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9月29日為「世界心臟日」!相信不少人都只認識冠心病,但其實心臟病只是一個統稱,除了冠心病外,其實還有心瓣疾病、心律不整,甚至心碎症等,心臟出現問題更有機會導致猝死,因此不得不防!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糖的「三高」問題、吸煙、情緒的大起大落其實都是誘發心臟病的「元兇」……究竟哪些人屬於心臟病的高危一族?可以預防心臟病?對於檢查和治療又有多少認知呢?即睇專家闡釋不同的心臟病問題,當然更重要的是如何及早護心!
【心臟病與三高】心房顫動無先兆 心跳可達200下?隨時致中風 治療康復添變數 (預防必做的5個任務)
竇性心律的正常範圍,是每分鐘60至70下,但患有心房顫動的病人,每分鐘心跳可以高達150至200下,部分患者即使有心房顫動,但平日卻可毫無徵狀。要預防心房顫動,心臟科專科醫生說以下5個任務都不可或缺的……
【心臟病與三高】胸痛、呼吸困難?情緒引發心碎症 徵狀如心肌梗塞 嚴重可致猝死
「心碎」原來會致死?當面對親人離世、生活出現巨變、失戀時,可能會突然感到胸痛、呼吸困難等,原來在現實中,極度悲傷或情緒突然重挫,都有機會引發心碎症,臨床徵狀跟心肌梗塞相似,嚴重者可以引發心臟衰竭,甚至猝死……
【心臟病】8成猝死個案由心臟問題引起?有先兆嗎?三高、吸煙者屬高危族?
心臟科專科醫生、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前會長麥耀光表示,大約 8 成猝死個案由心臟問題引起。35歲以上猝死,大多是不良生活習慣引致的;35歲以下猝死,通常是因為先天性結構性心臟病。究竟猝死有沒有先兆?有什麼方法可以「強心」呢?
【心臟病與三高】心瓣疾病成因、徵狀及治療 微創手術處理降風險、減創傷
心瓣疾病成因眾多,除了因為先天性問題之外,亦有後天因素例如退化、風濕性心臓病、受細菌感染等。一旦心瓣的功能出問題,可能導致以下徵狀:呼吸困難、心悸、腳腫等。傳統只有開胸手術可以為病人修補或更換心瓣,但近年的微創手術風險較低,能為年紀較大的病人帶來新希望。
心臟復康訓練 可減27%死亡率 八段錦強心肌 家居易做
心臟病是本港的第三號殺手,嚴重威脅市民的健康。患上心臟病、高血壓或高血脂等心血管問題,正要服用藥物控制病情,甚至需要做「通波仔」、「搭橋」等手術,還能夠做運動嗎?原來,心臟復康運動和復康後的定期規律運動,不僅可以改善心臟功能,也能減低心臟病復發風險。建議可由輕量運動做起,例如……
【糖尿病】疫境自保 拆解糖尿病診治與飲食方案
新冠肺炎來襲,糖尿病人一旦受到感染,將會面對較嚴重的併發症及較高死亡風險。糖尿病是香港常見的都市病,大多數病人初期沒有病徵,若未能有效控制血糖,有機會誘發心血管疾病如心臟病、心肌梗塞或急性腎衰竭等併發症。因此,病人首要控制糖尿病病情,在疫境之下,可以從何着手?飲食如何能夠配合得宜呢?
專題系列文章
- 【精神健康】開學了!關注孩子情緒 童年正向經驗7元素 助緩解逆境負面影響
- 婦女尿失禁|尿滲尷尬 年紀大無法控制肌肉?骨盆底肌肉運動4正確關鍵
- 胃癌先兆一定是胃痛?切胃後無得食?確診多屬晚期 手術治療、腹腔化療見成效
- 腎結石5毫米以上可致10級劇痛 電腦掃描助及早偵測了解3種手術治療
- 拆解抗生素5個迷思 感冒流感勿亂服 增抗藥性埋隱憂
- 糖尿病治療初期血糖忽高忽低?假性低血糖有原因 即時救急Tips
- 50歲後突暈倒恐心血管病警號 無症狀冠狀動脈心臟病隨時猝死
- 飛蚊症=視網膜脫落?留意「飛蚊」4個變化 或響警號即求醫保視力
- 鼻竇炎6症狀可同時出現 急性慢性治療有分別 洗鼻改善鼻塞
- 【前列腺增生】尿頻、夜尿、小便乏力 以為「屙慢少少」不理會 可招腎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