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網球肘、媽媽手 反覆發力拉扯肌肉致肌腱發炎紅腫疼痛(姿治通鑑)

【明報專訊】常見肌腱炎包括網球肘、媽媽手、髕骨肌腱炎等。肌腱是連接肌肉與骨頭之間的組織,用作傳遞肌肉而來的力量,帶動骨頭活動。例如當我們想要屈曲手肘時,大腦會指示二頭肌收縮,透過二頭肌肌腱這個「橋樑」拉起前臂骨,完成動作。網球肘就是前臂伸肌肌腱發炎,媽媽手涉及拇指肌肉肌腱,髕骨肌腱炎則是大腿四頭肌的肌腱發炎。 相關文章:【網球肘】手腕伸肌勞損致病變發炎無力 網球肘5個徵狀 誰是高危一族 4招改善方法 常見肌腱炎:網球肘、媽媽手 反覆發力拉扯肌肉 致肌腱發炎 診所經常都會有患肌腱炎的病人求診。反覆的肌肉發力拉扯或受碰撞,有可能會使這些肌腱發炎,產生紅腫疼痛;除了是因為意外受傷,更多的是肌肉或關節本身的問題累積而成。以髕骨肌腱炎為例,最常見於需經常跳或跑的運動員身上,當肌肉過度使用,加上肌肉力量不足,未能及時收縮放鬆,大腿用力時就會拉到肌腱,造成肌腱疼痛。另外,一些肌腱會同時連接幾條肌肉,如肱骨外上髁 (即是常見「網球肘」的位置)會連接幾條的前臂伸肌。這些肌肉感覺像是從不同的方向牽引着同一肌腱,而正常這些肌肉之間會維持均等的張力,但當肌肉力量失衡,某一兩條肌肉會因過度使用而變得繃緊,肌腱就會被「拉去」繃緊的一邊,肌腱自然就會疼痛了。 要根治肌腱疼痛,首先需要減少重複的動作。門診曾遇過反覆「拋鑊」及炒菜而患上網球肘的大牌檔廚師,以及反覆為幼兒打針而引致媽媽手的健康院護士。 減少重複動作 配合復康運動改善失衡肌肉 如只是依賴敷冰消炎緩痛、減少活動、護腕等保護及休息患處,通常只有短暫效果,要治標又治本,就要配合復康運動、手法治療或是針灸,強化肌肉和重新平衡力量失衡的肌肉。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為肌腱炎或其他痛症問題人士,提供物理治療評估及運動建議,可瀏覽bit.ly/3fM3AhJ,或致電2783 3616查詢。 相關文章:媽媽手?大拇指手腕痛楚兼乏力 物理治療師教4招手部復康運動助回復手部功能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林曉彬(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物理治療師) Read more

【網球肘】手腕伸肌勞損致病變發炎無力 網球肘5個徵狀 誰是高危一族 4招改善方法

【明報專訊】為什麼會出現網球肘呢?網球肘的醫學名稱為肱骨外上髁肌腱病變(lateral-elbow-tendinopathy),要了解其成因,得先對手肘結構有基本認識。大家一齊來試試,將右手手指輕輕放左手前臂上,然後左手腕向上伸展及用力握拳,右手會感覺到左前臂有一塊肌肉突起來,它就是手腕伸肌,亦是和網球肘有關的肌肉。手腕伸肌由手腕一直延伸到手肘的外側,也就是肱骨外上髁的位置(見圖)。網球運動經常要使用手腕伸肌,很多選手因而出現手肘疼痛,故「肱骨外上髁肌腱病變」亦稱為「網球肘」。 Read more

骨骼「偵」奇:血小板濃漿治網球肘

【明報專訊】Simon是一名星級健身教練,擁有令人羨慕的肌肉和俊俏面孔。但是,強壯身體背後也有不為人知的痛處。持續手肘疼痛除了影響舉啞鈴訓練,甚至連扭毛巾等日常動作也受影響。經臨牀診斷後,確診為肱骨外上髁炎, 亦即是「網球肘」。   網球肘成因——網球肘主要成因是由手臂重複用力而引起的勞損。(Ake Ngiamsanguan@iStockphoto,設計圖片)   除了消炎止痛藥,Simon還接受了針灸和衝擊波等物理治療;再加上類固醇注射,情况有顯著改善。但是好景不常,短短兩個月時間,疼痛再次復發,而且比上一次更嚴重。Simon問可否再次注射類固醇紓緩疼痛,然而,重複類固醇注射對肌腱組織傷害大,經仔細考量後,Simon決定接受血小板濃漿注射。   促進組織修復癒合 血小板是血液中一種重要細胞,最為人熟悉的功能是凝血作用;血小板還具備另一重要功能,便是促進組織的修復與癒合。血小板含有大量生長因子,這些因子操控着細胞集結、複製和轉型等重要過程,是受損組織再生和修復的關鍵。血小板濃漿正是濃縮了大量生長因子的血製品,提供血小板的不是別人,而是患者自己,所以又稱自體血小板濃漿。準備方法是首先抽取病人血液,經離心機將血液中的血細胞和血漿分離,再抽取其中濃縮了的血小板,將血小板濃漿注射至受傷組織,促進組織的再生和修復。 肌腱和韌帶受傷是常見的運動傷患。急性損傷的治療主要是消炎止痛藥、物理治療和運動模式改變等等,但持續的運動勞損容易引發慢性肌腱炎症,慢性肌腱炎症的自癒能力非常弱,原因是肌腱的血液供應貧乏,所以血小板濃漿正正提供生長因子以刺激慢性肌腱炎組織的再生和修復。   改善病徵 比類固醇更有效 血小板濃漿早已開始應用於治療網球肘,臨牀治療效果最為肯定。比較傳統類固醇注射,雖然開始時病徵改善比較緩慢,但減低復發率和改善病徵卻更為理想,而且效果得以維持。就以Simon為例,注射一個月後有明顯的改善。血小板濃漿亦廣泛應用至其他類似的慢性肌腱炎症,包括慢性阿基里斯肌腱炎和慢性髕肌腱炎等,其中一些臨牀研究的早期結果也令人滿意。近年有不少研究集中在血小板濃漿療法對治療退化性關節炎的成效,期望可以透過血小板濃漿療法為軟骨注入復元的動力,部分研究顯示有短期的病徵改善,其中對年紀較輕和早期退化性膝關節炎更為明顯。 由於血小板濃漿是由病人自身提取,現階段仍然稱不上是完美的根治方法,原因包括沒有統一成分和製作標準。期望在不久將來,有更大型和更嚴謹的科學研究,以確定其廣泛的臨牀應用。   文:楊旭楠(骨科專科醫生)   相關文章︰ 手臂密密揮 手肘勞損痛 延誤求醫 開門鎖扭毛巾也難 Read more

手臂密密揮 手肘勞損痛 延誤求醫 開門鎖扭毛巾也難

  【明報專訊】我無打網球,為什麼有網球肘? 其實所謂「網球肘」,是前臂和手腕長期重複使用或過度用力造成的,廚師、糕餅師傅、清潔工人、教師等工種,以及家庭主婦,日常處理工作或家務,雙手經常重複動作,手肘容易因勞損而發炎痛楚。 手肘痛症反覆,難治癒;無論工作多忙,緊記適時休息,配合伸展運動,增強肌力及柔韌度。   勞損發炎 痛楚持續數個月 手肘痛屬常見的職業勞損,經常重複前臂或手腕動作的人均是高危一族,較常出問題的職業包括:侍應、廚師、裝修技工、糕餅師傅、清潔工人、教師,甚至家庭主婦。而文職人員長期使用鍵盤或滑鼠,桌面高度不當,姿勢欠佳,亦有可能導致手肘痛。運動方面如網球、高爾夫球、乒乓球、羽毛球,或不當姿勢的舉重都很易導致手肘痛症。痛楚可持續數月,若延誤診治可致日後拿水壺、扭毛巾、提物件,甚至開門鎖等都有困難。   柔韌度減 小關節易錯位 長期重複前臂及手腕動作,會引起肌肉疲勞,肌肉及筋膜繃緊,缺乏適當休息或合適輔助設備和工具,容易導致勞損惡化,局部軟組織增生,形成沾黏,降低柔韌度,而且容易引致小關節錯位,痛楚久久不散,反覆發炎。手肘痛症中,最多人提及的就是網球肘或高爾夫球肘,一旦出現,需充分休息,即使未能完全避免工作,也應安排間歇休息,工作期間每隔1小時做適當伸展運動,以紓緩疲勞及增肌腱彈性。 若出現發炎腫痛,應先求醫,排除其他病症如痛風或類風濕關節炎等的可能,便可透過藥物治療控制發炎,之後應接受物理治療,評估身體姿勢,檢查有否用力不當,做針對性治療,包括超聲波、衝擊波或針灸等;如有小關節錯位,會以手法矯正錯位,多做手臂伸展運動及強化肌肉,使肌肉適應工作需要。如炎症久未消散,醫生可能會施打局部類固醇,加速消炎。   文:羅慧嫺(註冊物理治療師、香港物理治療學會會員) 編輯/林曉慧 美術/謝偉豪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文章: 骨骼「偵」奇:血小板濃漿治網球肘 網球肘、高爾夫球肘點分? 【運動消閒】預防網球肘 每隔1小時 放下工作伸一伸 【運動消閒】預防網球肘 每隔1小時 放下工作伸一伸 【健康減肥】「躺」着瘦只是夢 牀上運動低效易拉傷 【有片】懶人塑身:帶氧負重交替做 提升新陳代謝率 Read more

網球肘、高爾夫球肘點分?

【明報專訊】手肘痛常見的兩種是「網球肘」和「高爾夫球肘」,究竟如何分辨? 網球肘,泛指手肘外側痛,是附着肱骨外上髁(lateral epicondyle of humerus)的伸腕肌群(common extensor muscles of wrist)受傷引起,主要由於用力不當,重複前臂活動例如提重物、扭螺絲或攪拌等動作而引起之慢性發炎。 高爾夫球肘,是指手肘內側痛,是附着肱骨內上髁(medial epicondyle of humerus)的屈腕肌群(flexor muscles of wrist)發炎引起的。大部分與過度使用手握力或重複屈腕動作有關,例如重複手持或提起重物。     小測試 – 你有手肘痛嗎? 網球肘:手肘伸直,掌心向下,手腕用力提起向上,以外力對抗手腕向上,手肘外側會有痛楚 高爾夫球肘:手肘屈曲,手心向上,用力握拳,手腕向自己方向屈曲,手肘內側會有痛楚   相關文章: 【運動消閒】預防網球肘 每隔1小時 放下工作伸一伸 【健康減肥】「躺」着瘦只是夢 牀上運動低效易拉傷 【有片】懶人塑身:帶氧負重交替做 提升新陳代謝率 【運動消閒】伸展鬆肌 減肌腱黏連 改善「媽媽手」 白領坐姿差 上交叉現身 頸梗膊痛 嚴重致肌肉萎縮 Read more

【運動消閒】預防網球肘 每隔1小時 放下工作伸一伸

【明報專訊】 注意日常工作姿勢,不過度屈曲或後拗手腕 長時間工作或運動時需間歇休息,每小時做手臂伸展運動(詳見附圖) 手用力時可多用身體及前臂肌肉借力,減少手腕過度使用及受力 如有需要,可請教物理治療師如何使用手肘護具或肌力貼   示範:林凱永(體適能導師) Read more

姿治通鑑:冷敷伸展 紓緩手肘痛

【明報專訊】相信大家對「網球肘」、「高爾夫球肘」這些名稱都不陌生,長期及重複使用前臂的人,例如打電腦、滑手機或平板電腦,或以手臂運動等,均有患上手肘痛的風險。 ▲聚焦式衝擊波治療儀(作者提供) 網球肘與高爾夫球肘是常見的軟組織問題。前者學名為肱骨外上髁炎(Lateral Epicondylitis),即手肘外側肱骨上髁的伸肌肉群起始點的炎症;而後者學名為肱骨內上髁炎(Medial Epicondylitis),痛源在手肘內側屈肌肉群的起始點。當前臂的軟組織柔韌不足,過度使用手腕或因創傷拉扯,均有可能造成炎症。這會導致前臂肌群痠痛、手腕無力,影響日常功能,嚴重時扭毛巾、拿起茶壺倒茶或刷牙的簡單動作也無法完成。 ▲伸展動作——手肘伸直,另一隻手把側手腕屈曲,手肘患處感到拉扯,維持10秒放鬆,重複6至8次。(作者提供) 在非常時期,患者可透過冷敷,輕量伸展及休息紓緩炎症,若情况未有改善,建議向西醫求診,透過醫生處方消炎止痛藥緩解徵狀,並接受物理治療加速復元。 臨牀發現,部分未能透過藥物緩痛的患者,除了肌腱炎症,往往是因為上臂肱骨與前臂橈骨位置不對,繃緊的肱二頭肌張力過大,把橈骨拉翻了,因此手腕前臂伸肌用力便會疼痛。物理治療師會用體外聚焦式衝擊波治療,這是一種高能量聲波,能刺激受損的肌腱修復,令微細血管加速生長,其高能量的特點也能大量刺激痛覺神經受體,往往能達到即時止痛的效果。 另外,針灸及手法治療則能提升肌筋膜的柔軟性和活動度,矯正橈骨與肱骨錯位,擺正骨骼結構。左圖針對的伸展運動,能鞏固治療的效果。 文:羅培楷(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一級物理治療師) Read more

【有片:運動消閒】防傷5招 從手練到腳

【明報專訊】打網球引致傷患可遍及全身,受傷成因主要跟肌力不足有關,黃愉豪說強化與打網球有關肌力的知識,多得幾乎可出一本書,但若以避免受傷為目標,可集中鍛煉以下5個動作。 (1)舉啞鈴練前臂 做法:坐在椅上,主力手斜放枱上,前臂貼着枱面,手握約1kg啞鈴,慢慢將手腕向上屈起90度,再慢慢向下屈90度,整個過程要慢,15下1組,每次做3至4組,中間可休息1分鐘 作用:強化手腕及前臂肌力,減低拉傷風險 (2)拉肩膊旋轉肌 做法:將橡筋帶綁在固定位置,以主力手緊握橡筋帶的一端,將手肘屈起90度並向外打開至齊肩,不要縮起膊頭及須鎖緊肩胛骨,吸氣後以肩膊帶動手臂向上轉90度,呼氣回到原來位置,拉10至15下為1組,每次做3組,中間可休息1分鐘。如想加強拉力,可縮短橡筋帶握手位置 作用:強化肩膊旋轉肌,減少發球及擊球的受傷風險 (3)弓步前進練腳力 做法:站直身體,先用左腳向前跨出一步,再將身體向下壓成弓步,直至大腿與小腿成90度角,換邊重複相同動作;注意姿勢,髖、膝及腳踝關節須在同一平面,避免膝部內擺等不當姿勢。左右腳各踏10步為1組,重複3至4組,每組中間可休息1分鐘。強化版本可兩手各握着5至10磅啞鈴,增加負重 作用:提升股四頭肌及臀部肌力,減少腿部因急跑、跳躍及煞停,而受傷的風險 (4)仰臥起坐練腹斜肌 做法:平躺地上,雙腳曲起及踩踏地面,雙手放後尾枕位置,以腹部肌肉扭動上半身令膊頭離地,伸出左手觸碰右大腿,回到原來位置,換邊再做。左右兩邊各做1次為1下,連續做10下為1組,做3至4組,中間可休息1分鐘。強化版本為平躺地上雙腳伸直,踢起右腳時以腹部肌肉扭動上半身令腰以上離地,伸直左手拍向右小腿,換邊再做 作用:鍛煉腹斜肌,應付打網球過程中各種轉體動作 (5)單腳練平衡 做法:將半圓平衡球的平面放在地上,先用右腳踏上圓球中央,右腳伸直,取得平衡後輕微擺動上半身,令身體及右足足踝處於不停調整狀態。左右腳各企1分鐘為1組,每次做3至4組,中間可休息1分鐘。強化版為站在平衡球上之後,單腳向下微蹲,鍛煉下肢肌肉及加強保持平衡的難度 作用:訓練平衡力及本體感覺 示範:註冊物理治療師黃愉豪

Read more

【有片:運動消閒】運動膠貼「提醒」免勞損 打救女人手痛重災區

【明報專訊】女士們一雙玉手又纖又幼,肌力少,因此無論是全職主婦或在職女性,長時間做家務、做文書工作,容易出現網球肘、媽媽手等上肢勞損,嚴重到舉「杯」維艱,影響日常生活。 因此,當上肢出現輕微痛楚、痠痛時,就要及早正視,做簡單伸展運動外,亦可以跑友常用的運動膠貼幫手,拉緊肌肉,減低肌腱受傷風險。 長期做家務玩手機 易招四傷痛 東方女性的上肢力量較小,所以肩膀至手指的位置可說是受傷的重災區,香港物理治療學會運動專研小組主席兼註冊物理治療師何浩儀指出,當中有不少是因為重複動作引致的勞損,無論是家庭主婦或在職女性,都會中招。常見的問題大致可分為以下四種﹕ 1. 手指屈肌腱鞘炎(又稱扳機指) 徵狀﹕手掌或手指關節只能作有限度的活動,同時會出現局部痛楚,嚴重時手指關節會腫脹 成因﹕經常使用手指做重複動作,例如按滑鼠、單手使用手機、做家務等 2. 肱骨外上髁炎(俗稱網球肘) 徵狀﹕前臂肌肉痛楚,同時患處外部會腫脹,嚴重可令手肘活動受限 成因﹕與重複動作和不當姿勢有關,例如鍵盤位置太高或太低、經常使用重菜刀切菜、每日拖地及掃地等 3. 拇指腱鞘炎(俗稱媽媽手) 徵狀﹕拇指的肌鍵發炎,會發熱及痛楚,嚴重時會令手部的活動能力下降 成因﹕不當的重複動作,包括經常使用拇指清洗物件、使用大手柄的用具、用拇指按壓物件等 4. 腕管綜合症(俗稱滑鼠手) 徵狀﹕手部或手指麻痺或刺痛,同時手部動作變得不靈活,手握力明顯下降 成因﹕手部或手腕需要用力或經常重複動作,例如鋼琴家、廚師或家庭主婦;而腕骨或腕關節曾經受創的人士亦較易患上 膠貼拉緊肌肉 分散注意力「減痛」 面對以上四種問題,何浩儀指視乎問題的嚴重性,有不同的方法處理,「如果痛楚嚴重,相關部位無法屈曲或發力,當然要第一時間向醫生或物理治療師求診。但如果是早期輕微痛楚,或發現自己會經常使用手指或前手臂做一些重複動作,可利用運動膠貼作為輔助,減低問題惡化或預防受傷」。 運動膠貼有輕微的止痛功效,何浩儀解釋,並非因它有藥性,其原理是利用觸感神經來減痛,「簡單解釋是痛楚並沒有消失,而是由於膠布拉緊肌肉,令腦部更在意肌肉拉緊的感覺,所以能夠輕微減低痛楚。雖然止痛效力不高,但運動膠貼最大的作用,是提高患者對貼上膠貼肌肉的注意度,減少過度用力或發錯力而引致受傷或肌鍵發炎,所以用於預防受傷較加快復康更為有效」。 先用酒精清潔 膠貼拉長1/4 使用運動膠貼,看似簡單,但除了要貼對位置,何浩儀表示有幾點值得留意﹕ 1. 貼運動膠貼前,需以酒精清潔皮膚,清除表面油脂,才能令運動膠貼更穩固 2. 如是預防受傷,只需將運動膠貼拉長原長度約四分之一;想提高保護度,才再略為拉長 3. 大部分運動膠貼不含乳膠,出現皮膚敏感的情况較低,但亦有部分人會出現敏感,首次使用或轉用新品牌,宜先剪小塊貼在皮膚上測試 4. 貼上運動膠貼之後,用手掌掃壓膠貼表面,掃走膠貼與皮膚之間的空氣,增加膠貼黏貼度 5. 運動膠貼表面有跣水功能,貼上後做家務,甚至冲涼都不會脫落 另外,在更換運動膠貼時,亦需要留意,「由於運動膠貼有一定黏力,所以撕下時,切勿向皮膚上方拉走貼布,因此舉或會令皮膚紅腫,嚴重時更有可能拉損皮膚。正確的方法,是以皮膚水平方向慢慢撕下膠貼,撕下過程切忌過急,減低皮膚受損風險」。 ■運動處方 防上肢勞損 ‧減少上肢重複動作 ‧針對性訓練上肢肌腱 ‧紓緩早期輕微痛症 ‧運動膠貼預防受傷 ■動作示範 一個水樽 強化上肢 只需要一個500ml水樽,訓練屈腕肌群、伸腕肌群、前臂肌肉,增強上肢力量,可以紓緩緊張的肌腱,預防上肢勞損,減低炎症發作。即使工作時間長,在辦公室都能做到。 1. 腕屈 做法:右手手握水樽,手心向上,前臂成水平;左手輕扶右手作固定;右手手腕上下屈曲,做8至10下,換邊再做。兩邊完成為1組,每次做2至3組。 訓練:屈腕肌群 2. 腕伸 做法:右手手握水樽,手心向下,前臂成水平;左手輕扶右手以作固定;手腕向上下屈曲,做8至10下,換邊再做。兩邊完成為1組,每次做2至3組。 訓練:伸腕肌群 3. 槌式彎舉 做法:右手手握水樽,水樽口向上,左手輕托右手肘作固定;右前臂向上提,再回到水平位置,做8至10下,換邊再做。兩邊完成為1組,每次做2至3組。 訓練:肱橈肌 4.前臂左右旋轉 做法:右手手握水樽,手向上,前臂成水平,左手輕托右手肘作固定;手腕左右旋轉,做8至10下,換邊再做。兩邊完成為1組,每次做2至3組。 訓練:前臂肌群 文:勞耀全 圖:劉焌陶、受訪者提供 編輯:梁小玲 feature@mingpao.com ■有片睇 膠樽強化上肢goo.gl/R1VwTg

Read more

【運動消閒】運動膠貼正確貼法

【明報專訊】■手指屈肌腱鞘炎 將運動膠貼剪至能包裹半隻手指的闊度,長度則由指背第一關節至手腕位置。 ■肱骨外上髁炎 由手掌背貼至手肘外側(紅色膠貼),再於前臂近手肘位置打橫貼上另一塊運動膠貼(藍色膠貼),包裹整個前臂。 ■拇指腱鞘炎 將運動膠貼前方剪窄並貼在拇指指背第一關節上,長度至前臂中間位置(紅色膠貼),然後打橫於手腕位置貼上另一膠貼(藍色膠貼),包裹整個手腕。 ■腕管綜合症 長度由手掌掌心近手指位置,至手肘關節,貼時手掌向下,掌心向前。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