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V病毒與鼻咽癌及多種淋巴癌等關係密切(醫言有理)

【明報專訊】19歲王小姐發燒超過3星期,扁桃腺、頸部淋巴結及脾臟脹大。驗血檢查顯示王小姐有貧血,白血球及血小板數量亦減少;血液見非典型淋巴細胞,同時有嚴重肝炎現象。病毒基因測試發現大數量的愛潑斯坦-巴爾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同時IgM病毒抗體呈陽性反應,確診急性愛潑斯坦-巴爾病毒感染。骨髓出現噬血細胞現象(hemophagocytosis),巨噬細胞(macrophage)吞噬紅血球、白血球及血小板。醫生處方對付B淋巴細胞的利妥昔單抗(rituximab),王小姐迅速康復。(編者按:鼻咽癌及淋巴癌兩種癌症同樣與愛潑斯坦-巴爾病毒關係密切,發病時可在患者血液找到病毒基因。) 相關閲讀:【貧血症狀】易攰頭暈食慾不振 4個缺鐵性貧血指數 愛喝酒長痔瘡男女要注意 受EBV感染病毒傳染性極高 與鼻咽癌及多種淋巴癌關係密切 急性愛潑斯坦-巴爾病毒感染,誘發傳染性單核白血球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俗稱接吻病(kissing disease)。受愛潑斯坦-巴爾病毒感染後,病毒在唾液留存多月,傳染性極高。 50歲陳先生最近有鼻塞和流鼻血現象,磁力共振掃描顯示鼻咽有腫瘤,活檢確診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40歲李先生上顎出現小腫塊,磁力共振掃描顯示鼻咽有腫瘤擴散至上顎,活檢確診鼻腔自然殺手/T-細胞淋巴癌(natural killer/T-cell lymphoma)。在中國南部地區,鼻腔腫瘤非常流行,包括鼻咽癌及鼻腔自然殺手/T-細胞淋巴癌,在西方國家則極為罕見。兩種癌症同樣與愛潑斯坦-巴爾病毒關係密切,發病時可在患者血液找到病毒基因。 相關閲讀:【淋巴癌】分四期有多種方法治療 留意3大淋巴癌警號 及早確診治癒率高 或與遺傳、其他環境因素有關 愛潑斯坦-巴爾病毒還與多種淋巴癌關係密切,包括器官移植後出現的淋巴癌(post organ transplant lymphoma)、伯基特氏淋巴癌(Burkitt lymphoma)、何傑金氏淋巴癌(Hodgkin lymphoma),某些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及與愛滋病病毒感染有關的淋巴癌(HIV related lymphoma),還包括某些胃癌。這些癌症在地界不同地方有不同的發病率,可能與遺傳或其他環境因素有關。 相關閲讀:【鼻咽癌】早期鼻咽癌徵狀不明顯 鼻塞、頸側脹大是警號?三大風險因素你要知  文:梁憲孫(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 專題系列文章 Read more

兩大類抗癌標靶藥 「神奇子彈」:單抗準確殺癌細胞(醫言有理)

【明報專訊】抗癌標靶藥物有兩大類,包括單克隆抗體(monoclonal antibody),還有其他口服標靶藥物。單克隆抗體簡稱「單抗」,屬免疫治療,一般需要經靜脈點滴注射,個別單抗有皮下注射配方。 新代單抗改造抗體蛋白 療效更佳 單抗針對癌細胞表面的抗原蛋白,準確殺死癌細胞,因此又稱神奇子彈。新一代單抗利用新技術將抗體蛋白改造,療效更佳。把動物單抗蛋白改成人類單抗蛋白,可避免病者免疫系統排斥輸入的動物單抗。將單抗蛋白碎片化(fragmentation),可令所產生的小抗體更具入侵性,加強療效。還有新技術將兩種針對不同抗原蛋白的單抗,結合成雙標靶單抗,令抗癌T細胞與癌細胞結合,令癌細胞死亡。將毒素、藥物或輻射物加入單抗蛋白,亦可大大加強療效。 相關閲讀:【血癌】長者患癌人數上升 配合標靶藥溫和治療 副作用可控(醫言有理) 個案:淋巴結脹大 單抗配合化療 60歲陳先生全身淋巴結脹大,活組織檢查確診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治療方案用抗CD20單抗利妥昔(rituximab)加化療,治癒機會高。 65歲林太同樣全身淋巴結脹大,活組織檢查確診濾泡性B細胞淋巴癌(follicular B cell lymphoma);骨髓有癌細胞,屬四期。治療方案用新一代抗CD20單抗阿托珠單抗(obinutuzumab)加化療,療效佳。 20歲李小姐胸腔縱膈部位(mediastinum)有大腫瘤,活檢確診何傑金氏淋巴癌(Hodgkin lymphoma);治療方案利用含毒素維多丁(vedotin)的CD30單抗本妥昔(brentuximab)加化療,治癒機會高。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相關閲讀:【淋巴癌】分四期有多種方法治療 留意3大淋巴癌警號 及早確診治癒率高 文:梁憲孫(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 專題系列文章 Read more

【發燒】新冠常見病徵 注意查找持續發燒不退原因 5個案或與傷寒、淋巴癌、紅斑狼瘡有關(醫言有理)

【明報專訊】體溫超標,第一件要做的事是新冠病毒測試。新冠病毒仍然流行,發燒是常見病徵。發燒必須找出病因,常見源頭乃病毒或細菌感染,其他還包括自體免疫系統疾病及惡性腫瘤。(編者按:以下5個個案,都有久燒不退或反覆低燒等病徵,經查找發燒病因後,分別確診傷寒症、肺結核病、淋巴癌、紅斑狼瘡等,如何跟進治療呢?) 相關文章:【淋巴癌】分四期有多種方法治療 留意3大淋巴癌警號 及早確診治癒率高 發燒+便秘+皮疹 確診傷寒 40歲黃小姐發燒多個星期,同時有便秘;腹部曾出現淺紅色皮疹,數天後自然消散。驗血發現傷寒凝集測試(Widal test)呈陽性反應,血液種菌見傷寒沙門氏菌(Salmonella typhi);確診傷寒症(typhoid fever),接受抗生素治療後,順利康復。 發燒+夜汗+乾咳 確診肺結核病 40歲李先生發燒4個星期,有夜汗,有乾咳但無痰,肺部電腦掃描顯示左肺上葉有病灶,懷疑肺部受結核菌感染(pulmonary tuberculosis)。李先生接受肺氣管內視鏡檢查,取痰液檢查;聚合酶鏈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發現結核菌基因,確診肺結核病。李先生接受藥物治療後,順利康復。 發燒+夜汗 確診淋巴癌 20歲的志明發燒個多月,有夜汗;服退燒藥後溫度稍退,病情反覆,時好時壞。正電子電腦掃描顯示兩肺之間縱膈(mediastinum)位置,有8厘米直徑腫瘤,活組織檢查確診何傑金氏淋巴癌(Hodgkin lymphoma),正電子掃描顯示淋巴癌已擴散至其他多處淋巴結,幸好骨髓未見癌細胞。志明接受6個月藥物治療,標靶加化療;過程順利,治癒機會高。 相關文章:【紅斑狼瘡症】認識紅斑狼瘡 勿從單一病徵判斷 持續低燒+腳腫蛋白尿 確診紅斑狼瘡 40歲張太近月持續有低燒,雙腳水腫;小便檢查發現嚴重蛋白尿(proteinuria),每天超過3克。驗血顯示腎功能受損,最終確診系統性紅斑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屬自體免疫系統疾病。張太需要盡快接受治療,防止腎臟功能進一步惡化。 反覆低燒 確診腎癌 58歲何先生身體近月反覆低燒,沒有其他病徵。腹部超音波檢查及電腦掃描皆顯示左腎有3厘米腫瘤,最終確診腎癌(renal cell carcinoma),幸好未有擴散迹象;何先生馬上接受手術切除腫瘤,順利康復。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梁憲孫(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 相關文章:【蛋白尿】小便有泡 同時配合特定徵狀 腎功能或已受損 糖尿病、高血壓患者應提高警覺 Read more

【痰火核】頸部淋巴結脹大病因多 小心鼻咽癌淋巴癌 (醫言有理)

【明報專訊】淋巴結(lymph nodes)遍佈全身,除了頸部、腋下及股溝等多個部位外,胸腔及腹腔內亦有大量淋巴結,屬人體重要免疫組織;內含大量免疫細胞,可抵抗病毒細菌入侵。病從口入,不少細菌病毒主要經口鼻進入人體,包括新冠病毒,頭頸淋巴組織乃第一防線。頸部淋巴結脹大,俗稱「痰火核」,有多種不同病因。(編者按:跟鼻咽癌、淋巴癌等又有何關係?) 相關文章:【有片】頸腫成因多 睇位抓黑手 鼻咽癌淋巴癌 頸淋巴結脹大 50歲王先生發現右頸淋巴結脹大至4厘米,不紅不痛;用抗生素後,沒有好轉迹象。正電子掃描顯示鼻咽亦有腫塊,活組織檢查確診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ncer)。醫生建議電療加化療,可有效控制病情。 60歲李太左頸淋巴結腫脹,已超過半年時間,一直諱疾忌醫;淋巴結緩緩增大,最終決定見醫生。正電子掃描顯示全身淋巴結皆脹大,活組織檢查確診低毒性濾泡性B細胞淋巴癌(follicular B cell lymphoma),骨髓穿刺亦見癌細胞,淋巴癌屬4期。李太接受針對B細胞的阿托珠單抗(obinutuzumab),加苯達莫司汀(bendamustine)化療,效果良好。 相關文章:【淋巴癌】分四期有多種方法治療 留意3大淋巴癌警號 及早確診治癒率高 持續低燒 頸、胸腔淋巴結腫脹 淋巴癌2期 25歲張小姐正在大學攻讀碩士課程,最近有長期低燒現象,同時左頸淋巴結腫大。正電子掃描顯示左頸及胸腔淋巴結腫脹,後者直徑10厘米;左頸淋巴結活檢確診何傑金氏淋巴癌(Hodgkin lymphoma),骨髓穿刺未見癌細胞,屬淋巴癌2期。張小姐接受單抗藥物布倫妥昔(brentuximab vedotin),加3種化療藥物:阿黴素(doxorubicin)、長春鹼(vinblastine)及達卡巴嗪(dacarbazine),效果良好,根治機會高。 70歲陳太左右頸淋巴結腫脹,正電子掃描顯示全身淋巴結脹大,活組織檢查確診較少見的套細胞淋巴癌(mantle cell lymphoma),骨髓穿刺亦見癌細胞,淋巴癌屬4期。李太接受針對B細胞的利妥昔單抗(rituximab),加苯達莫司汀化療;療程共6個月,效果良好。套細胞淋巴癌復發機率較高,完成6個月的療程後,建議持續接受利妥昔單抗治療。 相關文章:【鼻咽癌】早期鼻咽癌徵狀不明顯 鼻塞、頸側脹大是警號?三大風險因素你要知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梁憲孫(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 Read more

【淋巴癌】治療期間免疫力下降 誘發肺結核病 常見病徵:咳嗽發燒夜汗體重下降(醫言有理)

【明報專訊】66歲王先生最近確診高毒性瀰漫大B細胞淋巴癌,治療方案包括抗B細胞單克隆抗體利妥昔,再加多種化療藥物。王先生接受治療後反應良好,淋巴腫瘤迅速消退,估計治癒機會頗高。治療期間,王先生突然持續低燒,最終確診肺結核病,需要同時接受抗結核菌藥物治療。治療淋巴癌藥物令王先生的免疫力下降,體內潛伏的結核菌轉趨活躍,導致肺結核病。 Read more

血癌患者感染新冠病毒 易出現重症死亡風險高 或影響治療計劃(醫言有理)

【明報專訊】新冠病毒仍然猖獗,癌症患者尤其高危。血癌(「血癌」屬統稱,醫學界大致將這種癌症分成三大類:包括「白血病」、「骨髓瘤」及「淋巴瘤」)患者免疫力下降,治療藥物令抵抗力進一步減弱;如不幸感染新冠病毒,較容易出現重症,死亡風險高。病毒感染亦可能影響原來的治療計劃,或降低治癒機會。除了戴口罩、勤洗手及遵守社交距離限制之外,新冠病毒疫苗及最新的抗病毒特效藥皆屬對付病毒的有效武器。 Read more

【淋巴癌】血幹細胞自體移植是什麼?移植前後病者注意事項(醫言有理)

【明報專訊】55歲的陳先生,10年前確診高毒性的瀰漫大B細胞淋巴癌,醫生處方標靶藥物利妥昔單抗(rituximab)加多種化療藥物,療效理想。陳先生近日身體不適、食慾不振,並有低燒。正電子電腦掃描顯示腹腔淋巴結腫大,活組織檢查確診淋巴癌復發,幸而骨髓未受影響。陳先生接受利妥昔加化療,病情再度受控,但估計復發機率仍高。骨髓未見癌細胞,他可考慮接受自體周邊血幹細胞移植(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降低淋巴癌復發機率。 Read more

【慢性疾病】免疫力低病者應接種新冠疫苗 港兩類疫苗不含活病毒(醫言有理)

【明報專訊】20歲的志強3年多前確診何傑金氏淋巴癌(Hodgkin-lymphoma),接受化療後已經完全康復,治癒機會極高。志強打算年底到海外升學,醫生建議馬上接種新冠病毒疫苗;3年前化療應該不會影響疫苗效力,疫苗本身亦不會影響淋巴癌康復。部分慢性疾病患者免疫功能下降,如不幸同時感染新冠病毒,病情或會較嚴重;包括癌症、骨髓移植、器官移植、遺傳性免疫缺陷症、愛滋病毒感染、服用類固醇或其他免疫抑制劑的病人。 Read more

【直腸癌】術前短程電療+化療 可減直腸癌復發

【明報專訊】治療中晚期直腸癌,腫瘤已擴散至淋巴或入侵手術切緣及周邊器官,究竟手術先,定電療先?手術前是否必須接受磁力共振檢查?5至6星期長程電療或1星期短程電療,又如何抉擇?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報告,2018年有2178宗直腸癌(連肛門癌)新增個案,新症個案按年上升。日常為不少直腸癌患者診治,綜合他們最常問的問題,逐一詳細解答。 Read more

【淋巴癌】分四期有多種方法治療 留意3大淋巴癌警號 及早確診治癒率高

大名娛樂老闆林建名因淋巴癌(Lymphoma)於1月8日病逝。究竟淋巴癌來襲,患者會有哪些徵狀呢?原來無故發燒、晚間冒汗及皮膚痕癢等都可能是患淋巴癌的警號!淋巴癌是香港十大癌症之一,每年有超過1,000宗確診新症,淋巴癌初期徵狀可能不明顯,故有「沉默殺手」的稱號。有專科醫生指出,淋巴細胞遍布全身,因此身體任何位置都有機會出現淋巴癌,並可能擴散至骨髓和其他器官。 Read more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