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無煙日】吸煙令患癌風險大增 電子煙無助戒煙反上癮 中西醫戒煙有法

吸煙危害健康是老生常談,世界衞生組織(WHO)早已把煙草列為「第一類致癌物」,吸煙不單止會增加罹患肺癌的風險,更是導致不同癌症如腎癌、食道癌、胰贓癌等的高危因素!每年的5月31日是「世界無煙日」(World-No-Tobacco-Day),今年關注的焦點議題是「保護環境」,與此同時,亦請好好保護自己及家人吧!要知道,香煙的損害並非一朝一夕造成,吸煙時間愈長、數量愈多,患病的風險就愈高,二手煙、三手煙更會令身邊心愛的人健康受損。別以為選擇其他煙草如水煙、雪茄、電子煙就無問題,其實它們與香煙同樣含有毒物質。為自己及家人着想,應盡快戒煙;中西醫學戒煙方法各異,總有一種適合你! Read more

【世界無煙日】世衛鼓勵新冠疫情下立即戒煙 呼吸系統科醫生:吸煙易出現鼻竇炎、慢阻肺病 增肺癌風險10倍以上

5月31日是「世界無煙日」,世界衛生組織(世衛)將2021年的主題訂為「承諾戒煙」(Commit-to-quit),鼓勵全球吸煙人士在新冠疫情下立即戒煙。香港吸煙與健康委員會今年用「疫境同行.無煙起步」做主題,配合無煙日舉辦推廣計劃,呼籲市民一齊支持「無煙跑服日」,今日著跑服或運動服同多做運動,由運動做起,一齊投入無煙健康生活。委員會亦會安排流動宣傳車同街站,在6月走訪多區宣傳,聯同無煙代言人「咪點我」,一齊「砵」走煙癮同二手煙,還會向市民免費派發限量檸檬同無煙宣傳品。檸檬被視為最佳天然戒煙法寶之一,含有豐富維他命C,有助刺激唾液分泌,不但可紓緩戒煙時常見嘅退癮徵狀,例如口乾、精神難集中等,亦增強免疫力,甚至有效預防骨質疏鬆。 Read more

【鼻竇炎】 急性與慢性鼻竇炎症狀有不同 拖延治療隨時擴散至眼睛、腦部 併發症後果嚴重

鼻竇炎是常見的耳鼻喉科問題,患者可能會出現發燒、黃綠色鼻涕及面痛等徵狀。然而,急性和慢性鼻竇炎的徵狀各有不同。若急性鼻竇炎沒有及時適當處理,有可能演變成慢性鼻竇炎,甚至有機會擴散至眼睛及腦部,帶來嚴重的併發症,若炎症是由惡菌引致,更有需要盡快動手術消退炎症。 Read more

淋巴腫脹是傷風感冒?鼻竇炎?鼻咽癌?服用消炎藥仍逾月不退大件事?

【明報專訊】頸部突然出現腫塊,是淋巴腫大?是癌症警號?傷風感冒、鼻竇炎、肺結核、自身免疫系統疾病,甚至鼻咽癌、頭頸癌,都可能引起頸部淋巴腫脹。而病毒性感染如傷風感冒,或細菌性感染如中耳炎、鼻竇炎、扁桃腺發炎,都可令淋巴結腫脹;而慢性炎症如肺結核、愛滋病,或自身免疫系統疾病如乾燥綜合症,亦有可能導致淋巴腫脹。除了淋巴組織,頸部還有甲狀腺、副甲狀腺及血管可能出現腫脹,所以必須透過臨牀評估,才能推斷是良性還是惡性腫塊。 Read more

【有片】孩子持續噴嚏鼻塞 誤當感冒醫 鼻敏感拖得耐 棚牙合唔埋

踏入流感高峰期,小朋友持續打噴嚏、流鼻水及鼻塞,吃了傷風感冒藥也不斷尾,何解? 香港每4名兒童便有1人患上鼻敏感;如果父母誤把鼻敏感當作感冒看待,延誤醫治,持續性鼻敏感可演變成睡眠窒息症、鼻竇炎或中耳積水,甚至下顎咬合不正。 Read more

【過敏系列】知多啲:三分二哮喘兒 5歲後自然痊癒

【明報專訊】孩子一旦確診哮喘,父母最擔心「唔斷尾」?兒科專科醫生周笑顏指出,不少醫學研究發現,每三個患哮喘的兒童,便有兩個大約會在五歲後自然痊癒;此外,不少病人踏入青春期後康復,此病不是「無彎轉」,家長毋須過於悲觀。 (明報圖片) 不過,周笑顏也指出,以前一般認為兩歲或以上的兒童才會患上哮喘,但近年的臨牀數據或學術研究均發現,不足一歲的嬰兒也可出現相關病徵,單純的天氣轉變已可令他們咳至氣促,屬非常早期的氣管敏感或哮喘,家長要多加留意。 洗鼻不治本 鼻涕混濁或鼻竇炎 鼻敏感和哮喘是小朋友常見的病症,或因孩子發作次數不少,很多家長都懂得應對,不會每次都求診。但周笑顏提醒,如不適切處理鼻敏感,任由病情惡化,有可能引發眼敏感、鼻竇炎等。很多人會用坊間購得的鹽水洗鼻,但洗鼻只是紓緩徵狀,不具治療作用,而且洗鼻鹽水濃度非愈濃愈好。患者鼻敏感發作、鼻塞時,可在早上起牀、放學及睡前洗鼻;如平日護理,則每晚洗一次已可。若發現鼻涕混濁,服食鼻敏感藥、收鼻水藥也沒用,甚至出現耳鳴,有可能是鼻竇炎,需盡早求醫。 周笑顏又提醒,感冒或天氣轉變會令哮喘患者咳嗽變得嚴重,病人的病情變化也不同,有人會一日比一日差,但也有不少人是「跳崖式」惡化。她最近有一名病人,一整天無事,下午亦如常服藥,但半夜卻出現嚴重氣促,需立時送院。不少家長或不清楚「氣促」的定義,其實人在呼吸時,腹腔同肚子會同縮同脹,若發現孩子呼吸時,腹腔和肚子出現不自然的一縮一脹,則屬氣促。當子女出現氣促、口唇發藍、咳個不停,甚至嘔吐,影響進食或睡眠,就要立即求醫。 專題系列文章 Read more

知多啲:生蛇、鼻竇炎引發頭痛

當病人受頭痛困擾,最擔心是跟中風、腦癌等嚴重疾病有關,養和醫院腦神經科專科醫生吳炳榮表示,頭痛可能由一些看似「無關」的問題引起,例如生蛇、鼻竇炎等,若不及時處理,有可能演變成更大的問題。 吳炳榮表示,生蛇(即帶狀疱疹感染)引起的頭痛十分常見,通常是額頭位開始出現神經痛,「有時痛幾日之後就會出水疱」。養和醫院家庭醫學專科醫生鍾澤鏘亦稱,有些生蛇病人因為頭痛而求醫,經診斷發現生蛇,或會質疑醫生斷錯症,所以會提醒病人注意,若回家後發現出疹,便是生蛇。 鼻竇炎也常見引起繼發性頭痛。吳炳榮稱,遇過一名四五十歲的女病人,沒有偏頭痛病歷,但突然頭痛,又作嘔作悶,查問下發現她幾星期前開始有傷風感冒徵狀,於是安排她做檢查,證實是鼻竇炎作怪。他解釋,鼻竇分佈在鼻的四周,一旦發炎可引起頭痛、面痛及眼痛等,而且由於鼻竇靠近腦及眼等組織,若炎症擴散可能帶來嚴重後果,必須及時處理。 叢集性頭痛 眼睛如被鑿 不過,頭痛伴隨眼痛,可能與叢集性頭痛有關。吳炳榮稱,這類頭痛會在每天相同時間出現,並持續數個星期之久,每次持續十數分鐘至數小時,因此稱為「叢集」,病人會出現如眼睛被鑿般的痛楚,並且會流眼水及鼻水。研究顯示,高壓氧治療對這類頭痛有不錯的治療效果。 體位性頭痛 應盡快處理 他亦提醒,做過腰椎穿刺抽取脊髓液後出現頭痛,特別是站立或坐下時頭痛,可能是因為脊髓液滲漏而引起腦壓過低;如躺臥時頭痛則可能是腦壓過高,「有時咳嗽用力谷一谷,可以令硬膜有損傷而令腦壓上升」,這類體位性頭痛需要盡快處理,否則可能會傷及腦細胞。 鍾澤鏘最後補充,身體其他地方出現疾病也可以引致頭痛,例如青光眼、牙肉發炎、頸部問題引起的頸源性頭痛等。由於頭痛的原因有很多,建議病人出現持續或不尋常的頭痛時,應該盡快找醫生跟進。

Read more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