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矯視】SMILE Pro是什麼?養和新一代單眼手術時間由25秒縮至10秒 矯正深度散光效果更理想

【明報專訊】養和醫療集團2021年引入新一代「微笑矯視」技術SMILE Pro,為亞洲首家眼科中心採用,至今已為500多名患者做矯視手術。養和醫院視力矯正主任及眼科專科醫生張叔銘表示,該技術可矯正1250度近視及500度散光。病人做微笑矯視期間,眼球要定點注視並保持靜止,惟對大部分人絕非易事,而SMILE Pro透過提升激光射頻,將單眼手術時間由上一代約25秒減至約10秒,另配備導航功能,可提升手術成效並減低風險。 養和SMILE Pro 單眼平均手術時間縮至約10秒 減矯視手術風險 激光矯視漸趨普遍,技術亦推陳出新。微笑矯視採用「飛秒激光技術」,即從角膜中層切出透鏡狀的角膜組織,並通過微細切口分離、取出該角膜組織,從而改變眼角膜的弧度,矯正視力。以往利用第二代SMILE做矯視手術,每隻眼平均需時約25秒。張叔銘稱,25秒「聽落係好短」,但對有手術焦慮或眼球較敏感的人並不簡單,病人眼球若在手術期間不自覺移動,有可能導致「失吸(suction loss)」、影響矯視效果甚至損失視力。 設導航助精確激光定位 可矯正1250度近視 張叔銘解釋,SMILE Pro大幅縮短單眼飛秒激光時間,手術時間可減至約10秒,減低手術風險。此外,上一代SMILE需靠醫生手動將激光打到角膜上的正確位置,較難控制散光治療效果,SMILE Pro新設「視軸輔助導航」及「散光軸導航」功能,有助醫生更精確定位激光位置。他補充,該技術可矯正1250度近視及500度散光。 相關閲讀:【矯視技術】LASIK或SMILE?最新激光矯視技術知多啲 深近視、老花、散光患者注意 養和分析:159人數據 矯正率96% 養和已利用SMILE Pro為500多人矯視,並分析當中159人、共303隻眼的矯視數據。張叔銘稱,參與研究者介乎18至38歲,術前近視度數100至1025度,散光最高為450度。結果顯示,接受手術3個月後,96%的眼睛在無眼鏡矯正下的「裸眼視力」,可達20/20(即等同正常視力)或更佳;另外94%眼睛近視度數在正負75度以內;98%眼睛散光度數在75度以內。 醫生:深度散光矯正效果更理想 25名原本散光度數至少200度的中至深度患者中,91%眼睛的術後散光度數減至75度以內,比例較上一代SMILE的86%高。張叔銘稱,結果反映SMILE Pro治療中至深度散光患者效果更好。 相關閲讀:【世界視覺日】實踐護眼基本步 慎防深近視、青光眼、白內障、黃斑病變、糖尿上眼作怪 專題系列文章 Read more

激光矯視3種手術PRK、LASIK、SMILE 比較 哪些人適合植入式矯視手術 救大近視、老花?

【明報專訊】不少四眼族心思思想矯視,解除眼鏡束縛,卻擔心安全隱患。其實激光矯視已進入第三代,由第一代PRK、第二代LASIK,至第三代SMILE,傷口愈來愈細,復元時間愈來愈短;還有近年積極投入市場的植入式隱形眼鏡,以及置換「三焦」及「擴展景深」人工晶體,適合初老治療白內障兼同時矯正近視、遠視、散光、老花。選擇之多,令人眼花撩亂。選擇這些非必要手術時,是否愈新愈安全?有什麼風險要考慮? (設計圖片,metamorworks、privetik@iStockphoto/明報製圖) PRK、LASIK、SMILE 3種激光矯視手術優點、限制逐樣睇 哪種矯視手術最好?大家心目中的「好」,包括:安全、準繩度高、後遺症少等。中大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名譽臨牀副教授周穎思指出,激光矯視手術安全度高,無論是上世紀80年代PRK、90年代LASIK,以至2008年出現的SMILE,都通過FDA審批,並有大量研究證實有效。然而,不同手術各有獨特之處,有不同的優點和限制。 第一代:激光矯視手術(PRK) 傷口大 痛楚 角膜較穩定 ‧1987年開始施行,1995年獲FDA審批 ‧角膜有5層,先取走最表面1層,然後用激光直接打磨角膜,改變角膜弧度 ‧傷口較大,復元時間約1至2周,會有痛楚 ‧好處是沒有角膜瓣,手術後角膜不會太薄,相對穩定 第二代:角膜切割激光矯視手術(LASIK) 1至2日復元 準繩度不斷提高 ‧1991年開始施行,1996年獲FDA審批 ‧在角膜上切割一片薄瓣,然後打開角膜瓣,用準分子激光打磨角膜中層組織,改變角膜弧度,最後將角膜瓣蓋上 ‧傷口被角膜瓣覆蓋,角膜表面傷口只是一圈圓周線,痛楚大減,復元時間約1至2日 ‧應用時間最長,矯視準繩度不斷提高 第三代:小切口透鏡切除術(SMILE) 傷口小 暫未能矯正遠視 ‧2008年開始施行,2016年獲FDA審批 ‧不用完全打開角膜瓣,只在圓周邊割開3毫米切口,用激光切除角膜中層組織,改變角膜弧度後,透過小切口取出切除組織 ‧好處是沒有角膜瓣,角膜相對穩定;且不傷及神經線,眼乾問題較少 ‧傷口只有3毫米,復元時間約1至3日 ‧因技術較新,可矯視度數仍在研究中,暫時未能矯正遠視,待更多臨牀研究證實其他功效 三代技術各有優勢 周穎思比較3種激光矯視手術,指出PRK和LASIK都可能導致眼乾,但一般約6個月後神經線重生後,問題會改善。LASIK臨牀應用時間最長,擁有大量數據,在計算切割度數十分準確。SMILE沒有角膜瓣,眼乾情况較少,而且傷口最細,理論上較安全。至於PRK雖然不是主流,但仍未被淘汰,如病人角膜太薄不適宜做LASIK,或接受其他矯視手術後需要輕微修正,都可能會考慮PRK。周強調,目前沒有研究證實哪一種激光更優勝,所以選擇時,視乎醫生技術和病人情况等不同考慮。 知多啲:屈光度數高、角膜薄 可植入式矯視手術 若屈光度數太高或角膜太薄,不適合激光矯視手術,就可能會考慮植入式矯視手術。手術可分為兩大類,中大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名譽臨牀副教授周穎思指出,一是植入式晶體鏡(Phakic IOL),另一是置換人工晶體(IOL)。 植入式晶體鏡(Phakic IOL) 可救大近視 考醫生技術 植入式晶體鏡,又稱為植入式隱形眼鏡,是將鏡片放在晶體前方。周穎思指出,其優點是可以矯正深度屈光不正,近視可至2000度、散光400度、遠視1000度;近年更開始有針對老花的擴展景深(extended depth of focus,EDOF)鏡片。「植入式晶體鏡,講究醫生技術;且始終屬於入侵性手術,萬一有細菌感染,細菌入眼可致盲,傷害較大;而激光矯視手術,萬一有細菌感染,細菌只在角膜表面,最壞情况可移植角膜,保留視力。」周強調,細菌感染或其他併發症風險極微,有研究指植入式晶體的視力矯正效果較激光矯視佳。 置換人工晶體(IOL) 針對任何度數遠近視老花 如果近視超過2000度,就可能要考慮置換人工晶體(IOL)手術,人工晶體可針對任何度數的近視、遠視和老花。 知多啲:初老「提早白內障手術」一箭三鵰 【明報專訊】對付老花,中大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名譽臨牀副教授周穎思說,PRK、LASIK和SMILE都做到單視覺(monovision),即一眼矯正所有度數,用來看遠物,另一眼保留少許近視度數,用來看近物;不過,單視覺會影響立體視覺,亦會影響夜間駕駛視力,未必人人接受。另外,亦有人嘗試用LASIK在角膜不同位置切割不同厚度,達到雙焦、三焦點,可同時看遠、中、近景物,但效果未如理想。 人工晶體更適合對付老花 人到中年想矯正近視,但同時開始有老花,甚至出現輕微白內障,周穎思建議考慮置換人工晶體,「等於提早白內障手術」,摘除原有晶體,置換人工晶體。近年針對老花,有多款人工晶體選擇,包括雙焦(bifocal)、三焦(trifocal)、擴展景深(extended depth of focus,EDOF),發展較成熟。 她解釋,目前最常用的是三焦與擴展景深人工晶體。三焦人工晶體可以看清楚近、中、遠3點距離,3點以外位置可能有點模糊。而擴展景深人工晶體,則可以看到近中或中遠距離,病人兩眼分別置入看近中距離與中遠距離的人工晶體,可做到改良式單視覺(mini-monovision)效果,由大腦協調兩眼視力,「全程都看得見,但可能全程都有點『化』」,實際效果要病人親身感受。 考慮矯視手術前,無論是激光或植入式,周穎思提醒,「的確會令生活方便一點,但不是必需要的手術」。另外,手術不可以改變因近視帶來的其他問題,如青光眼、視網膜脫落的風險,不要抱有不切實際的期望。 「相反,如長期佩戴隱形眼鏡,但個人衛生較差,選擇矯視手術後可以不用戴隱形眼鏡,減低細菌感染風險。」周指出,矯視手術已做了相當時間和經驗,安全度高,但人人眼睛不一樣,要與醫生商討手術風險,如角膜不夠厚,就不宜激光矯視,或需要考慮植入晶體鏡;而青光眼風險較高者,也未必適合矯視手術。 文:鄭寶華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health.mingpa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ad more

【矯視技術】LASIK或SMILE?最新激光矯視技術知多啲 深近視、老花、散光患者注意

LASIK抑或SMILE有何分別?不少有矯視需要的人都會問這個問題,究竟各色各樣的矯視技術有什麼分別?1800度近視、600度散光可以適用哪種技術呢?最新的矯視技術又是什麼呢?其實矯視技術已有逾40年歷史,隨着醫療科技不斷進步,激光矯視技術已經歷一代又一代的變化和發展,對於有不同度數的近視、散光或老花等人士,或有合適的矯視技術可供選擇,助重拾清晰視力! Read more

養和醫療集團醫學/健康講座 (2019年8月)

  題目:矯視及老花手術新發展 講者︰謝道欣醫生 日期:8/8/2019(星期四) 時間:6:00pm – 7:00pm 地點:金鐘太古廣場一座21樓眼科中心 報名熱線:2855 6699   題目:激光白內障手術及老花視力矯正新趨向 講者︰鄭澤鈞醫生 日期:12/8/2019(星期一) 時間:6:30pm – 7:30pm 地點:養和醫院李樹培院七樓演講室 報名熱線:2835 8890   題目:矯視及老花手術新發展 講者︰鄭澤鈞醫生 日期:22/8/2019(星期四) 時間:6:30pm – 7:30pm 地點:金鐘太古廣場一座21樓眼科中心 報名熱線:2855 6699   題目:膝及髖關節置換手術最新發展 講者︰胡永祥醫生 日期:27/8/2019(星期二) 時間:6:30pm – 7:30pm 地點:養和醫院李樹培院七樓演講室 報名熱線:2835 7890   Read more

養和醫療集團醫學/健康講座 (2019年7月)

  題目:矯視及老花手術新發展 講者︰吳彤醫生 日期:10/07/2019(星期三) 時間:6:00pm – 7:00pm 地點:金鐘太古廣場一座21樓眼科中心 報名熱線:2855 6699   題目:激光白內障手術及老花視力矯正新趨向 講者︰梁裕龍醫生 日期:15/07/2019(星期一) 時間:6:30pm – 7:30pm 地點:養和醫院李樹培院七樓演講室 報名熱線:2835 8890   題目:足拇指外翻與扁平足 講者︰麥勤興醫生 日期:16/07/2019(星期二) 時間:6:30pm – 7:30pm 地點:養和醫院李樹培院七樓演講室 報名熱線:2835 7890   題目:牙齒美容系列講座 – 美白牙齒 講者︰養和醫院牙科醫生 日期:24/07/2019(星期三) 時間:6:30pm – 7:30pm 地點:金鐘太古廣場一座22樓牙科中心 報名熱線:2855 6666   題目:矯視及老花手術新發展 講者︰張叔銘醫生 日期:25/07/2019(星期四) 時間:6:00pm – 7:00pm 地點:金鐘太古廣場一座21樓眼科中心 報名熱線:2855 6699 Read more

立體感提升 色差改善 激光新法治老花 遠中近都睇清

【明報專訊】很多人都會問:「我從小到大視力良好,又沒有近視遠視,即使五十多歲也沒有白內障等問題,為何卻有老花?」其實眼睛的晶體跟其他器官一樣,用得多總會退化,晶體逐漸失去彈性,開始硬化,不能對近物對焦,因此看近物時會變得模糊。 ▲晶體老化——人到中年,眼睛的晶體開始退化,逐漸失去彈性,不能對近物對焦,便會出現「老花」。新的激光融合矯視手術,是改善老花眼方法之一。(airdone@iStockphoto,設計圖片,相中模特兒與本文提及疾病無關) 深近視一族可以透過激光矯視免卻戴眼鏡的不便,那麼老花又可否藉手術「逆轉」視力? 當有一天,你察覺自己將手機愈拉愈遠才看得清屏幕上的字,「老花」或許已經悄悄來了。老花出現,就需要一副專供近距離閱讀的老花眼鏡,但如果本身已經有深近視或遠視、散光等,就可能要隨身帶備兩副眼鏡,或選擇多焦點老花鏡片。除除戴戴換眼鏡,不少人都會覺得麻煩,於是也會想到可否如近視般接受矯視手術? 目前醫學界有3種針對老花的矯視手術,雖然都不會令眼睛晶體逆轉至年輕時的狀態,但至少讓視力不受影響,可如常生活。3種手術包括: ‧單眼視覺(Monovision) 最早的老花矯視方法,適用於40至65歲沒有白內障人士。利用激光打磨角膜改變弧度,把主力眼的近視、遠視、散光矯正,用以看遠物;而另一隻眼則預留或製造約150至250度近視,用以看近或抵消老花。可是,手術沒有矯正中距離視力,所以病人術後看中距離事物會不清晰,景深立體感較差,手術後駕車或運動時會受影響。滿意度僅約六成(59%至67%)。 ▲手術影響——接受單眼視覺矯視後,視覺上的立體感會較差,駕車泊位時或會無法掌握停車距離。(FangXiaNuo@iStockphoto,設計圖片,相中模特兒與本文提及疾病無關) ‧多焦點人工晶體手術(Multifocal IOL) 適合65歲以上及同時患有成熟白內障人士,因為中年病人做會有較高風險出現視網膜脫落。以手術摘除原有晶體,植入多焦點人工晶體,治療白內障,同時改善老花問題。病人於術後看近或遠距離的事物都清晰,不過可能會出現較多「鬼影」(影像重疊)或眩光,夜間情况或更嚴重,而劇烈運動可能會有晶體移位的風險。晶體未有混濁的40至60歲人士,未必適合這治療方案。 ‧激光融合矯視手術(Laser Blended Vision ,LBV) 英國眼科教授Dan Reinstein一直研究激光矯視技術,2016年7月在期刊CRSTEurope內發表對老花手術的看法。Dan Reinstein視力一向正常,亦曾為約25,000名病人施行眼科手術。直至53歲那年,他發現自己開始有老花,遂研究最適合自己的根治方法。他表示:「兩種傳統老花矯視手術的效果相若,需要考慮的着眼點是手術風險,亦是病人最關注的事。」雖然當時他已年屆53歲,但他沒有患白內障,眼睛的晶體仍然很清澈,加上他熱愛運動,而且需要為病人做手術,所以治療老花問題亦不是隨意決定。有研究發現,每1000名接受多焦點人工晶體手術的病人當中就有1人出現嚴重併發症,如永久失明;而每1000名接受單眼視覺手術的病人,則有1名視力較手術前差。對於Dan Reinstein而言,單眼視覺手術的風險較低,但他仍然想選擇另一個更理想的方案。 LBV是目前較新的老花矯視方案,技術保留了單眼視覺的原理,並於預留或製造150度近視的眼睛加入輕微球面像差(Spherical Aberration)以增加景深及改善色差,為雙眼創建融合區(Blend Zone),使大腦更容易融合兩隻眼睛的圖像,提供良好的遠、中、近視力及不影響原有的顏色及立體感敏銳度。此手術彌補了上述兩個手術的不足。Dan Reinstein領導的臨牀研究,為148名病人(296隻眼睛)作激光融合矯視手術,病人年齡44至65歲,手術後追蹤1年,98%看遠可達20/20良好視力及99%看近可達J3水平(正常無老花眼者可看到J3)。 白內障成熟患者不適用 不過,此手術不是人人適用,它亦有一定的限制,患有成熟白內障不適宜,因為已有成熟白內障的病人,視力會比正常眼睛弱,不能達到最佳效果,而且若白內障惡化,視力亦會繼續變差。此外,圓錐角膜、青光眼,及曾有角膜感染或免疫系統疾病等人,亦不適合。而過去曾接受激光矯視的病人,需要醫生檢查角膜結構及厚度,才判斷可否再次接受LBV治療。因此,應向眼科醫生諮詢,選擇最合適自己的老花矯視手術。 文:葉凌寒(眼科專科醫生) 編輯:林曉慧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ad more

激光矯視新趨勢

激光矯視引入香港接近50年歷史,現時已發展至非常安全、技術精準及質量可靠,近年更出現了另一種稱為Smile(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的矯視方法。 養和醫院視力矯正中心主任張叔銘醫生解釋,以往激光矯視的方法是揭起角膜表面,透過打激光來改變角膜弧度,從而消除近視或散光。由於切割角膜的傷口較大,約20毫米,所以術後有機會出現眼乾。新的Smile矯視方法是以激光直接切割角膜內的中層部分,然後在表面開一個2-3毫米的傷口,抽走中間已切割的角膜片,就能改變角膜弧度,達到矯視效果。這方法的好處在於傷口細,術後眼睛不會感到太乾,而病人術後數天已可以進行球類活動及游泳,相比以往的激光矯視病人就需要暫停此類活動兩星期。 不過Smile最適用於處理200-1000度近視和200度以下散光,如散光深,其精準度會較傳統激光矯視遜色少許。另外,如果病人如果是天生角膜退化、眼底有問題、弱視及角膜薄等,都不適合使用Smile矯視方法。角膜較薄的人士可以考慮用其他方法,例如於眼球內植入隱形眼鏡;如果年紀較年長,又開始有老花的人士,則可以考慮更換人工晶體。

Read more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