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譜系障礙】《非常律師禹英禑》助社會理解自閉症 了解ASD常見7個症狀

【明報專訊】韓劇《非常律師禹英禑》(下簡稱《非常律師》)最近全球爆紅,主角禹英禑為患有自閉症譜系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下簡稱「自閉症」)的天才律師,成長過程既要克服自身缺陷,也要克服外來偏見。《非常律師》對自閉症患者及其身邊人日常處境的寫實刻劃備受好評,被寄望可對公眾對自閉症的理解帶來正面影響。但仍有一些聲音憂慮《非常律師》帶來反效果,例如加劇刻板印象或淪為欺凌話題。究竟自閉症譜系障礙是什麼?根據香港衛生署兒童體能智力測驗服務網站介紹,ASD的兒童患者行為表現不一,一般常見的臨牀症狀包括7項(詳見附表)。 《非常律師禹英禑》角色自小患自閉症譜系障礙 7個ASD常見症狀 禹英禑自小被診斷患有自閉症譜系障礙,社交上面對困難,但同時有強大記憶力,一談到心愛的鯨魚和法律便滔滔不絕。但囿於社會偏見,即使她在名校法學院以第一名畢業,也幾經艱難才得到當律師的機會。故事刻劃禹英禑如何在自身障礙的掣肘和社會偏見下成長,以及她身邊的人如何學習跟她相處。 相關文章:知多啲:自閉症人士社交困難 ASD成因與遺傳因素有關 治療主要循教育及行為訓練 究竟ASD是什麼呢?根據香港衛生署兒童體能智力測驗服務網站中提及,「自閉症譜系障礙」是一種與生俱來的發展障礙,患者在社交以至認知、情緒、行為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困難和發展差異。以往有關自閉症的診斷名稱常有差異,但在診斷標準更新後,諸如自閉症、亞氏保加症、高功能自閉症等統稱為「自閉症譜系障礙」。 ASD的成因被普遍認為跟遺傳因素有相當大的關係,並由多項基因及環境因素相互影響。自閉症的症狀一般在1至2歲之間可被發現,較輕微者或到2歲以後才被發現。每名患者的情况都不相同,但跟患者的年齡、語言、智力、新舊治療有密切關係。 自閉症譜系障礙的兒童患者行為表現不一,一般常見的臨牀症狀包括7項(詳見附表)。 現時對兒童患者的最佳治療方法,主要是從教育及行為訓練着手,助其建立有效社交溝通技巧。目前未有證據顯示藥物能根治患者的社交及溝通困難,但某些症狀可透過藥物來減低,以助兒童在接受教育及行為治療時有更佳表現。 學者:僅10%自閉者有學者症候群 某領域有超常表現 正如劇中禹英禑自述「所有自閉症患者都是獨特的」,自閉症譜系障礙涵蓋廣泛類型的特點和習性,像她擁有強大記憶力的只是少數。這也令部分自閉症孩子的家長關注,劇集以極少數或不現實的「學者症候群」案例為主角,反增外界的誤解。慶熙大學醫學院精神病學教授潘建昊稱,約10%的自閉症人士同時有學者症候群(Savant syndrome,指僅在某個很有限領域有超常表現,在其他方面則廣泛有明顯心智障礙),有些像禹英禑般具異乎常人記憶和分析力,但也有些只有力記住諸如首爾地鐵路線圖等的特定資訊。劇集顧問、韓國拿撒勒大學幼兒特殊教育學專家金炳建坦言,最初對顧問邀請非常抗拒,擔心演員模仿得不好會招致反感,但看到劇本後改變心意,認為劇集有助提高公眾對自閉症認知。 相關文章:【懷孕準備】遺傳病?高齡生育?慣性流產? 基因檢測有助篩選異常染色體 減遺傳病風險 增受孕機率 《非常律師》助社會理解自閉症 《非常律師》在韓國國內外獲廣泛好評,評論者認為該劇寫實地描繪自閉症患者及其身邊人面對的生活,也有自閉症患者的家長對劇集的感人描繪讚好。更有專家認為,以自閉症為主題的電視劇受歡迎,可望為公眾對自閉症的關注帶來正面影響。潘建昊向韓國《中央日報》表示,以美國為例,1988年賣座電影《手足情未了》(由德斯汀荷夫曼飾演自閉症數學天才)也扭轉了當地社會原先對自閉症的歧視觀念。 寫實刻劃患者日常獲讚 難避反效果爭議 不過,也有聲音質疑《非常律師》會帶來反效果。早在《非常律師》去年底宣布開拍時,關注成人自閉症患者的韓國組織Estas曾發表聲明,指摘劇方公布的劇情梗概未有準確描述自閉症,反而加強對自閉症的部分負面刻板印象,即使劇集播出獲讚,Estas仍抱持相對負面的看法。另外,有網民模仿禹英禑自閉症患者行為引發爭議,也有校園欺凌者以禹英禑角色來言語攻擊自閉者患者。 編劇文智媛之前的作品、電影《5時恭候的證人》同樣有自閉症角色(金香起飾自閉症的兇殺案證人),促成製作公司邀請她創作自閉症患者成為律師的故事。對於上述爭議,她坦言:「如果我是自閉症,或者我的熟人是自閉症,我會對這齣劇感到有點不舒服。」她解釋,即使劇中沒有特別的反派角色,禹英禑面對的困難也可能是自閉症本身和隨之而來的偏見,因此在創作時也曾苦惱要如何處理這些困難而不會帶來傷害。導演劉仁植回應模仿爭議時,則指模仿者未必是想貶低自閉症,但同意應要小心謹慎,認為「角色最好不要帶到劇外」。飾演禹英禑的女星朴恩斌坦言接到角色時,感受到一股責任感,也擔心會冒犯他人。她因此決定不模仿真實人物或現有角色,而參考醫生使用的診斷準則和請教學者,以自己想像方式創造角色。 真人版禹英禑感同身受:需對患者更多正面描繪 《非常律師禹英禑》爆紅後,對於有關禹英禑在現實中是否可能真有其人惹來爭論。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確有一個名為莫斯(Haley Moss)的律師公開承認有自閉症。莫斯最近還接受韓媒訪問,她對《非常律師》刻劃自閉症的方式也大加讚賞,對部分劇情更有同感。她認為類似劇集是好事,「需要有更多對自閉症患者的正面描繪」。 剛度過28歲生日的莫斯,在3歲時確診為自閉症,醫生曾指她可能永遠無法說話,但幸運地未有成真,相反在13歲時為中學生寫了一本有關自閉症的指引書籍,還以專題小組成員身分在美國自閉症研究學會的年度大會上發言,到2019年起成為執業律師。 專業受漠視 遭同僚當孩子 莫斯上月接受《韓國先驅報》訪問時,自言有看過《非常律師》的第一集,對劇集頗有讚賞。她認為劇集有趣之處在於劇中的禹英禑都會搞砸事情,和其他人一起學習和成長,而不是只向觀眾說教。她更寄望有朝一日會看到一些自閉症演員獲得表演機會。 莫斯對某些劇情也感同身受。例如劇中有一幕提到禹英禑入職律師樓報到時,她的上司和同僚更關心其履歷第二頁寫上她是自閉症譜系障礙患者,無視履歷第一頁寫有她在頂尖大學法學院以第一名畢業,莫斯自言也有類似經歷。她表示,有養育自閉症兒童的同僚會將自己當成小孩子對待,即使自己跟他們有相同的專業資格,「我常覺得需要更多地證明自己,才得到跟其他人相同的尊重和機會」。但莫斯不是《非常律師》的主角原型,劇本創作的其一參考對象是另一知名的高功能自閉症患者、美國畜產學專家葛蘭汀。劇集顧問學者金炳建向《韓國日報》稱,禹英禑的法庭戲其實參考了葛蘭汀的演講。 《非常律師》並非首套以自閉症作為主角的韓國影視製作,還有以患有自閉症兼學者症候群的醫生為主角的韓劇《好醫生》。另外,今年《我們的藍調時光》則起用了歷來首名唐氏綜合症演員鄭恩惠出演,同樣引起迴響。 明報記者 (環球熱話) Read more

【情緒健康】《香港醫學雜誌》刊兩宗罕見學童塞異物入體內個案 醫生:案例半年近20宗 精神科醫生:若疫下長困家中易現焦慮、抑鬱

【明報專訊】最新一期《香港醫學雜誌》刊出疫下兩宗罕見的青少年塞異物入體內事件,同樣發生在停課期間,當中有自閉徵狀的12歲男童,將逾70厘米長電線塞入尿道,結果需割開部分陰莖從尿道取走電線;另有15歲少年將長10厘米的洗頭水樽塞入肛門。撰寫報告的醫生稱,新冠肺炎疫情下,體內異物案例增加近一倍,半年內已有近20宗,建議政府、家長及學校要注意學童情緒健康。有精神科專科醫生說,學生在疫下被困家中影響情緒,易現焦慮及抑鬱等,可能做出高風險行為或自殘。 Read more

誰明我心:「A級丈夫」不懂世故 與妻關係破裂

有一種婚姻問題,不是因為有第三者,或是彼此之間再沒有感情,而是因為一個無法改變的原因。嚴格來說,並不算是性格問題,而是基於一種發展障礙,令有些人不懂看「眉頭眼額」,別人會覺得他們「唔識做人」,「無同理心」,不懂人情世故。一般人以為理所當然的基本社交常識,對他們來說難於掌握。正因如此,往往令伴侶感到無奈和困擾。 Read more

跟動物做朋友 有益身心

  科學家正研究飼養寵物對人類身心健康的益處。與動物互動,可降低皮質醇(壓力荷爾蒙)水平、降低血壓,同時減少孤獨感,增強情緒。另有研究發現,自閉症兒童與豚鼠玩耍時比較平靜,焦慮水平下降,社交能力也有改善,與同齡人有更多交往。研究員相信,因為這些動物無條件接受,使孩子感到平靜安慰。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人類動物互動研究項目負責人指,如要增加身體活動,可考慮養狗,每天遛狗增加體力活動;若要減壓,欣賞魚缸內的魚游來游去,可以平靜心情。   資料來源: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   相關文章: 譚談健康:追看衝突畫面 精神受損易忽略 e代精神:依賴社交媒體 不知不覺「確認偏見」 研究: 聽力下降與腦退化關係,合唱團有助癌症康復? 伸出援手:子女感「無力」 多陪伴聆聽 忌轉載遺言、淒美化事件 避免模仿效應 Read more

糞便移植或改善自閉徵狀

【明報專訊】腸道益生菌是健康精兵。最近研究發現,糞便移植不單可以對付腸道疾病,還可以改善自閉症徵狀。   圖:Tomwang112(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文中提及疾病無關)   研究由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負責,涉及18個7至17歲有自閉徵狀的兒童,他們同時有中度至嚴重的腸胃不適,包括肚痛、消化不良、肚瀉或便秘。他們同時接受抗生素治療、瀉劑、強力抑酸劑,以及接受腸道健康人士捐贈的腸菌。兩年後,他們的腸胃徵狀減少58%,而自閉症徵狀亦減少47%。 研究結果雖然令人鼓舞,但研究員強調,這是一個十分初步的研究,只涉及18個對象;需要進一步大型研究,才能確認移植腸菌是否安全有效。 nature.com – Long-term benefit of Microbiota Transfer Therapy on autism symptoms and gut microbiota   相關文章: 兒言自得:反疫苗 麻疹捲土重來 知多啲:自閉症人士社交困難 跟樹木做朋友 為何要排擠我? 教大研究:運動助自閉童入眠 每天30分鐘 提升專注力社交能力 Read more

個案分享:藥劑師媽媽:BB打針仍要避疫區

【明報專訊】不同國家地區相繼爆發麻疹,不少父母計劃在復活節假期出遊,究竟應否繼續旅程?打齊不同疫苗就安全? 「去年,麻疹在日本爆發。當時阿仔未夠1歲,未接種MMR,對麻疹沒有任何免疫力,是高危群。我因而取消了日本旅行,以遠離高危地方。」註冊藥劑師朱幗珮(Jody)兒子現時17個月大,照足衛生防護中心建議在1歲時接種了MMR疫苗。但她認為,小朋友免疫系統未成熟,即使接種後仍未必有足夠抗體保護,所以應盡量遠離高危地區,「機場有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帶有不同病菌,如非必要,都應盡量避開」。   ▲1歲接種MMR——Jody兒子現時17個月大,在1歲時接種了MMR疫苗。不過,她認為小朋友免疫系統未成熟,接種後仍未必有足夠抗體,所以應盡量遠離高危地區。(受訪者提供)   坊間不少醫療中心推出兒童疫苗套餐,提供衛生署「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以外的疫苗,打齊就最安全?Jody說,父母應該參考衛生防護中心相關疾病的資料,再按個人需要而決定。以日本腦炎疫苗為例,如你和孩子需要前往疫區逗留逾一個月,就要考慮接種,否則未必需要。至於甲型肝炎則流行於東南亞地區,以及進食高風險食物如:魚生或未徹底煮熟食物所致,「我肯定不會給孩子進食這些高風險食物,所以沒需要接種甲型肝炎疫苗」。不過,輪狀病毒和乙型流感嗜血桿菌十分常見,前者引起小朋友腹瀉;後者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可致中耳炎、肺炎,所以Jody安排了兒子接受口服輪狀病毒疫苗和乙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   無證據疫苗與自閉症有關 對於不時有人質疑疫苗是否安全,作為醫藥界專業的媽媽,Jody說她有查閱過相關研究,「反疫苗的論據來自1998年英國一名腸胃科醫生,說他觀察到注射疫苗與自閉症有關。然而,我讀過他的理據,發現很多漏洞,而且在1990至2004年間,有很多可信的研究實證疫苗與自閉症無關」。 Jody強調,任何醫療程序都有風險,所以必須要衡量其好處和風險,她以流感疫苗為例,「打疫苗出現嚴重副作用的風險是百萬分之一。我會擔心阿仔如果沒打疫苗,一旦感染流感出現嚴重併發症,多過打疫苗出現的嚴重副作用」。她認為,父母有任何疑惑,可向家庭醫生查詢,或參考衛生防護中心網站提供的資訊,不要亂信網上流言。 就有關「打疫苗會自閉」、「疫苗有重金屬」等反疫苗言論,衛生署指,世界衛生組織(WHO)全面檢視現有科研實證,認為沒有任何證據顯示MMR疫苗與自閉症有關。而香港供應的疫苗,每一批發放前均須符合歐洲或美國(視乎生產地)藥物當局要求,現時本港使用的MMR及MMRV疫苗均不含有水銀化合物(例如:硫柳汞),亦沒有鋁的成分。   疫苗Q&A – 孕婦不宜打MMR / MMRV疫苗 兒言自得:反疫苗 麻疹捲土重來 譚談健康:疫苗防麻疹 減輕病情   Read more

波波池藏31種細菌

波波池有幾毒?美國北喬治亞大學抽查6個物理治療中心內波波池的塑膠波,作微生物分析,結果找到31種細菌和1種真菌,當中9種細菌和1種真菌可以令人感染致病,如:心內膜炎、敗血症、尿道感染、腦膜炎、肺炎及皮膚感染。     研究員指出,不同波波池的細菌含量差別很大,其中一個波波池蒐集的波波,97%含有大量微生物,另一個只有37%找到微生物。研究員強調,有人的地方就有細菌,不足為奇;但位於物理治療中心的波波池,一般人相信會定期清潔,較少細菌,今次研究卻發現不同波波池細菌含量差別大,相信原因是清潔標準不同。英國國民保健署建議,家長帶小朋友玩波波池前,應向職員查詢設施多久清潔一次,如何清潔;另外提醒小朋友,玩波波前後都要徹底清潔雙手,如果皮膚有傷口就要避免進入波波池。 資料來源:英國國民保健署 醫言有理:中性細胞數量減 細菌感染風險增   天天感恩 生活更美好 多個研究證實,察覺生活美好事情,將感恩變成習慣,不但改善情緒,還對身體健康有好處。學習感恩第一步,就是要找出每天生活中的好事,簡單如找到一個泊車位、一杯香濃咖啡,或好朋友一個問候;然後好好回味這些好事,為自己注入正能量。   美國西北大學心理學家Judith T. Moskowitz鼓勵大家每天練習感恩,幫助你應付壓力、改善心情。Moskowitz研究顯示,當人受壓時,往往忽略了身邊的好人好事;只要透過持續每天的感恩練習,有助提升正能量。 資料來源:美國衛生研究院   ▲(資料圖片) 自閉關注日 聽「星星」戀事 自閉症人士常被稱為「星星的孩子」,他們在社交、溝通上有不同程度的困難,看似令人難以接近,其實他們一樣渴望與人建立友誼,亦有追求戀愛的自由和權利。 明天(4月2日)是「世界自閉症關注日」,協康會舉行「星星戀事多」小型展覽,聯同「癲噹」向大眾呈現自閉症人士典型特徵,以及他們在談戀愛時會遇到的困難,讓大家認識自閉症的獨特之處。 知多啲:自閉症人士社交困難   「星星戀事多」小型展覽 展期:即日至4月7日 時間:上午10:00至晚上8:00 地點:觀塘海濱道90號發現號VESSEL 02 查詢:www.heephong.org   增廣健聞:打齊疫苗 遠離麻疹、食菇防輕度認知障礙、腰背痛免費講座 增廣健聞:益生菌預防葡萄球菌,幹細胞移植或可根治愛滋病,免費中醫食療講座   Read more

知多啲:溝通貼士:要簡單直接

【明報專訊】.尊重他們說話和行為表達的方式 .他們難以明白笑話或隱喻,應以簡單直接的方式來溝通,解釋你的意思 .他們不善於變通,請友善、直接地告訴他們你的想法和要求 .禮貌地提醒他們合適的社交規則 .多以言語表達你對他們的欣賞 .他們會是善良和真摰的朋友 資料提供:陳穎儀(臨牀心理學)

Read more

知多啲:自閉症人士社交困難

【明報專訊】自閉症譜系障礙兩大缺損: *社交溝通和互動 *限制、重複性或刻板的行為、興趣或活動 高功能自閉症(語言能力、學習能力較佳)常見問題: *社交困難,人際關係敏感度不足,主觀,較難理解別人的立場與感受,交談時只集中談論自己有興趣的話題,不理別人反應,不守規矩 *行為固執,害怕改變,較難接受新嘗試 *喜好特別,為求滿足自己的興趣而不理後果 *溝通困難,未能有效地表達自己,容易被人誤會 *四肢動作協調困難 *注意力不集中 *思考欠靈活 資料來源:協康會網站(www.heephong.org)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