5分鐘,故搓手未能防範有關感染。他指出,「如你能感染到腸病毒、鼻病毒,你也可以感染到新冠病毒」。
Read more
本港新型冠狀病毒確診者中約4.2%嚴重至入深切治療部,醫管局分析重症病人分三大階段,最後階段病毒量雖已減,但細胞因子風暴致嚴重炎症,甚至現多器官衰竭,此時用抗病毒藥已非最有用,但用小劑量類固醇有助減炎症反應和死亡率。2003年SARS時有病人接受高劑量類固醇後現骨枯,現用量約為當年百分之一,醫管局料不會有嚴重副作用。
Read more
【明報專訊】本港自6月13日以來再現本地新冠病毒個案,昨日新增兩宗本地個案,其中59歲男患者居於坪石邨玉石樓,與出現群組爆發的瀝源邨祿泉樓同屬舊長形公屋。祿泉樓群組至今共9宗確診,涉7個單位,其中一個案疑因空氣傳播感染。消息人士稱,最新調查顯示空氣傳播的最大可能性,與長形公屋渠道有關。祿泉樓每層單位的廁所馬桶,原來有一條排氣管與相鄰單位的馬桶相連,但調查發現,包括「中招」單位在內,多戶馬桶排氣管遭移除。有專家表示,排氣管用於平衡污水渠氣壓,移除後會令污水渠氣壓波幅起伏大,帶病毒空氣或會由污水渠縫隙滲出。
Read more
【明報專訊】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昨公布,截至昨午4時,本港新增28宗新型冠狀病毒個案,其中27宗為輸入個案,患者12男15女,由3至39歲,分別由印度、哈薩克及及印尼回港,大部分人無病徵,由亞博館及檢疫中心送院。餘下1宗涉及一名46歲女子,是前日兩宗輸入確診個案的家人。有傳染病專家表示家居檢疫措施一直存在漏洞,倘出現超級傳播者可致社區大爆發,籲當局應設法堵漏,重新考慮定點檢疫,否則應強制家居檢疫者的同住家人加強檢測。
Read more
【明報專訊】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昨在商台《在晴朗的一天出發》表示,本港新冠病毒檢測數目太少是現時「最大的失誤」,有理由相信社區仍有很多隱形傳播鏈,他稱人體在夏天的免疫反應會較輕微、甚至染疫後可自行痊癒,好處是增加群體免疫,但亦會有人因感染而情况惡化,例如34歲蔬果包裝女工。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