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風患者來說,診斷和治療都必須爭分奪秒,尤其是在病發後的黃金3小時。不過,隨着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養和醫院引入了人工智能系統RapidAI,為急性中風病人進行腦血管磁力共振造影及灌注造影影像的分析,並計算出病人剩餘可挽救腦組織的數量和比例。即使病發後3小時才抵達醫院,只要仍有足夠數量和比例的可挽救腦組織,亦有機會進行動脈血栓移除手術,增加康復機會。
嚴重中風病人 引入AI治療不再限黃金3小時
養和醫院於2016年推出「中風急救治療ASAP 1.0計劃」,主要是為病發3小時內的急性缺血性中風病人,提供血栓溶解治療,即是通過靜脈注射血栓溶解劑,分解堵塞血管的血栓,讓腦組織恢復供血等服務,至今已處理98宗個案。再推出的「 2.0計劃」,則針對嚴重中風病人,即使病發後超過3小時才抵達醫院或在病發3小時內已接受靜脈血栓溶解治療仍未得到改善的病人,醫生可利用人工智能系統,為病人提供的客觀數據及影像分析,判斷病人是否適合接受動脈血栓移除手術,延長嚴重中風病人的黃金治療時間,不再限於3小時。
急性中風病人術後康復進度良好RapidAI人工智能系統至今已應用8個月,醫院共有兩名急性中風病人被評定為適合接受動脈血栓移除手術,術後情况良好。其中去年11月84歲男病人發現右邊肢體無力及言語不清,立即送往醫院24小時門診部,醫生為他診症並初步診斷為中風。雖然病人在病發一小時內已抵達醫院,但由於他有心房顫動病歷及正服用抗凝血劑(薄血藥),因此不適合進行靜脈血栓溶解治療。
其後醫院再為病人進行磁力共振掃描灌注造影,並利用人工智能系統計算可挽救腦組織與壞死腦組織的數量和比例,經醫生評估後,病人適合接受動脈血栓移除手術。術後病人的康復進度良好,說話、吞嚥能力和四肢的活動能力亦有改善,並在兩個半星期後出院。
下圖為缺血性中風病人接受動脈血栓移除手術前及手術後的分別,可見紅圈位置回復血流。
RapidAI最快10分鐘有數據 協助醫生判斷治療方案
人工智能系統最快可於10多分鐘內有報告,加快協助腦神經科及腦神經外科醫生爭取時間判斷嚴重中風病人的治療方案,包括是否適合進行動脈血栓移除手術,為病人提供更多的治療選擇。
進行動脈血栓移除手術適用於大血管栓塞的嚴重中風病人。腦神經外科醫生會利用導管,經腹股溝動脈穿刺延伸至腦部動脈,取走堵塞血管的血塊,恢復供血至腦部組織。此手術可於嚴重中風病人發病6小時內進行,而外國更有研究顯示,符合若干條件的急性缺血性中風病人,經過灌注造影配合人工智能軟件分析,在病發16小時內或24小時內接受動脈血栓移除手術,仍有良好效果。動脈血栓移除手術有一定的風險,例如病人的血管有機會受損而令病情惡化,因此醫生必須根據影像數據進行審慎的分析及臨床評估,以選擇最適合接受這手術的病人。無論是嚴重或是輕微中風,愈早治療,康復的效果會愈好。
專題系列文章
- 調查:96%受訪者牙齒酸蝕 徵狀:牙齒變細變黃或崩缺「以酸代甜」飲食料元兇
- 母乳庫兩月逾百捐贈者集300升 母乳含抗體、免疫因子 保護嬰兒免受感染
- 【三高】慢病共治篩者近4成高血糖或血壓 28日起涵血脂檢查
- 消委報告:18款防曬妝前底霜成分或擾內分泌
- 雪卵存精擬修例撤10年期限 過來人41歲懷孕:信有助生育率
- 諾如病毒肆虐 防護中心:急性腸胃炎活躍度高 生蠔魚生易受污染
- 日本諾如病毒爆發一死多人食物中毒 防護中心:高度傳染須梘液洗手 籲外遊警惕
- 關注中小學生超重肥胖率 減患高血壓、糖尿病、脂肪肝等風險
- RSV經飛沫傳播 孕婦應否接種RSV疫苗?副作用、風險知多啲
- 養和「心臟導管介入資助計劃」為4類病人提供手術資助 獲李嘉誠基金會捐款逾百病人受惠 現接受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