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健康】靜觀男人心:男人沒有直覺?

【明報專訊】人們常說,女人的直覺好厲害,但好像沒有多少人會提男人的直覺,到底男人有沒有直覺呢? 美國愛荷華大學一群科學家曾做一個實驗,在一群受訪者前放置了紅色和藍色的卡,他們首先要決定揭開紅色抑或藍色的卡來得分,以決定他們能否贏錢。當中紅卡有很多陷阱,而藍卡則有明顯優勢。問題是,受訪者什麼時候才會發現揭藍卡才可以贏錢呢? 實驗證明受訪者在揭卡80次後,便會發現紅卡藏有很多陷阱,揭藍卡則明顯可穩操勝券。而在上述實驗期間,研究員會為每個受測者裝上量度手掌心汗腺分泌的儀器,發現原來受訪者在揭第10次卡時,當手指趨向紅卡方向,掌心便會開始因壓力而冒汗,即他們的身體在當時已經感到紅卡似乎有更多陷阱;揭了40次卡,意識上已開始懷疑紅卡有較多陷阱;到第80次時,他們就能肯定的說只有揭藍卡才會贏。 這實驗告訴我們,當我們面對一個處境時,其實身體比起腦袋更早能感應當下發生的事情,並且對當下情况的反應更加直接。只是因為我們未能及時閱讀到身體的反應,所以往往要待事情變得明顯,才能理解當下的感覺。 其實一直以來,我們都說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愛上一個人,就是當你看到那個人時,出現心跳加速、手震、冒汗、不安、緊張、溫暖、甜蜜的感覺,那你就可以確認自己墮入愛河。這些個人的情感信號,往往都是通過身體的反應來確認,所以說能讀懂身體,你就更能掌握自己的狀態。 女人的直覺,是源於女性更有能力去讀懂自己身體的感受,讓她們對事情顯得更敏感,在還未有具體的事實發生前,她們已能夠「感受」出來,而不是「確認」出來。就好像上述的實驗,在還未有充足證據之前,身體已經感受到紅卡有陷阱,女人能讀懂身體感覺,所以比男人更早知道紅藍卡之別,這就是女人的直覺。 所以對於男人來說,只有更加連接自己的身體,感受自己身體的反應,而不是把注意力只集中在頭腦上運作,才可以像女人一樣,擁有更多超越理性認知的感受,那就更能掌握自己、別人和當下的狀况,即使遇上超出預期的結果,心情上也不會太難以接受。 文:侯雪媚(明愛賽馬會思達計劃——男士社交及情緒支援服務督導主任) 註:明愛賽馬會思達計劃提供男士靜觀為本的情緒學習課程,詳情:www.facebook.com/CaritasMenCentre 男士熱線(可查詢中心靜觀活動): 2649 9158 明愛,賽馬會,情緒,情緒支援,男性健康 Read more

【男性健康】靜觀男人心:以寬闊視框看待人生

【明報專訊】早前到澳洲參加退修營,有一晚,禪師Ajahn Brahm說了一個故事。 從前有一個人跌入一口井內,他努力想爬起來,但在這口井外分別有一隻獅子和一條毒蛇,兩種動物都在等着傷害他。他努力掙扎之餘發現空中滴下了點點蜜糖,嘗着蜜糖的時候,他覺得很甜美…… 然後?Ajahn說這個故事沒有然後,因為這就是人生。人生的故事,應該用一個寬闊的視框來觀賞;在這個視框之中,永遠存在着會傷害你、令你痛苦的獅子和毒蛇,但同時也會有點點的蜜糖供你品嘗,這些都是同時存在的。如果這個故事用來製作荷李活的英雄片,必然會將焦點集中在井底之人如何和獅子毒蛇搏鬥,鏡頭內可能有最凶險激烈的打鬥,以顯示主角的英雄氣概。故事最後主角必定能逃出生天,帶着蜜糖凱旋。 只是,人生並非荷李活英雄片,卻好像是侯孝賢和小津安二郎的電影,一個以廣角鏡淡淡然凝住了的畫面,井底的人不斷在努力,獅子毒蛇仍會存在。過程中出現的偶然變化,可能會是在這個超越時間的廣角鏡頭裏,毒蛇有時會變成了蜜糖,蜜糖過後又會變成獅子,但獅子、蛇和蜜糖卻永遠不會離開這個人生的視框。這部人生的電影慢慢會變成平平淡淡的風景,直到你願意承認生命中永遠有美好和殘缺,而你學會不去選擇只用特寫鏡頭,將自己的注意力聚焦在失意、挫折,或是成功的經歷上,可以用寬廣的鏡頭去擁抱人生的整個畫面,人生的故事才可以變得湯湯而流。就像侯孝賢曾在訪談中提及讀沈從文自傳後的感想: 「讀過《從文自傳》,我很感動。書中客觀而不誇大的敘述觀點讓人感覺,陽光底下再悲傷、再恐怖的事情,都能夠以人的胸襟和對生命的熱愛而把它包容。世間並沒有那麼多陰暗跟頹廢,在整個變動的大時代裏,生離死別,變得那麼天經地義不可選擇,像河水湯湯而流。」 從更小的自我進入「無我」 近年在西方興起的靜觀熱潮,其實很不西方。因為西方人一直強調個人的自我實現,自我超越,而東方的禪修訓練,或是佛教所着重的心性訓練、注意力訓練,卻是強調修習個人更小的自我,甚至是進入一種「無我」的感覺。 那種對自我變小的修練,起初的時候也有讓人感到不適,尤其我不是一個佛教徒,看到別人進禪修堂時,都會對佛像跪拜三次,並且是五體投地的跪拜,自我的意識對這樣的禮儀有點抗拒;但隨着每天時間慢慢過去,體會到這樣的跪拜,是代表自己對自我謙卑的訓練,到最後的三天,我已修習到能夠很誠心地做五體投地的跪拜,不會再以微小的自我而感到不安。 由於自我變小,一切在我身上發生的遭遇,感覺也不如以前的強烈,能夠以一個較寬廣的胸懷和微小的自我,來擁抱人生中不同的遭遇,這也是佛教教義裏修習去除痛苦的方法呢。 文:侯雪媚(明愛賽馬會思達計劃——男士社交及情緒支援服務督導主任) 明愛賽馬會思達計劃有更多男士靜觀為本的情緒學習課程,詳情可以參考中心臉書網頁:www.facebook.com/CaritasMenCentre 男士熱線(可查詢中心靜觀活動):2649 9158

Read more

【男性健康】靜觀男人心:身體真的難以駕馭?

早前在澳洲的退修營裏,我讓身體作主。 在這裏,時間的概念變得不一樣。雖然營內有一個規律的時間表,但身體可以作主,如果累了,下一個休息時間便可以去睡。這裏沒有電話,沒有要回覆的人和事,沒有急着要完成的工作,沒有一定要負擔的責任。我只是活着,做着生活最基本的事:吃、睡、上廁所和呼吸,我可以選擇如何回應身體的需要。 身體與我不同步? 我從來未曾跟我的身體如此親密,一直以來,我對身體感到害怕,因為「她」的表現並不一定與我的預期同步。在預定的午飯時間,「她」未必想吃東西,反而在工作時會肚餓起來;晚上應該休息的時候,「她」卻未必想睡;我想好好上完廁所才上班,然而「她」又沒有反應…… 我常常好氣憤自己的身體,讓我做好多事情都不順心。我想駕馭「她」,讓「她」變成我理想的模樣。 不過,來到這裏,我才發現原來「她」並不是刻意跟我搗蛋,覺得「她」不合作,只是我從來沒有真正的認識自己的身體。 剛來到退修營,我最大的擔心是食物,因為過午不食,即中午12時之後便不可以進食。在香港,我常睡到12時後才開始吃第一餐,這樣的我真的可以過僧人的生活,過午不食嗎? 一開始時,上午11時的午餐是我一整天最快樂的時間,因為不用捱餓,每一口送進嘴裏的食物都十分美味。那時發現有人開始儲存食物於晚上享用,心裏也有一陣掙扎,想着是否應該儲一點食物以備晚上肚餓難眠時頂肚?但原來我的身體適應能力超乎我想像,晚上沒吃東西,「她」竟然沒有喊餓,晚上也能好好睡去。原來我比起「她」更不能放下對食物的依賴及欲望。 過了沒有食物的一晚,翌日身體對食物變得更期待、更享受,我記得第二天早上,每口送到嘴的食物都顯得份外美味,那不單是食物本身的美味,而是經歷了非想當然之後所換回來的美味。 身體可以隨遇而安 我佩服我的身體,原來「她」可以隨遇而安;反倒是我認定一切事情都有其軌道和運作,一旦不在掌控之內,便會感到不安,總為了把一切放回應有的軌道上而掙扎躊躇。 睡覺從年少的時候便已成為我的難題,不能入睡其實是放不下,不讓及不懂得讓腦袋靜下來。因為靜下來會不安,會感到失控,腦袋有東西佔據,會感到一切都在掌握之中。禪師Ajahn Brahm說,禪修就是放下,放下自我,放下執著,放下了就可以靜下來,讓身體睡去。 有的時候,男士對不安全的感覺要比疲累的感覺大,那便會更難睡去,因為要維持我的感覺。禪修就是一直學習如何把自我的感覺變小,修習一個更小的自我,容易放下,就可以安心的睡去。 文:侯雪媚(明愛賽馬會思達計劃——男士社交及情緒支援服務督導主任)

Read more

【男性健康】修補關係 有愛才有性

香港人生活多忙,忙工作、忙玩手機,經常用盡每分每秒才肯上牀休息,不少夫婦或伴侶的性趣愈來愈淡,甚至親熱無期。 統計數字顯示,日本有接近50%的夫婦處於「無性婚姻」狀態,香港雖沒有相關統計,但愈來愈多夫婦及伴侶求助性治療,當中有接近七成人的年齡都在40歲或以下。 統計數字顯示,日本有接近50%的夫婦處於「無性婚姻」狀態,其中一個原因是丈夫說工作太累,沒有心情做愛。香港雖然沒有相關統計,但香港明愛家庭服務性治療服務協調主任、認可性治療師陳美霞指出,的確愈來愈多夫婦及伴侶求助,以去年的治療個案為例,當中有接近七成人的年齡都在40歲或以下。 七成求助者40歲或以下 「部分求助人士在婚後曾有性行為,但可能因雙方各有各忙,漸漸減少性行為次數;亦有因為性功能障礙而無法完事。」陳美霞說有很多夫妻及伴侶,由以往每個月有多次性行為,漸漸演變成每年數次,甚至更少,忙或許只是藉口,真正原因可能因為感情變淡,也與他們日常相處有很大關係。她說夫妻及伴侶平常可能經常吵罵,連對方的身體也不願碰;而有部分女士,認為對方只在有需要時才跟她一起上牀,感覺上未有受到尊重,自自然然也不想發生性行為。其他外在環境因素還包括居住環境細,有其他家人或子女在家,即使想發生性行為也不容易。 經常吵架 不願碰對方身體 「很多人以為性一定要有性交,但其實性交只是其中一種表現親密關係的方法,如沒有改善雙方的關係,很難解決夫妻或伴侶的『無性』問題。」對付這個問題,性治療師會先跟求助者尋找問題的根源,「未必一定要雙方一起前來,因為其中一方可能認為不需要而拒絕參與,勉強對方只會令關係變差」。即使只得一人前來,性治療師會通過詢問各種問題,包括對方在某些事情上的態度及反應,詳細了解雙方的問題所在,從而給予建議,或轉介婚姻輔導。 5個「愛之語」 維繫親密關係 她強調,伴侶之間的親密關係並不是單靠性愛維繫,要透過日常的行為及言語,增加雙方的感情,平常可多關注5個「愛之語」:肯定的言詞、精心的時刻、禮物的贈送、服務的行動和身體的接觸。夫妻或伴侶之間有親密的關係,在進行性行為時才會更關心對方的感覺,更為對方着想,不致讓性交流於公式。 文:周群雄 編輯:梁小玲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ad more

【男性健康】靜觀男人心:爸爸要加油

近年多了機會與有孩子就讀小學的爸爸交流分享,見到大家提升了「我要做個好爸爸」的意識,而且明白到良好的親子關係基礎,必須好好把握子女由出生至入讀小學這段時間來打好,等到兒女踏入青少年的暴風期才做,就太遲了。 但談到要如何做個好爸爸,大家似乎都有點疑惑,即使提升了這意識,卻不清楚標準在哪裏?雖然於長篇連續劇和處境劇當中,都存在爸爸的戲分,甚至有以爸爸親子為主題的遊戲節目,但究竟怎樣跟孩子相處,才算得上是好爸爸? 媽媽潑冷水 爸爸不再「插手」 畢竟在中國人社會的傳統觀念上,爸爸的親職角色較媽媽疏離很多,媽媽彷彿天生就懂得如何當個好媽媽,而不曾期望爸爸要在親職方面投入太多。有趣的是,當爸爸好想做個好爸爸時,往往都會有迷惘的時候,因為不知道從何處參考。有爸爸在兒女還是嬰孩時鼓起勇氣,即使明知不會,還是嘗試幫忙換片、冲涼,結果卻被太着緊子女的媽媽大潑冷水,甚至「愛之深、責之切」,令這爸爸好一段日子都不敢再「插手」。 本來兩夫婦的二人世界,隨着子女的出生,男士由一個較容易把握的丈夫角色,一下子變換成既新鮮而又陌生的爸爸角色,當中有很多的適應。妻子在這當中,其實也扮演着一個重要的角色轉化促進者;她的引導,和丈夫一起的探索,適時的放手,造就丈夫與兒女的單獨相處,讓新手爸爸慢慢上手。原來很多爸爸為能獨自帶着年幼兒女外出「闖一闖」,會感到自豪和有成就感;另一方面,做媽媽的見到丈夫能與兒女溫馨相處,心中亦會充滿欣慰和幸福感。 擔當玩伴角色 讓兒女放鬆學習 在兒女的成長過程中,爸爸和媽媽如能擅用各自的差異和強項,在不同的親職工作上分工合作,對兒女會有最好的影響。例如在小學階段,學業並不簡單,爸爸的強項往往是擔起搞氣氛和玩伴的角色,讓兒女放鬆下來。這角色並非不注重學業,而是要造就一個健康均衡的生活,透過遊戲輕鬆減壓和增進親子關係。過程中亦可以是一種體驗學習法,讓兒女從遊戲中體驗經歷,遊戲後的討論講解分享,可以深化當中的學習,在日後的生活中實踐出來。 筆者很感恩,能夠在兒子的學校開設「爸爸加油站」,與參與的爸爸們分享交流,有時見到爸爸帶着兒女一起盡情玩遊戲,爸爸們會有很多親職的經歷,大家彼此鼓勵扶持,打氣加油。是的,爸爸要定時加加油,才能保持動力繼續與媽媽兒女一起經歷,一起成長。 文:余紀讓(香港明愛家庭服務高級督導主任)

Read more

【有片:男性健康】尿頻,點止前列腺阻路 膀胱、尿道、焦慮也可作怪

踏入中年,男士頻頻上廁所,夜尿增多,第一時間想起良性前列腺增生。 別以為是良性就不用求醫,即使不是癌症,尿頻,可能是膀胱過度活躍症,排尿困難更可能導致尿道炎或令腎功能受損! ■問醫生 ◆王:王澤塘(養和醫院家庭醫學專科醫生) ◆何:何立言(泌尿外科專科醫生) ■年紀大必然排尿難? 問:年紀大,排尿不順暢好正常,唔使睇醫生? 王:泌尿系統分為上尿道及下尿道。上尿道由腎臟及輸尿管組成,而下尿道就包括膀胱及尿道。男士前列腺組織包裹着尿道,而膀胱是一個有彈性的容器,可以暫時儲存尿液,到適當時候才排尿。如果膀胱出現問題,如常見的膀胱感染、膀胱結石、膀胱癌,或膀胱肌肉過度活躍、不自主收縮,患者會難以忍尿,經常要去洗手間,甚至失禁。另外,如果出口阻塞,例如前列腺增生、尿道出口收窄,亦會導致排尿不順暢,尿速減慢,患者需要很用力及用較長時間才能排尿,又稱為排尿阻塞。如不及時處理,對生活質素可以造成很大影響,所以一定要找醫生檢查。 ■前列腺肥大=有問題? 問:前列腺肥大一定要醫?前列腺增生是良性或惡性,如何界定? 何:前列腺大了就一定要醫,其實是一個常見的謬誤。是否需要醫治,取決於病情的嚴重程度。如果病人沒有不適,又或徵狀輕微,可先觀察一下。現時不少人做身體檢查,報告提及前列腺大小,其實意義並不清晰,因為前列腺的大小跟徵狀沒有直接關係。 王:良性和惡性前列腺增生的徵狀有些相似,所以須透過檢查分辨,例如肛門指診,即醫生用手指觸摸前列腺,如果摸到前列腺的形狀不規則,硬度不尋常,就會建議抽血檢查,評估患者腎功能及前列腺特異抗原水平(PSA),俗稱「前列腺癌指數」。如果PSA指數很高,醫生會懷疑是惡性增生,建議病人接受前列腺抽組織及磁力共振等進一步檢查。 ■戒酒也有用? 問:有尿頻、夜尿、小便不順暢等徵狀,需要立即找專科醫生嗎? 王:如懷疑有問題,可先找家庭醫生檢查。家庭醫生詳細了解各種徵狀、病歷及家族病史後,再因應情况檢查身體。除了醫生臨牀診斷,病人亦要填寫「國際前列腺徵狀評分」問卷(IPSS),從第一身角度去評估徵狀的嚴重程度,得分愈高,代表問題愈嚴重。然而,同一分數對不同病人有不同的意思,所以問卷還需要評估徵狀對生活質素構成的影響。醫生綜合所有因素後,如果認為徵狀輕微,會先建議病人調節生活習慣,包括減少飲用含酒精及咖啡因飲品。 ■阻路定儲存問題? 問:病人尿頻求診,醫生如何診斷膀胱過度活躍症或前列腺增生? 何:簡單來說,與下泌尿道相關的疾病分兩大類,一是阻塞性,即是排尿排得慢,另一個是儲存問題,即是難以忍尿。兩類問題的治療方法各有不同,所以除了分辨徵狀,醫生會建議病人接受尿速測試、驗血及驗尿,以確認病情的嚴重程度。 如果病情比較複雜,或徵狀與初步檢查報告不脗合,便要考慮較深入檢查,常見的有尿動力學測試及小便日記,從中得悉病人每日小便的時間及動力如何,這都可以用來診斷病人是否患有膀胱過度活躍症或前列腺阻塞。若懷疑病人有前列腺異常、膀胱癌,或生結石問題,則可能需要膀胱內窺鏡檢查。 ‧尿速測試: 病人在尿流速測試機上小便,可顯示小便速度是否正常。 ‧尿動力學測試: 醫生在病人清醒的狀態下分別將導管置入尿道及肛門,然後將生理鹽水注入膀胱,測試病人儲尿及排尿時,膀胱、尿道及腹部的壓力分佈。 ‧膀胱內窺鏡: 將內窺鏡經尿道進入膀胱,直接觀察膀胱的情况,其間會施以局部麻醉、全身麻醉,或者打「瞓覺針」。 ■「雙藥齊下」成效加倍? 問:如何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 何:針對前列腺肥大而導致阻塞尿道,醫生會用藥放鬆前列腺,令尿道暢通。好處是藥效快,兩三日見效,可以減輕約三成徵狀;副作用是部分病人用藥後感到頭暈或不適,而且治標不治本。 另一種對付前列腺增生的藥物是荷爾蒙,抑制男性荷爾蒙分泌,將前列腺縮細約兩成,令小便暢順,效果較持久,更可減低一至兩成做手術的需要;但荷爾蒙效果較慢,可能要三個月至半年才會見到顯著效果,亦會影響性功能。有時醫生會建議病人同時服用以上兩種藥物,處理前列腺的不同問題,成效雙倍,當然,副作用都會雙倍。 ■手術影響生育能力? 問:什麼情况需要手術? 何:如果前列腺閉塞致無法小便,或因長期小便阻塞導致經常有尿道感染、出血、結石等情况,甚至影響腎功能,醫生會建議手術。另一情况是病人服藥一段時間,仍受到徵狀困擾,亦可考慮手術。傳統做法是經尿道前列腺切除術,屬微創手術,將內窺鏡從尿道口進入,把阻塞的前列腺割除,歷時約一小時,手術後住院兩晚。這個手術有效快捷,常見併發症是手術後一星期內小便有血,但情况會慢慢減退。另一風險是有可能破壞部分括約肌,令精液倒流膀胱,隨小便排出,因而影響生育能力。 其他治療方案包括激光氣化術,好處是減少流血,適合服用薄血藥的病人。還有一種是激光剜除術(Laser Enucleation),適用於體積增生至近二百立方厘米(cc)的前列腺(正常前列腺體積為二十立方厘米)。現時外國包括德國及新西蘭會使用新的手術,利用機械手臂及人工智能水槍,配合醫生人手監控,噴走阻塞的前列腺組織,有關技術暫時未引入香港。 文:高嘉莉 插圖:杜思頴 編輯:林曉慧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ad more

【男性健康】靜觀.男人心:說出對配偶的不滿?

【明報專訊】在中心一個夫婦小組課堂上,我們要夫婦來說說對配偶的不滿。 在場男士即時很擔心,一再確認:「是真的要說嗎?」 另一個男士問:「我想知道為什麼要做這件事?你往後的活動是打算做些什麼?」臉上盡是不安的表情。 因為面對衝突,本來就不是男性強項,好端端的沒事情,為什麼要去捅那蜜蜂窩? 奇怪的是,女士似乎對於表達不滿,並沒有男士那樣的不安。 男士在沒有事情發生時,基本上不欲去想一些令人失望的事;更令他們不安的是要接收、面對女士的不滿,還有要他們想着應該怎去回應不滿,更是煩死人的事。 如果改為只要求男士聆聽,學習以對方角度出發,認出對方表達時的情緒,以及學習如何感同身受,來回應太太表達的不滿,他們又會怎樣? 雖然一再解說毋須致歉,以及毋須找出問題的解決方法,但男士仍會想,要回應投訴,就是要提出解決方案,他們比較容易進入這種思維模式。 男人不願捅蜜蜂窩 男士也許並不知道,其實具有同理心的聆聽,對太太來說已經解決了許多事情:被聆聽,被尊重,已可直接減少很多負面情緒,制止女士在負面的思考模式內打轉。女士的世界,其實要比男士所想像的來得簡單。 當然,男士練習同理心一點也不容易,單是認出情緒這項,對他們已十分困難。原因也是很明顯,因為男士不太習慣認出自己的情緒,這也令他們難於認出別人的情緒,增加學習同理心的難度。 可是,當男士真的學習去實踐同理心聆聽,他們竟然發現奇蹟發生了!只要專心,從對方的角度傾聽她們的感受,太太感到受用,已經解決了很多問題。原來,問題不一定需要解決方案,能明白體諒別人,便已經是很好的回應。 當男士提出自己的不滿,太太用心的聆聽、理解,男士也會感到安心舒暢,更有信心和太太分享自己的感受,感到大家的感情更進一步呢! 作為男士,你願意學習同理心聆聽嗎? 文:侯雪媚(明愛賽馬會思達計劃——男士社交及情緒支援服務督導主任) 明愛賽馬會思達計劃有更多男士靜觀為本的情緒學習課程,詳情可以參考中心臉書網頁:www.facebook.com/CaritasMenCentre 男士熱線(可查詢中心靜觀活動):2649 9158

Read more

【男性健康】靜觀男人心:男人說給自己聽的故事

【明報專訊】每次在男士小組之中,組員看到我派紙和筆給他們,就會出現一些抱怨的聲音:「吓,又要考筆試!」似乎他們對於要寫字,感到有點苦惱。 這次要考的筆試,是要他們寫下安慰別人的說話,看到他們呆望着紙張,或是托着頭在發呆,都知道這條題目有點難度。 接着,請他們寫下安慰自己的說話,看到有些人在努力將安慰別人的說話抄寫過來,但看到更多的,是把這題目丟空,因為他們都不知道怎樣可以安慰自己。 跟自己說安慰的說話,真的很難! 其實也不止因為要安慰自己和別人,而是那是男人自認為自己最缺陷的部分,男士連跟自己說話的聲音,好像都是很模糊的,許多時候,他們都聽不到自己心底裏的聲音。 安慰自己的難處在於,根本不曾知道自己有多少痛和難過,只能在腦海中盤旋一堆似乎理所當然的問候說話,到最後,自己也不會感到曾被安慰。 諉過他人 不讓自己內疚 當男人不安難過的時候,他們又如何協助自己解困呢? 男士最難面對的感受是自責和內疚,這些情緒會帶給他們無法擺脫的痛苦感覺,因為他們難以接觸自己的感受,所以男士多不以情感來安慰自己,他們多以不同的故事來說給自己聽,以安定自己難過的心。 男人會跟自己說什麼故事? 男人會在有意識和無意識之間,搜索一些別人也是糟透的故事,然後告訴自己:「我也不是最差的一個!」那樣他便可以心安理得多一點點。 還有,當男人觸到自己的痛處,他會自動的立時把注意力轉移向外,並努力發掘別人的問題;在可能的情况下,諉過別人也是男士照顧自己、不讓自己感受內疚和自責的方法。 如果男士不會觸碰自己的情緒,不懂得安撫自己不安的情緒,不懂關懷和照顧自己,那最後,一個男人的痛苦,可能會變成了別人和家人的痛苦。 明愛賽馬會思達計劃有更多男士靜觀為本情緒學習課程,詳情可以參考中心臉書網頁。 www.facebook.com/CaritasMenCentre 文:侯雪媚(明愛賽馬會思達計劃——男士社交及情緒支援服務督導主任) 男士熱線(可查詢中心靜觀活動):2649 9158

Read more

【男性健康】最佳男主角:腎癌「識排毒」 電療化療都不怕?

雖然腎癌並未列入香港十大常見癌症之列,但身為泌尿科醫生,自然時有接觸相關個案,而且要格外小心處理。治療癌症的最理想方法是切除惡性腫瘤,防止擴散;在其他癌症手術中,早期階段的腫瘤較小,切除相對輕易,但腎癌並非這樣。 整個腎約長10至12厘米,假如腫瘤約1厘米大,雖然比例上不是很大,但經電腦掃描檢查後,如果位置近中央腎門(renal hilum),靠近腎盂和腎大盞,而且有眾多腎動脈及分支,例如前、後分支(anterior/posterior branches),上、中、下段(upper/middle/lower segmental branches)血管,切除時必須非常留神,以免影響輸尿管及血管,擔心有流血風險,也怕腫瘤手術邊緣(surgical margins)切不清;相反如同一體積的腫瘤生長在腎的其他較遠離中心位置,而且有蒂,那麼手術便較為簡易。因此,位置不同,可能為手術帶來各種難度。有得揀,當然是微創手術好;但若然腫瘤已逾10厘米,貼緊附近其他器官,開放式手術可能比較合適。 一刀切根治 難度視乎位置 腎癌也有另一個與別不同的地方:其他腫瘤如乳癌及腸癌等,術後可運用有效輔助治療(adjuvant treatments)如化療及電療等,目的是更徹底清除癌細胞,但這些方法在腎癌上並不管用。腎癌細胞「本身可排毒」,連化療藥的效力也可以排走,電療效果亦欠佳,因此用手術去根治癌症是主要方法。由於腎功能對身體影響重大,醫生和病人的想法是一致的,切除所有「有毒」腫瘤的同時,也想保留多一點有用的腎組織,減少洗腎的風險,這就是令醫生費盡心機的時候。 最近有一宗腎癌個案,50歲的李先生(化名)有輕微上腹痛,其他醫生檢查發現胃部正常,僅有炎症,但從電腦掃描中意外發現,腎臟有1.2厘米的腎腫瘤,高度懷疑是惡性。要診斷腎癌,並非以抽針化驗或查找癌指數,而是由放射科醫生了解腫瘤有否脂肪成分;如有,九成以上是良性,否則便是惡性。由於李先生的腫瘤在靠近腎中央位置,切除時須即場以超聲波檢查,了解有否入侵腎內主要血管;同時將腫瘤冷凍切片,交由病理學醫生同步化驗,確定周邊沒有剩餘腫瘤後,即切割邊緣乾淨,才可縫上傷口。 李先生約一周後便出院了,他的個案很困難,雖是早期,但其腫瘤位置險要,究竟要全個腎切除抑或只切部分,實在不是輕易的決定呢。 文:傅錦峯(泌尿外科專科醫生、香港男士健康學會召集人)

Read more

【男性健康】靜觀男人心:男人欲哭無淚時

在小組之中,邀請男士寫下安慰朋友的說話,他們都洋洋灑灑的寫了一大堆,可是當邀請他們寫下安慰自己的說話,他們卻寫不出來。 為什麼安慰別人總比安慰自己容易? 因為自己不是親歷其境,總有多點能耐去說安慰的說話。 因為自己說話字詞不多,但對人說,總能用上一點陳腔的說話。 因為能容得下別人的痛苦,卻無法接觸或接納自己的痛苦。 因為自己不相信自己有安慰的能力。 面對別人,看到別人難過的樣子,總能想像別人的痛苦。只是,面對自己,對於自己的痛苦,卻有點無法想像,甚至無法感受。有些男士心裏難受,感到身體好像積存着一些負能量,或是感到身體有無窮的壓力和負擔,但仍是欲哭無淚。 有男士曾經表達,每次感到難過的時候,好想自己可以哭出來;可是當幾下呼吸之後,那份想哭的感覺便會消失,彷彿身體內有自動的機制,制止自己感到悲哀,難受感覺仍在,就只是無法哭出來。 男人曾嘗試用不同方法讓自己哭喊,讓心頭壓力減輕,但總是無法如願。有時男士很羡慕女士,為什麼看一場悲情電影,或是說到/聽到一個令人傷感的故事,就可以如決堤般把情緒發泄出來? 男士會問,那個在數下呼吸之後,制止自己感到悲哀的機制究竟從何而來? 因為男人流血不流淚,那才配得起當一個男人。 男人表現軟弱,那是作為男人的另一種痛苦和負擔。 男人表現軟弱 是另一種痛苦 男人只可以在特定的情况之下才能表現軟弱,一是在他失控的時候,一是在他感到十分安全的時候。 男士在他仍可控制的情况下,不會讓自己表現軟弱。 男士在未感到充分安全的時候,也不會哭出來,包括在他獨處的時候。 作為男性,你可以想想,怎樣才可以跟自己作伴,好像好朋友一樣的安慰自己,在需要的情况下,可以跟自己說一聲:「沒緊要,就哭出來吧!」 明愛賽馬會思達計劃有更多男士靜觀為本情緒學習課程,詳情可以參考中心臉書網頁﹕www.facebook.com/CaritasMenCentre 文:侯雪媚(明愛賽馬會思達計劃——男士社交及情緒支援服務督導主任) 男士熱線(可查詢中心靜觀活動):2649 9158

Read more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