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12歲以上第3針接種率逾83% 學者:混合免疫屏障5月已穩固

【明報專訊】截至昨(28日)晚8時,本港12歲或以上市民的第3針接種率為83.2%,其中年滿80歲長者的第3針接種率為63.53%,較上周六增0.11個百分點。醫衛局長盧寵茂曾稱疫苗通行證將是最後撤銷的措施之一,上周六(24日)他重申「一老一幼接種率仍低」,不適宜取消。事隔4日,政府以本港已「築起穩固防疫屏障」為由,全面撤銷實施逾10個月的疫苗通。有公共衛生學者質疑,不少專家和學者早於半年前提出本港具「混合免疫」保護,不見得免疫屏障過去數個月有何改變。 相關文章:復必泰二價疫苗作為第3、4和第5針安排 已接種3針康復後6個月可打第5針(16日起預約) 學者:混合免疫屏障5月已穩固  孔繁毅:應視感冒處理 隨着本港逐步放寬防疫,盧寵茂最近多次被問到維持疫苗通的理據,他本月中形容有關措施曾對推高疫苗接種率發揮效用,維持措施是為要繼續推動接種,以及保護未打針的長者和幼童進入高危場所,並質疑要求撤銷疫苗通者是「幫倒忙」。他最新一次回應維持疫苗通的理據是於上周六,當時稱一老一幼接種率仍低。 港大內科學系傳染病科主任及臨牀教授孔繁毅向本報表示,本港混合免疫早於今年5月已非常穩固,一直以來重症比例很低,新冠早已在港成為風土病,應視為感冒般處理。 80歲以上長者63.53%打3針 3歲以下幼童逾22%打首針 截至昨晚8時,12歲或以上市民的第3針接種率為83.2%,其中年滿80歲長者的第3針接種率為63.53%,較上周六增0.11個百分點。至於疫苗通未涵蓋的半歲至3歲幼童,至昨晚第一針接種率僅22.94%,較上周六增加0.3個百分點。 政府專家顧問袁國勇及孔繁毅等4名港大學者今年7月提出,本港應於今夏逐步放寬防疫,以產生由自然感染和疫苗注射構成的「混合免疫」屏障。盧寵茂當時反駁有關說法,指「純屬理論」,未能保護市民。昨記者會公布取消疫苗通時,盧寵茂引用已打3針者及已打兩針並曾感染者的「有效接種率」達94%為理據,形容「已建立穩固防疫屏障」,惟未有使用「混合免疫」字眼。 相關文章:【兒童健康】小朋友染疫發燒如何護理 4類常見傳染病家長要知道 小朋友眼敏感、鼻敏感怎辦?關注孩子身心健康 學者:長幼接種率近月未變 港大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講座教授高本恩認同,本港混合免疫屏障過去半年來都非常高,不見得現在有何轉變,包括長者和幼童接種率,質疑為何待今天才大幅放寬措施。 (新冠疫情) Read more

料復必泰二價疫苗聖誕前可接種 崔俊明:未打第3針者可待新針有交叉保護

【明報專訊】本報綜合至少3個消息來源確認,復必泰針對Omicron BA.4和BA.5研發的二價疫苗最快11月底抵港。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預料,將優先安排年滿50歲長者等高風險群組注射,相信聖誕前可接種,亦認為未打第3針市民值得等新針。崔又說XBB、BA.2.75.2等變異病毒株新亞系均為Omicron衍生分支,相信二價疫苗能提供交叉保護。政府專家顧問孔繁毅亦認為,可考慮二價疫苗作為第3針,惟不建議市民等針,若夠期應先打第3劑初代疫苗。本報昨向衛生署及復星醫藥查詢,至截稿前未獲回覆。 復必泰二價疫苗月底到港聖誕可接種 崔俊明建議12歲以上第3針可打 港府早前接獲復必泰針對Omicron BA.4和BA.5研發的二價疫苗認可申請,衛生署聯合科學委員會早前建議可作為第4針接種。本報昨獲悉復必泰二價疫苗最快本月底抵港,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昨亦透過新聞稿公布,向復星醫藥查詢後得悉有關消息。會長崔俊明向本報稱,相信二價疫苗將分批抵港,暫未知首批涉及多少劑次,估計須優先安排高風險群組接種,包括50歲或以上者、長期病患等,料聖誕前可開始。 崔俊明認為,由於復必泰二價疫苗是加強劑,建議當局「逢親加強劑都打二價」,容許年滿12歲的市民第3針亦改打該針。 相關文章:【二價疫苗】復必泰二價疫苗針對Omicron BA.4/5 12歲以上人士可作為第4針加強劑 許樹昌料1月到港 崔:未打第3針者 可待新針 有交叉保護 至於現時夠期打第3針卻未接種者,他認為值得等待新針抵港,毋須急於打第3劑初代疫苗,又說XBB、BA.2.75.2等變異病毒株新亞系均為Omicron衍生分支,相信二價疫苗能提供交叉保護。 相關文章:【新冠疫苗】中大研究全球7種新冠疫苗包括復必泰科興 結果:第3針轉打mRNA疫苗 防輕症成效接近3針mRNA 有效防Omicron 孔繁毅:夠期打第3針勿等新針 正待兒童接種數據 身兼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成員的孔繁毅認為,可研究二價疫苗作為第3針,但若市民現已夠期打第3針,亦應先接種初代疫苗,盡早得到充足保護。他說正等候疫苗廠提供18歲以下兒童和青少年的接種數據,現階段應先安排成年人接種,日後若數據足夠,便可考慮調低接種年齡。 聯合科學委員會上月中通過暫擬共識建議,認為復必泰二價疫苗可供滿12歲合資格者使用,按現時接種時間表作第4針注射。根據接種時間表,50歲或以上長者第3和第4針應相隔90天,18至49歲成年人可選擇於180天後打第4針,而12至17歲則只准免疫力弱者於90天後接種第4針。 (新冠疫情) Read more

【二價疫苗】專家指未證二代疫苗有效 崔俊明:需先完成3針方可接種第二代疫苗

【明報專訊】英國及美國早前批准使用「二價」(bivalent)新冠疫苗加強劑。政府專家顧問劉宇隆昨日稱,初代疫苗仍有效減低感染變異病毒株Omicron後出現重症和死亡的風險,認為市民未必需要接種下一代疫苗,現應專注推高初代疫苗第3針接種率。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稱,暫無數據顯示涉Omicron BA.4和BA.5的二價疫苗有效,相信本港採購第二代疫苗仍是「漫漫長路」。他又指,市民需接種3劑疫苗後,才可以接種第二代疫苗,否則未能產生足夠保護力。衛生防護中心表示暫未收到相關藥廠申請在港使用第二代疫苗,籲市民不要等待,盡快接種現有疫苗,以加強保護。 相關文章:【新冠疫苗】關於康復者、成人、幼童、青少年打第3、4針的7個問題(復必泰和科興疫苗) 崔俊明:英二價疫苗效能與初代相若 完成3針方可接種第二代疫苗 崔俊明昨在港台《千禧年代》解釋,英國批准使用的是針對Omicron BA.1和原始病毒株的二價疫苗,美國則批准針對BA.4和BA.5與原始株的二價疫苗,相關藥廠仍在研究後者,暫無效能方面的數據,而BA.1疫苗則有研究顯示其效能與初代疫苗相若,「唔好以為二價一定好啲」。他稱政府仍與藥廠討論,或需更多研究數據以決定購買與否,呼籲市民盡快接種現有疫苗。他又認為,政府可考慮以行政方法,強制指定群組例如長者接種疫苗,以推高疫苗接種率。他又指,市民需接種3劑疫苗後,才可以接種第二代疫苗,否則未能產生足夠保護力。 被問到政府採購復必泰兒童版疫苗的進度,崔俊明表示,暫時未引入相關疫苗,相信與價錢或供應無關,可能政府仍與藥廠商議合約條款,又指如復必泰兒童版疫苗最後未能引入,可能需自行稀釋,但強調稀釋過程非常困難。他又指,現時本港只提供科興疫苗予幼童接種,認為政府應盡快引入兒童版疫苗。 劉宇隆:無數據顯示第二代疫苗較初代疫苗有效 應專注推高打第3針 身兼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主席的劉宇隆向本報稱,得悉不少家長仍抱有等候第二代疫苗的心態,不願帶子女打現有疫苗。他引述哈佛大學著名免疫學家巴魯什(Dan Barouch)在《新英倫醫學雜誌》發表的最新文章稱,接種加強劑後抗體會隨時間下跌,每4至6個月打一次加強劑並不實際、理想和長遠,亦會加劇市民「加強劑疲勞」(booster fatigue),加上現無充足數據顯示第二代疫苗有效,認為市民未必需要接種,強調過早討論應否打下代疫苗會令政策失焦,現應專注推高第三針初代疫苗接種率。 劉宇隆表示,目前新的變異株主要在接種率低的地區出現,他相信隨着全球接種率提高,出現新變異株的機率將減低,市民或毋須每年接種加強劑,屆時或只須免疫力弱的病人要打針。 相關文章:【二代疫苗】許樹昌:接種Omicron BA.1疫苗抗體不足對抗BA.5 孔繁毅:可作加強劑 料國藥疫苗12月可打 歐家榮:現疫苗有效 莫等次代 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稱,在第五波疫情所得數據得知,現有疫苗對防重症和死亡非常有效,呼籲夠期打下一針的市民不應等第二代疫苗,盡快打齊3針。 (新冠疫情) Read more

【新冠疫苗】科學委員會倡18至59歲未染疫兼風險較高者可接種第四劑疫苗 距第3針6個月 專家:港逾七成人口具防重症屏障 把握時間接種疫苗

衛生防護中心轄下聯合科學委員會認為18至59歲未染疫人士若有較高暴露風險或個人需要,考慮風險和益處後,與第3針相距6個月後,可接種第四劑新冠疫苗。此外,港大3名專家包括袁國勇估算本港社區在第五波疫情後,七至九成人口具備防重症屏障,再現第五波規模大爆發的可能極低,並以新加坡及英國為例,指市民毋須因個案波動而恐慌,須把握時間盡快接種新冠疫苗。至於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臨牀教授孔繁毅在電台節目稱,對本港疫情感樂觀,若7月沒有新型變種病毒,市民屆時在室外可不戴口罩、熔斷機制可取消、訪港旅客可居家檢疫。   科學委員會:18至59歲未染疫兼風險較高者可接種第4針新冠疫苗 與第3針相距6個月 衛生防護中心轄下聯合科學委員會昨聯同行政長官專家顧問團開會,今日(20日)更新暫擬共識建議,認為接種第四劑或能對較年輕的成年人提供短暫的額外保護,指未曾受感染的18至59歲的成人若有較高暴露風險,如安老或殘疾院舍員工,或個人需要如到海外升學等,經考慮對自身的風險和益處後,可選打第4針,惟須與第三劑相距最少6個月,而相同的做法可適用於同年齡組別的康復者。 專家強調,本地數據顯示接種三劑復必泰或科興疫苗對預防重症和死亡高度有效,其保護力一般可於數個月內維持高水平。由於第五波疫情死亡個案中大多數為60歲或以上人士,專家上月已建議他們接種第四劑疫苗。   袁國勇及港大專家指港七至九成人具防重症屏障 提4緩解策略 此外,本港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後新冠病毒個案膠着,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名譽臨牀副教授龍振邦、臨牀助理教授薛達今日在本報撰文,以接種及自然感染情况,粗略估算第五波後社區七至八成人口具防重症屏障,如包括無打針或未完成基本接種的自然感染者,應介乎七至九成人口具備防重症屏障,故再現第五波規模大型社區爆發可能極低,並以新加坡及英國為例,指市民毋須因個案波動而恐慌,須把握時間盡快接種疫苗。 他們建議今夏分階段放寬防疫措施,提出四大緩解策略,包括取消熔斷機制並逐步放寬入境旅客檢疫、容許完成接種的緊密接觸者以連續7日抗原測試代替檢疫等(見表)。針對上述建議,食物及衛生局昨回應稱,政府會繼續留意最新疫情發展及Omicron特性,適時調整及檢視策略。   孔繁毅對疫情樂觀 新冠病毒不會離開社區 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臨牀教授孔繁毅在商台《在晴朗的一天出發》稱,對本港疫情感樂觀,若7月沒有新型變種病毒,市民屆時在室外可不戴口罩、熔斷機制可取消、訪港旅客可居家檢疫。他續稱,新冠病毒不會離開社區,市民毋須太關注每日新增個案數,重症及死亡個案方能真實反映疫情嚴重性及醫療系統壓力。他說,瑪麗醫院現只有3名患者因新冠病毒入院,較高峰期的500人大減,反映疫情已「控制得好好」。 歐家榮昨稱,現難預料暑假疫情,屆時須視乎單日個案數、第三針接種率、本地會否出現新變種病毒、死亡個案等因素檢視防疫措施,但提醒市民現時在室內外均要佩戴貼面口罩。   何栢良:BA.4及BA.5與BA.2棘突蛋白僅2處差異 不算「太大變種」 另外,衛生防護中心昨(19日)公布12宗輸入個案帶有非本地流行的Omicron亞系,包括1宗BA.4及10宗BA.2.12.1;本港至昨錄得9宗BA.4個案及35宗BA.2.12.1個案,全部均在機場或檢疫酒店發現,並無流入社區。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引述世衛資料表示,目前全球有20個國家或地區有BA.4個案,佔所有流行變異病毒株約0.5%,其中南非有九成個案涉相關病毒株;而美國有近50%個案屬BA.2.12.1。 何栢良在同一電台節目稱,相比第五波前,市民接種新冠疫苗情况大有改善,目前只要聚焦向長者推動接種疫苗能繼續復常。他另引新加坡及新西蘭為例,稱除非本港出現有「重大轉變」的新變種病毒株,否則即使染疫人數增加,重症比例都不會大升。他補充,BA.4或BA.5與本地流行的BA.2的棘突蛋白只有兩處差異,故不算「太大的變種」。 (新冠疫情) Read more

【新冠疫苗】紅斑狼瘡症、類風濕性關節炎等長期免疫系統疾病患者 接種科興或復必泰知多啲

新冠疫情持續,接種新冠疫苗是其中一個保護自己的有效措施。然而,部分患有長期免疫系統疾病的人士,如紅斑狼瘡症、類風濕性關節炎等患者,可能對疫苗的安全性或對本身病情的影響有所憂慮,以至對於接種疫苗與否猶疑未決。養和醫院風濕病科專科醫生張錚醫生引述研究數據指出,因接種疫苗導致本身病情惡化的風險很低,大多數只屬短暫影響;而疫苗確實能夠減輕受新冠病毒感染後的病情及死亡風險,因此建議患有免疫系統疾病的病人積極考慮接種,惟需先評估病情穩定性。至於應接種科興或是復必泰疫苗呢?若接種第3針應該溝針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