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丨英國丹麥荷蘭意大利現新變種病毒株 梁卓偉:港若現輸入個案繁殖率由0.81增至1.42 科學家推斷變異令病毒如鎖匙般易插入細胞

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表示,暫沒在英國輸入個案發現變種病毒株,會分析本月英國抵港確診樣本。他說港大團隊推算變種病毒傳染力增強75%,一旦輸入本港,可令疫情惡化。他引述有科學家推斷,變異前的S蛋白如「合上蓋」,變異令結構改變像「打開蓋」,「令病毒更容易,像鎖匙般插入細胞」。而荷蘭、丹麥等地亦已出現英國變種病毒,食物及衛生局長陳肇始稱會密切監察情况。 Read more

新冠肺炎|研究: 尼泊爾及印度輸入個案帶全新病毒株 觸發新一輪疫情 衛生署明起禁止探訪酒店檢疫者

本港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反彈,香港理工大學發現港人於9月底已戰勝第三波疫情,惟同月來自尼泊爾及印度的輸入個案帶有全新的GH型病毒株,觸發10月至今的新一輪本地疫情,涉及國寶之家、酒吧China Secret及梅窩Staycation等群組;並推算9至10月最少25%個案於機場走漏。團隊認為港府「外防輸入」仍有漏洞,促當局安排專車接送檢疫者到指定酒店。 Read more

【新冠肺炎】港大孔繁毅:有研究指新冠病毒變異傳染力較初期高10倍 噴鼻疫苗年底首期臨牀研究 許樹昌:港小心輸入個案 防第四波疫情

【明報專訊】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及內科學系正研發噴鼻疫苗,港大內科學系臨牀教授孔繁毅昨出席商台節目《政好星期天》時表示,將於今年11月招募100名健康及年輕人參與第一期臨牀研究,觀察首次接種、第28日、3個月及6個月的反應,以了解疫苗是否安全、有否副作用及是否有效。他引述有研究顯示,新冠病毒的D614G蛋白出現變異,其傳染力比起初高10倍,而患者感染後病徵輕微,較多隱形患者,因此個案追蹤有困難。另外,政府抗疫督導委員會專家顧問、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認為,本港有可能出現第四波疫情,要小心輸入個案。   港大噴鼻疫苗年底首期臨牀研究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及內科學系正研發噴鼻疫苗,港大內科學系臨牀教授孔繁毅說如疫苗研發成功,市民將來或要每年噴一次,但相信對比打針,市民接受程度會較高。他續稱,免疫系統抑壓的癌症、器官移植等患者,尤其長者的感染新冠病毒死亡率及併發症機率高,有長者用藥長達兩三周,但產生不到抗體,且病毒量高企,誘發原本的長期病導致病情惡化;而年輕人使用干擾素後三四天就康復並有抗體。然而,有抗體不代表終身免疫,外國有二次感染患者出現肺炎及器官衰竭。   孔繁毅:有研究指新冠病毒出現變異傳染力高10倍  多隱形患者 孔又稱,新冠病毒的D614G蛋白出現變異,引述有研究顯示其傳染力比起初高10倍,而患者感染後病徵輕微,較多隱形患者,因此個案追蹤有困難。他說未來疫情防控最重要是邊防,要求所有入境者接受兩次檢測,若病毒已滲入社區,可能隔一段時間已傳染到10多20人,甚至有個案找不到感染源頭。對於全面封關的意見,他認為封關是不切實際的做法,如能守住「第一關」,便有利其後的追蹤工作。   許樹昌:港小心輸入個案 防第四波疫情 政府抗疫督導委員會專家顧問、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昨出席無綫節目《講清講楚》時表示,本港透過COVAX機制採購約35%香港人口的疫苗,餘下65%會由衛生署轄下科學委員會全球訂購,因不知道什麼疫苗最終會研發成功,故目前訂購3種不同科技製造的疫苗。他說初期會優先向長者、長期病患、醫護人員及前線人員接種,小童則要視乎疫苗能否完全防止感染。他估計部分今年底完成第三期臨牀研究的疫苗有望投產,預計香港可於明年4月至6月取得疫苗,2021年底至2022年初會為六七成市民接種。 許樹昌認為,本港有可能出現第四波疫情,要小心輸入個案,旅客來港前及抵港時均要驗病毒,倘若來自高危地區仍要檢疫14天;低風險地區的人則要醫學觀察。 專題系列文章 Read more

【新冠肺炎】祿泉樓再有確診者死亡 新冠肺炎本港累計6死  4患糖尿病

【明報專訊】瀝源邨祿泉樓再有確診者死亡,死者是第1100宗個案、72歲男病人,是祿泉樓第7名確診者,本身患糖尿病、高血壓和肝硬化,留醫20日至昨凌晨2時許離世。本港累計有6名確診病人死亡,佔確診個案約0.5%,6人中有4人均患糖尿病。 Read more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