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怕照胃腸鏡辛苦 了解集檢查、診斷和治療準確度高的好處 照鏡前後注意3個關鍵

別怕照胃腸鏡辛苦 了解集檢查、診斷和治療準確度高的好處 照鏡前後注意3個關鍵

分享此內容:

消化系統由口腔到肛門,就如一段長長的管道,以往要檢查這些管道可能儼如來一次大手術,哪現在的發展呢?醫生可以利用胃鏡或腸鏡直接觀察腸胃道是否有病變,有需要時更可利用鉗或刷抽取樣本作病理檢查,甚至可同步進行止血或切除瘜肉等治療。如果病人對胃鏡、腸鏡檢查卻步?不妨了解胃腸鏡的發展史和最新技術,病人和其家人亦要注意照鏡前後的3個關鍵!

胃痛、消化不良,以至大便有血或出現貧血等,很多時都需要以胃腸鏡協助找出病因。但原來現代胃腸鏡技術出現前,醫生主要依靠臨床問症進行診斷,後來則利用X光鋇餐或鋇劑造影檢查協助。

養和醫院外科專科醫生鄺永恒醫生闡釋,胃鏡已有超過百年的歷史。據聞當時由德國人受吞劍表演的啟發,研發出初代胃鏡。簡陋的鐵管設計不但具極高風險,容易戳破食管,且會因為光源不足而令胃影像不清晰,故此不適用於人體。即使後來稍作改良,亦只限於肛門及膀胱檢查。

擔心照胃腸鏡?病人和其家人在照鏡前後要注意以下3個關鍵!
擔心照胃腸鏡?病人和其家人在照鏡前後要注意以下3個關鍵!

 

相關文章:【照胃鏡、照腸鏡】持續腸胃不適、消化不良?何時要「照鏡」?6個情况下做胃鏡或腸鏡檢查

 

胃鏡、腸鏡 集檢查、診斷和治療於一身 鏡管設計增準確度

鄺醫生稱,直至1950年代左右發明光纖及有彈性、可彎曲的軟鏡後,胃腸鏡的發展便一日千里。「光纖可以提供足夠的光源,加上鏡頭不斷改良,令醫生的視野更清晰。而可彎曲的鏡管,也減低進入病人的胃腸道時的危險性和痛苦。鏡管的多通道設計更令胃腸鏡可以集診斷和治療於一身。」近年更引入窄頻內視鏡和人工智能技術幫助檢查和分析,減少「走漏眼」的機會,提高診斷的準確度。

現時做胃腸鏡只需約30至60分鐘便可完成。近年雖有膠囊腸胃鏡及電腦掃描模擬腸鏡等方法面世,病人毋須插管及接受麻醉,不過仍無法取代胃腸鏡的角色。

鄺醫生解釋,這類檢查的準確性仍相對較低,若有糞便殘留阻擋則更難以看清,而且無法即時進行治療,如有任何發現,仍需要轉用胃腸鏡處理。「在照腸鏡時,醫生可以操作鏡管工具沖洗腸道殘餘糞便,如發現有瘜肉或病變可即時抽取樣本或切除。此外,內視鏡更可做止血、病理定位和植入支架解決腸胃狹窄問題。」

不過,他強調縱使照胃腸鏡的準確率極高,卻並非所有胃腸問題都可以透過此方法處理。例如病人若有胃部或腸道穿破,便不能進行胃腸鏡檢查以免加劇破裂的範圍。如病人懷疑有胃部或腸道穿破,應盡快進行電腦掃描確定診斷,以處理腹腔因為胃腸穿破而引致的感染。

 

抗拒照腸鏡?麻醉技術進步 清腸程序難免

現時不少人仍拒絕做胃腸鏡,尤其是抗拒腸鏡,原因離不開害怕照鏡前和照鏡過程的「辛苦」。鄺醫生指出,如果病人在照鏡時保持清醒會感覺難受,但隨着現時監察麻醉的技術愈見進步,病人在照鏡過程中的不適感通常不大。

「但照腸鏡前的清腸程序就無可避免,即使改以膠囊或電腦掃描檢查,同樣需要清腸。傳統方法需要飲大量瀉水,現時已可選擇使用飲水量較少的瀉藥,但病人會有缺水風險。」

養和醫院外科專科醫生鄺永恒醫生表示,現時麻醉技術進步減低了病人接受腸鏡檢查時的不適感,惟需注意事前清洗大腸的程序仍無可避免。
養和醫院外科專科醫生鄺永恒醫生表示,現時麻醉技術進步減低了病人接受腸鏡檢查時的不適感,惟需注意事前清洗大腸的程序仍無可避免。

 

相關文章:【本港十大常見癌症】致命癌症首3位:肺癌、大腸癌及肝癌 注意胰臟癌新症10年增九成

 

胃腸鏡檢查的風險:切除瘜肉愈多 出血和穿破機會愈高

照胃腸鏡的風險是消化系統穿破出血,但機會不高,最常見於切除瘜肉的位置。切除瘜肉的數量愈多、瘜肉體積愈大,則出血和穿破的機會愈高。鄺醫生說,若照鏡時發現病人有瘜肉都會盡量切除,但如數量多、體積較大或有明顯惡性腫瘤,就可能需要改用微創、甚至開刀手術切除。尤其是惡性腫瘤,需要同時清走腫瘤及附近淋巴等組織,以減低復發風險。

他重申,若出現胃腸不適徵狀便要求醫,亦鼓勵公眾不要抗拒接受胃腸鏡檢查,因為若能盡早找出問題才能對症下藥。而年屆50歲或以上人士則應按政府建議進行大腸癌篩查,有家族遺傳病史者更需要提早進行篩查,因為一旦患大腸癌而能及早發現,根治的機會相當高。鄺醫生提醒病人和其家人留意以下3個關鍵,有助病人進行胃腸鏡檢查前後更順暢和安全。

 

胃腸鏡檢查前後的3個關鍵

1. 事前了解:向醫生了解進行胃腸鏡檢查的原因及相關潛在風險,包括照鏡程序及麻醉應用等。

2. 清腸準備:照胃鏡前6至8小時不能進食;而照腸鏡則要在3日前按指引開始戒口,檢查前一晚開始要清洗大腸,腸道愈乾淨,檢查效果會愈好。

3. 照鏡檢查後要休息:完成照鏡後,病人身體受麻醉藥影響會比較疲倦,故不宜隨即上班,亦不宜駕駛或操作機械。最好安排親友陪伴病人回家。若病人之後出現腹痛或任何不適,就要立即求醫。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tptn_list daily=1]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