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Probiotics)除了有助腸道健康,亦有增強免疫力、改善心理健康、預防濕疹等好處。到底益生菌是什麼?要進食什麼食物才可攝取到益生菌?益生菌與益生元又有何分別?益生菌含量豐富:乳酪、發酵食物。養和醫院註冊營養師莫穎姍表示,益生菌即是對身體有益的、活的微生物,當中常見的兩類為乳酸桿菌及雙歧桿菌。
Read more
減肥是女士的終身事業,不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市民減少外出及戶外運動,少了郁動,加上每逄長假期不少人都會盡情吃喝,要減磅難上加難,女士們可以如何從飲食着手,輕鬆減磅?坊間的16/8斷食法、生酮飲食法真的可以健康減肥嗎?營養師逐一拆解。減肥關鍵:控制油分糖分 非戒飯 養和醫院高級營養師余思行表示,減肥期間控制油分及糖分攝取量很重要,最好控制每天只攝取3茶匙油分,也應盡量不進食含糖分的食物。
Read more
養和醫院營養部早前進行一個為期約一年半的營養篩查,在2018年11月至2020年3月期間為203名在養和綜合腫瘤科中心接受治療的非住院病人進行營養評估,篩查結果顯示接近半數(49%)的病人有營養不良風險。而按照「世界領導人營養不良倡議」(GLIM)的診斷標準,每4名癌症病人中有1人出現中度或嚴重營養不良。至於較常出現營養不良的癌症包括:淋巴癌、消化道癌症、肺癌、頭頸癌及乳癌。營養師建議癌症病人應及早接受營養篩查,並於治療期間盡量保持體重,避免因營養不良而影響治療效果。
Read more
【明報專訊】軟綿綿的絲苗白飯,因纖維低、升糖指數高,隨着健康風氣盛行,日漸失寵!「原始穀物」(ancient grains)近年成為大熱,被認為高纖、非基因改造、營養價值高。當中除了口感較粗糙的紅米、糙米外,還有藜麥(quinoa)、小米(millet)、洋薏米(pearl barley)等,可做燴飯或沙律,無論你要減肥或增肌,都是有營之選。
Read more
糖尿病在本港屬於常見的慢性病,血糖一旦失控,很容易引發不同併發症,當中包括嚴重影響腎臟功能的「糖尿病腎病」。如果病情惡化未及時治療,病人的腎臟功能不能逆轉,最終會演變成腎衰竭而危及性命。有註冊營養師指出,控制飲食及有健康生活習慣尤其重要,因此糖尿病人必須緊記9大法則,以避免「糖尿病腎病」出現或惡化。
Read more
【明報專訊】人人留家抗疫,主要售賣包裝食品的超市,遂成為「入貨勝地」。但在琳瑯滿目且包裝吸引的食品中,暗藏不少健康陷阱,即使食物包裝寫明低糖、低脂、高纖也不一定較好,「魔鬼」細節盡在產品成分表中。想食得有營,可以參考營養師意見,即使腸仔、即食麵、餅乾或罐頭,在超市一樣可以挑選到好食物。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