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最毒」日子稱「九毒日」 抓緊「艾草排毒」黃金期,有利保健養生

農曆五月俗稱「毒月」,其中更有九天傷身損氣的日子,就是古代所謂的『九毒日』。而端午節正是九毒日之首,也因此這一天有許多喝雄黃酒、插艾草等避邪驅毒的儀式,傳統習俗也會做「艾灸」或洗「艾草浴」,以排走寒毒、濕毒、痰毒等,對養生保健康均有裨益。 Read more

【女性健康】關元穴腎俞穴 艾灸補腎虛療痛經

大暑是全年溫度最高、陽氣最旺盛的節氣,在養生保健中有「冬病夏治」的理論,虛寒體質的人,應把握好時機治療疾病,如哮喘、鼻敏感、咳嗽等,當夏天來到時,這些徵狀就比較紓緩,但每到冬季寒冷天,病情會加重,周而復始。在臨牀上,一般可將這類病歸納為「冬病」。中醫認為,把握夏季陽氣旺盛的時機,提升好體質,可減少疾病的發生。 溫和灸 操作簡易 艾灸是一種以艾熱刺激體表的經絡或穴位,以達到治病、養生的療法,是溫養體質的一個重要外用方法。可以運用比較簡單容易操作的是溫和灸,將艾條點燃,在施灸時對準穴位,距離皮膚2至3厘米左右,被灸者應感到穴位局部有溫熱而無灼痛的感覺為宜。另外,插在艾灸盒上施灸亦是十分安全的用法,一般每灸10至20分鐘即可,皮膚可能會出現輕微紅暈。 關元穴是一個重要的強壯身體穴位,位置在臍下3吋,艾灸此穴十分適合陽氣不足的體質,具有能補腎虛、壯體質、治虛喘、療痛經、暖宮助孕。此穴有病治病,無病強身,有些女士艾灸此穴能增加受孕率,故亦視為暖宮助孕的要穴,可每天或隔天艾灸大概15至20分鐘。另外,腎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腎俞穴亦是十分優良的穴位,共有兩個,位於腰椎第2節棘突左右約1吋半,為腎氣聚合之處。艾灸此穴能溫養腎氣,使腎氣充足,消除疲倦,補腰強腎。 離開冷氣 赤腳跳刺激穴道 大暑炎熱,人體的陽熱也是最旺盛之時,所以長於辦公室工作的人士,有空時暫離冷氣的地方,到戶外伸展一下筋骨,來一個「大暑跳」,因為大暑節氣中多跳動,可以刺激人體穴道,促進氣血的流通,趕走體內累積的寒氣,讓人體氣血循環更好。在風和日麗的日子,選擇一個合適的地點,不穿鞋赤腳彈跳,觸地後立即再跳起,反覆10至20次跳動即可。

Read more

【中醫治療】知多啲:天灸、艾灸、拔罐 冬病夏治 改善體質

《黃帝內經》提到,「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夏季時自然界呈現出一派繁榮景象,陽氣旺盛,而夏季節氣包括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養生很重節氣,生長陽氣是夏天養生的重要方向。《素問•六節藏象論》曰:「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其華在面,其充在血脈,為陽中之太陽,通於夏氣。」心與夏季相應,夏季養生重在養心及養陽氣。 陽氣不足的體質,理應把握夏天陽氣充裕的時機作治療,改善體質,減少疾病。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主要包括內服中藥、穴位敷貼(天灸)、艾灸、拔罐等溫性療法。原理是在夏天陽氣旺盛的季節把陽氣注入身體,特別在三伏天,結合時間治療學為特色,從而治療虛寒性疾病,改善體質。對於容易出現感冒、咳嗽、哮喘、腸胃病、痛經、慢性關節痛等問題,或經常怕凍、手腳冰冷的虛寒性體質者,都可以通過溫補陽氣增強體質,改善臟腑缺乏陽氣的狀况,以達到祛除寒邪、提升人體正氣之功效,消除病根恢復人體正常的功能。天灸及艾灸是其中兩個比較簡單、有效的方法。

Read more

【中醫治療】養陽氣 艾灸按壓足三里

常言道:「若要安,三里常不乾」,足三里是個很重要的治病及保健穴位,當節氣進入「小滿」後,暑熱邪盛,戶外氣溫升高,汗液流出也隨之加快。當汗出過多,便會出現「氣隨汗脫」,體內的陽氣也會受損。還有,貪戀冷氣的人,亦因為寒濕之邪而損傷陽氣。人們會比較疲倦,亦容易感冒及腸胃不適。《靈樞》記載:「陽氣不足,陰氣有餘,則寒中腸鳴腹痛……調於足三里。」所以,夏季補養陽氣,可以艾灸及按壓足三里穴。 足三里乃足陽明胃經合穴,此穴位多氣多血,長時艾灸可強身健體。它位於小腿前外側,外膝眼下3吋,脛骨前脊外側一橫指處,手持艾條相距皮膚約1至2吋,感到溫暖即可,毋須過熱。養生保健的話可每天艾灸一次,每次20分鐘。在家中自行穴位艾灸,要選擇品質好的艾條,施灸時把點燃的艾條適當靠近穴位皮膚,感覺微溫不燙為宜。如果是按壓足三里穴位,按而揉之,以感受到痠、麻、重、脹的感覺為佳,每次可按2分鐘,每天1至2次。

Read more

自家隔空艾灸 踢走虛寒不求人

【明報專訊】很多人都認識艾灸,它是遠古聖賢遺留給我們的瑰寶,是中醫針灸療法中的灸法。艾灸如何對身體產生作用呢?古人運用艾葉製成艾灸材料,如艾炷、艾條等,以燒熱後所產生的艾熱,刺激體表的經絡或穴位以治病養生,是溫養體質的一個重要外用方法。 離肌3厘米 感溫熱無灼痛 艾灸的方法有很多,比較簡單及容易自行施灸的是溫和灸。方法是將艾條點燃,施灸時對準穴位,距離皮膚2至3厘米,被灸者會感到穴位局部有溫熱而無灼痛的感覺為宜。一般每灸10至20分鐘,皮膚可能會出現輕微紅暈但不會灼傷。另外,插在艾灸盒上施灸亦是十分安全的用法。 要達到艾灸養生,可留意以下3個穴位: 1. 關元穴 暖宮助孕 關元穴是一個重要的強壯身體穴位,陽氣不足的體質十分適合艾灸此穴。關元穴位於小腹丹田處,為一身元氣所在,古人稱為人身元陰、元陽交關之處,能補腎虛、壯體質、治虛喘、療痛經、暖宮助孕,是生化氣血之源,男女藏精血之處。虛寒者長期施灸可使人元氣充足、延年益壽。此穴有病治病,無病強身,有些女士艾灸此穴能增加受孕率,故為暖宮助孕的要穴。關元穴在臍下3吋,要找出並不困難。 方法:每天或隔天艾灸約15至20分鐘 2. 足三里 暖脾益胃 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的合穴,合治內腑,是醫療腸胃病的常用穴位,也是強身防病的要穴。此穴位多氣多血,長時間艾灸可保養陽氣、強身健體。它位於小腿前外側,外膝眼下3吋,脛骨前脊外側一橫指處。手持艾條相隔皮膚約3厘米,感到微溫不燙為宜,想強身健體、溫暖體質者適合。它能暖脾益胃,是氣血化生之源。難怪古人有「若要安,三里常不乾」的說法。 方法:每天或隔天兩邊同時艾灸約15至20分鐘 3. 腎俞穴 補腰強腎 腎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艾灸腎俞穴能溫養腎氣。腎俞穴位於腰椎第二節棘突旁對開1吋半,左右各一個,為腎氣聚合之處,是補腎溫腎的重要穴位。長期施灸可使人體腎氣充足,消除疲倦,補腰強腎,男子強精,更可保持精力旺盛,充滿能量。亦可用手掌摩擦到發熱後,將掌心貼於腎俞穴,或直接用手指按揉腎俞穴,力度以痠脹為宜,每次做5至10分鐘,每天1次。 方法:每天兩邊同時艾灸約半小時 以上3個穴位,關元穴溫補元氣,足三里健脾益氣,腎俞穴溫養腎氣。三者交替配合,能強壯身體,踢走虛寒不生病。 編按:由於艾灸涉及一定程序及穴位,必須先徵詢註冊中醫意見,清楚自己是否適合艾灸,並在熟悉艾灸方法及穴位後,才好自行艾灸。 文:鍾啟福(註冊中醫) 編輯:梁小玲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ad more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