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生長期癒合快 延誤復位影響活動 小孩傷骨 彎曲多過斷裂
【明報專訊】開學了,「繁忙兒童」除要應付排山倒海的功課測驗,還有排得滿滿的課外活動:游水、跑步、打波、攀石,跑跑跳跳、爬上爬落,偶爾跌撞受傷亦在所難免。
小兒骨骼創傷,未必像成年人般骨折,治療原則亦跟成年人大有分別,絕不能將小朋友當作「迷你大人」看待。

(real444@iStockphoto,設計圖片,相中模特兒與本文提及疾病無關)
■問醫生
◆李揚:李揚立之(骨科專科醫生)
◆鄭:鄭志文(家庭醫生)
■成人小孩骨骼成分大不同?
問:小朋友骨骼受傷,跟成年人有何不同?
李揚:小朋友的身體結構雖是大人的縮小版,但從骨科角度,他們絕對不是迷你大人。在骨骼成分方面,小朋友骨骼中含有的骨膠原及水分都較成年人多,骨膜較厚,較有彈性。所以,當出現同一類型創傷例如手肘、手掌撞擊地面時,成年人傾向會骨折,小朋友則較多出現塑性變形(plastic deformation),即骨變形但沒有見到裂痕。另一方面,由於小朋友處於成長期,如出現骨折,癒合速度會較成年人快得多,骨折位置一般4至6星期便會癒合,所以必須盡快處理。
鄭:曾見過有麻煩個案,小朋友手肘受傷後,因家長遲了帶小朋友去醫治骨折,而骨折位置已癒合,令手肘活動變得不正常。
■亂拉骨雪上加霜?
問:小朋友骨骼受傷骨折,睇跌打好嗎?
李揚:小朋友骨骼較富彈性,如遇上足夠力度,單是拉扯手臂,已可令其手臂骨出現塑性變形。照X光檢查時,可看到整條手臂骨也彎了。這種情况下小朋友的臂骨很少自動變直,必須透過閉合復位(Closed Reduction)手法將骨拉回正常狀態。但若跌打師傅在未了解情况下施力,最擔心是將臂骨拉得彎彎曲曲,之後又要再接受骨科醫生閉合復位,甚至要做開放式手術矯正,徒添小朋友的痛苦。
■小孩骨折先試閉合復位?
問:骨折是否一定要施手術?
李揚:視乎受傷位置及嚴重程度,小朋友即使骨折,也不一定要做手術,有可能只需閉合復位療法。以小朋友最常見的橈骨末端(即手腕)骨折為例,當他們不小心從較高位置墮下並以手支撐身體,橈骨末端便有可能骨折。經X光檢查後如發現骨折移位不算嚴重,醫生便會考慮以閉合復位法將橈骨移回原位,再於受傷位置打石膏固定,大約4至6個星期就可拆除。
不過如移位嚴重,嘗試閉合復位後效果不理想,便有可能要入手術室治療,通常要全身麻醉,在肌肉鬆弛及止痛情况較好之下,再試一次閉合復位,一般都會成功。否則便要開刀復位,復位後打一至兩支鋼針固定骨折位置,再打石膏固定及保護,6至8個星期後就可將石膏及鋼針拆除。家長不用太擔心,因為小朋友骨折後完全康復的機會很大。
■組件留骨 或致長短手?
問:小朋友骨折做手術,用作固定的鋼針是否跟一世?
李揚:成年人骨折,骨科醫生一般都會採用開放復位手法,開刀將斷骨移回正常位置,然後以螺絲、鋼針固定斷骨。如果是長者,這些螺絲或鋼針一般不會取出。但如果是小朋友,醫生一般會考慮將這些金屬組件取出來,所以打鋼針時會外露,手術後以石膏包着保護,癒合後鋼針會連石膏一齊拆除。
鄭:由於小朋友的骨骼仍處於成長階段,特別是長骨兩個末端的生長板(growth plate)位置,如留有手術組件,過程中有可能出現拉扯,影響骨骼成長,引致長短手、腳問題,所以會考慮癒合後取出組件。
■缺鈣觀念已out?
問:骨折復原,需要補鈣嗎?
鄭:即使小朋友沒有骨折,很多家長也經常懷疑小朋友或自己缺乏鈣質而向醫生查詢。其實,缺鈣這個觀念很久以前已出現,可能因為昔日經濟或地理因素,導致某些地區的人缺乏鈣、碘等營養;而且過往家長對戒奶的知識較差,當嬰兒滿4至6個月大已戒奶轉餵粥仔,有可能影響鈣的吸收。
不過,現時香港的奶製品供應充足,嬰兒亦不會太早戒奶。除非嬰兒有先天原因例如出世時體重不足又吃得不好,或有乳糖不耐症,才可能出現病理性缺鈣。必須留意,即使家長擔心小朋友缺鈣,也不應自行補充鈣片,最好交由醫生評估。
文:Genki
插圖:杜思頴
編輯:林曉慧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情緒健康】《香港醫學雜誌》刊兩宗罕見學童塞異物入體內個案 醫生:案例半年近20宗 精神科醫生:若疫下長困家中易現焦慮、抑鬱
- 【新冠疫苗】許樹昌引研究:科興疫苗對英國南非變種病毒中和抗體分減五及七成
- 新冠肺炎|帶變種病毒株印裔男曾到訪海港城等 新增強制檢測地點、各區流動採樣站服務地點(更新4月19日)
- 最少已接種首劑新冠疫苗人口比例 以色列佔半數 可達群體免疫?天然免疫力?
- 【新冠肺炎】張竹君:有爆「拜山群組」可能 源頭不明婦一家3染疫 兩人曾拜山 病發現咳嗽等病徵沒求診
- 新冠疫苗接種率高疫情卻反彈?智利專家分析3大原因 變種病毒株、注射後「安全假象」、太早重開邊關
- 【新冠疫苗】接種復必泰疫苗後兩度過敏 需入院注射腎上腺素治療 許樹昌:情况罕見
- 新咳?舊咳?咳嗽成因多 咳不停元兇 支氣管擴張(醫學滿東華)
- 新冠肺炎患者後遺研究:1/3患者半年內出現腦部疾病 更涉焦慮症、情緒失調等
- 【新冠肺炎】變種病毒肆虐 加上抗疫疲勞 亞洲多國疫情反彈 印度菲律賓孟加拉確診急升
【明報專訊】開學了,「繁忙兒童」除要應付排山倒海的功課測驗,還有排得滿滿的課外活動:游水、跑步、打波、攀石,跑跑跳跳、爬上爬落,偶爾跌撞受傷亦在所難免。
小兒骨骼創傷,未必像成年人般骨折,治療原則亦跟成年人大有分別,絕不能將小朋友當作「迷你大人」看待。
■問醫生
◆李揚:李揚立之(骨科專科醫生)
◆鄭:鄭志文(家庭醫生)
■成人小孩骨骼成分大不同?
問:小朋友骨骼受傷,跟成年人有何不同?
李揚:小朋友的身體結構雖是大人的縮小版,但從骨科角度,他們絕對不是迷你大人。在骨骼成分方面,小朋友骨骼中含有的骨膠原及水分都較成年人多,骨膜較厚,較有彈性。所以,當出現同一類型創傷例如手肘、手掌撞擊地面時,成年人傾向會骨折,小朋友則較多出現塑性變形(plastic deformation),即骨變形但沒有見到裂痕。另一方面,由於小朋友處於成長期,如出現骨折,癒合速度會較成年人快得多,骨折位置一般4至6星期便會癒合,所以必須盡快處理。
鄭:曾見過有麻煩個案,小朋友手肘受傷後,因家長遲了帶小朋友去醫治骨折,而骨折位置已癒合,令手肘活動變得不正常。
■亂拉骨雪上加霜?
問:小朋友骨骼受傷骨折,睇跌打好嗎?
李揚:小朋友骨骼較富彈性,如遇上足夠力度,單是拉扯手臂,已可令其手臂骨出現塑性變形。照X光檢查時,可看到整條手臂骨也彎了。這種情况下小朋友的臂骨很少自動變直,必須透過閉合復位(Closed Reduction)手法將骨拉回正常狀態。但若跌打師傅在未了解情况下施力,最擔心是將臂骨拉得彎彎曲曲,之後又要再接受骨科醫生閉合復位,甚至要做開放式手術矯正,徒添小朋友的痛苦。
■小孩骨折先試閉合復位?
問:骨折是否一定要施手術?
李揚:視乎受傷位置及嚴重程度,小朋友即使骨折,也不一定要做手術,有可能只需閉合復位療法。以小朋友最常見的橈骨末端(即手腕)骨折為例,當他們不小心從較高位置墮下並以手支撐身體,橈骨末端便有可能骨折。經X光檢查後如發現骨折移位不算嚴重,醫生便會考慮以閉合復位法將橈骨移回原位,再於受傷位置打石膏固定,大約4至6個星期就可拆除。
不過如移位嚴重,嘗試閉合復位後效果不理想,便有可能要入手術室治療,通常要全身麻醉,在肌肉鬆弛及止痛情况較好之下,再試一次閉合復位,一般都會成功。否則便要開刀復位,復位後打一至兩支鋼針固定骨折位置,再打石膏固定及保護,6至8個星期後就可將石膏及鋼針拆除。家長不用太擔心,因為小朋友骨折後完全康復的機會很大。
■組件留骨 或致長短手?
問:小朋友骨折做手術,用作固定的鋼針是否跟一世?
李揚:成年人骨折,骨科醫生一般都會採用開放復位手法,開刀將斷骨移回正常位置,然後以螺絲、鋼針固定斷骨。如果是長者,這些螺絲或鋼針一般不會取出。但如果是小朋友,醫生一般會考慮將這些金屬組件取出來,所以打鋼針時會外露,手術後以石膏包着保護,癒合後鋼針會連石膏一齊拆除。
鄭:由於小朋友的骨骼仍處於成長階段,特別是長骨兩個末端的生長板(growth plate)位置,如留有手術組件,過程中有可能出現拉扯,影響骨骼成長,引致長短手、腳問題,所以會考慮癒合後取出組件。
■缺鈣觀念已out?
問:骨折復原,需要補鈣嗎?
鄭:即使小朋友沒有骨折,很多家長也經常懷疑小朋友或自己缺乏鈣質而向醫生查詢。其實,缺鈣這個觀念很久以前已出現,可能因為昔日經濟或地理因素,導致某些地區的人缺乏鈣、碘等營養;而且過往家長對戒奶的知識較差,當嬰兒滿4至6個月大已戒奶轉餵粥仔,有可能影響鈣的吸收。
不過,現時香港的奶製品供應充足,嬰兒亦不會太早戒奶。除非嬰兒有先天原因例如出世時體重不足又吃得不好,或有乳糖不耐症,才可能出現病理性缺鈣。必須留意,即使家長擔心小朋友缺鈣,也不應自行補充鈣片,最好交由醫生評估。
文:Genki
插圖:杜思頴
編輯:林曉慧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情緒健康】《香港醫學雜誌》刊兩宗罕見學童塞異物入體內個案 醫生:案例半年近20宗 精神科醫生:若疫下長困家中易現焦慮、抑鬱
- 【新冠疫苗】許樹昌引研究:科興疫苗對英國南非變種病毒中和抗體分減五及七成
- 新冠肺炎|帶變種病毒株印裔男曾到訪海港城等 新增強制檢測地點、各區流動採樣站服務地點(更新4月19日)
- 最少已接種首劑新冠疫苗人口比例 以色列佔半數 可達群體免疫?天然免疫力?
- 【新冠肺炎】張竹君:有爆「拜山群組」可能 源頭不明婦一家3染疫 兩人曾拜山 病發現咳嗽等病徵沒求診
- 新冠疫苗接種率高疫情卻反彈?智利專家分析3大原因 變種病毒株、注射後「安全假象」、太早重開邊關
- 【新冠疫苗】接種復必泰疫苗後兩度過敏 需入院注射腎上腺素治療 許樹昌:情况罕見
- 新咳?舊咳?咳嗽成因多 咳不停元兇 支氣管擴張(醫學滿東華)
- 新冠肺炎患者後遺研究:1/3患者半年內出現腦部疾病 更涉焦慮症、情緒失調等
- 【新冠肺炎】變種病毒肆虐 加上抗疫疲勞 亞洲多國疫情反彈 印度菲律賓孟加拉確診急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