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胃鏡、照腸鏡】持續腸胃不適、消化不良?何時要「照鏡」?6個情况下做胃鏡或腸鏡檢查
持續腸胃不適、消化不良?很多時都需要進行更深入的檢查找出原因,內窺鏡是其中一項,到底內窺鏡是什麼呢?除了檢查外還有什麼功能?究竟哪6個情况下才需要照胃鏡或照腸鏡檢查呢?

什麼情况下需要照胃鏡或腸鏡呢?
胃鏡 ─ 檢查食道、胃部和十二指腸
養和醫院內鏡中心主任、外科專科醫生陳志偉醫生表示,常見應用於消化道的內窺鏡主要是胃鏡和腸鏡。胃鏡即「上消化道內窺鏡」,可以檢查食道、胃部和十二指腸的情况,包括檢視有否潰瘍、發炎、腫瘤,以及懷疑腸道出血的原因,主要用作評估消化不良的各種徵狀,例如吞嚥困難、持續胃痛、胃灼熱、反胃、消化不良等。如有需要,進行胃鏡時醫生可為病人抽取組織分辨是良性或惡性,同時亦可以即時切除瘜肉。
陳醫生表示,胃鏡檢查需時約10分鐘,病人可選擇接受監察麻醉或注射鎮靜劑,進行檢查前會先在病人喉部噴上麻醉藥。內窺鏡經口腔進入,過程中需要一直充氣撐開胃部,檢查後病人或會感覺輕微喉痛、嘔心和上腹膨脹。
相關文章:
什麼情况要照胃?
- 吞嚥困難
- 持續胃痛、胃灼熱、反胃、消化不良
- 大便呈黑色
- 體重無故急降
- 缺鐵性貧血,如容易疲累、血色素下降
- 有家族胃癌或食道癌病史
大腸鏡 ─ 揪出瘜肉 預防大腸癌
至於大腸鏡可以檢查下消化道多種疾病,包括大腸發炎、懷疑大腸出血、結直腸癌、瘜肉等,病人如果腹部持續疼痛、持續腹瀉、便秘或痾血,或需要進行大腸鏡檢查找出原因。
除了有病徵需要進行大腸鏡檢查外,沒有徵狀的人士也可以做大腸鏡。陳醫生指出大腸癌是本港最常見的癌症,2018年新症超過5600宗,而大部分大腸癌都是由瘜肉開始,雖然這些瘜肉起初是良性,但會慢慢演變為惡性,過程約 10年或以上,透過大腸鏡及早把瘜肉揪出清除,能減低其惡化成癌症的機會,建議45歲或以上人士應每十年進行一次大腸鏡檢查,高風險例如有大腸癌家族病史、曾有大腸瘜肉的人士,應提早及增加檢查的次數。
大腸鏡是可以屈曲的內窺鏡,一般經肛門放入大腸內,可讓醫生觀察病人大腸內壁黏膜的情況,整個過程需時約15分鐘至1小時,醫生會按病人需要,處方鎮靜劑和止痛藥,病人會進入睡眠狀態,減少不適感。進行大腸鏡檢查前三天,要進食低渣食物,避免進食高纖維食物,好像蔬菜、生果、麥皮等;檢查前一天服用洗腸劑,清除腸道內糞便殘餘,以確保腸道清潔,以便醫生檢查清楚腸道情況。
什麼情况要照腸?
- 大腸癌普查 (45歲或以上、有大腸癌家族史應定期進行大腸鏡檢查)
- 大便有血或有大量黏液
- 無故腹痛
- 體重無故急降和疲倦
- 大便習慣改變(經常便秘、腹瀉),並持續超過兩星期
- 大便隱血
- 【新冠肺炎】世衛:全球新增確診個案連續6星期下降 本港第四波疫情已受控? 港大孔繁毅:判斷疫苗效用視乎3個情况(附其他國家採用新冠疫苗種類和概况)
- 【新冠疫苗】疫苗有效保護時間待觀察 估計科興疫苗6個月至1年 BioNTech更長 專家料大規模接種後出現變種病毒株 長者或需補種加強劑應對
- 【新冠疫苗】關於選擇新冠病毒疫苗的8個問題 梁卓偉:長期臥牀長者應小心 許樹昌:如曾中風有吞嚥問題不應接種
- 【新冠疫苗】接種科興疫苗和BioNTech疫苗 7大禁忌 專家:疫苗有效率低群體免疫數年才達到(附:疫苗接種途徑和預約流程安排)
- 【新冠疫苗】首100萬劑科興疫苗明到港 臨牀數據有效率五成≠半數人接種有效 5間社區疫苗接種中心26日率先啟用 專家:應趁變種病毒未廣泛傳播前接種
- 【新冠肺炎】全球新增確診人數回落逾半 4個因素影響疫情走勢 專家憂「B.1.1.7」變種病毒 不應太快放鬆防疫措施
- 【傳染病】認識4類兒童常見傳染病:急性腸胃炎、流感、手足口病、水痘 家長要知道的預防方法
- 【新冠疫苗】科興疫苗巴西第三期臨牀研究:60歲以上長者接種有效率50.6% 疫苗顧問專家委員會要求提供接種者抗體水平、兩劑接種時間、副作用等數據
- 【新冠肺炎】惠利大廈增2宗初步陽性個案 疑環境污染共用鐵閘 測量師建議舊樓天井窗戶緊閉及貼上膠貼 免負氣壓抽入穢氣
- 【新冠肺炎】惠利大廈密封式天井疑垂直傳播 累計7人染疫 袁國勇:使用廚廁勿開靠天井窗 配合強制檢測盡快找出隱形傳播鏈
持續腸胃不適、消化不良?很多時都需要進行更深入的檢查找出原因,內窺鏡是其中一項,到底內窺鏡是什麼呢?除了檢查外還有什麼功能?究竟哪6個情况下才需要照胃鏡或照腸鏡檢查呢?
胃鏡 ─ 檢查食道、胃部和十二指腸
養和醫院內鏡中心主任、外科專科醫生陳志偉醫生表示,常見應用於消化道的內窺鏡主要是胃鏡和腸鏡。胃鏡即「上消化道內窺鏡」,可以檢查食道、胃部和十二指腸的情况,包括檢視有否潰瘍、發炎、腫瘤,以及懷疑腸道出血的原因,主要用作評估消化不良的各種徵狀,例如吞嚥困難、持續胃痛、胃灼熱、反胃、消化不良等。如有需要,進行胃鏡時醫生可為病人抽取組織分辨是良性或惡性,同時亦可以即時切除瘜肉。
陳醫生表示,胃鏡檢查需時約10分鐘,病人可選擇接受監察麻醉或注射鎮靜劑,進行檢查前會先在病人喉部噴上麻醉藥。內窺鏡經口腔進入,過程中需要一直充氣撐開胃部,檢查後病人或會感覺輕微喉痛、嘔心和上腹膨脹。
相關文章:
什麼情况要照胃?
- 吞嚥困難
- 持續胃痛、胃灼熱、反胃、消化不良
- 大便呈黑色
- 體重無故急降
- 缺鐵性貧血,如容易疲累、血色素下降
- 有家族胃癌或食道癌病史
大腸鏡 ─ 揪出瘜肉 預防大腸癌
至於大腸鏡可以檢查下消化道多種疾病,包括大腸發炎、懷疑大腸出血、結直腸癌、瘜肉等,病人如果腹部持續疼痛、持續腹瀉、便秘或痾血,或需要進行大腸鏡檢查找出原因。
除了有病徵需要進行大腸鏡檢查外,沒有徵狀的人士也可以做大腸鏡。陳醫生指出大腸癌是本港最常見的癌症,2018年新症超過5600宗,而大部分大腸癌都是由瘜肉開始,雖然這些瘜肉起初是良性,但會慢慢演變為惡性,過程約 10年或以上,透過大腸鏡及早把瘜肉揪出清除,能減低其惡化成癌症的機會,建議45歲或以上人士應每十年進行一次大腸鏡檢查,高風險例如有大腸癌家族病史、曾有大腸瘜肉的人士,應提早及增加檢查的次數。
大腸鏡是可以屈曲的內窺鏡,一般經肛門放入大腸內,可讓醫生觀察病人大腸內壁黏膜的情況,整個過程需時約15分鐘至1小時,醫生會按病人需要,處方鎮靜劑和止痛藥,病人會進入睡眠狀態,減少不適感。進行大腸鏡檢查前三天,要進食低渣食物,避免進食高纖維食物,好像蔬菜、生果、麥皮等;檢查前一天服用洗腸劑,清除腸道內糞便殘餘,以確保腸道清潔,以便醫生檢查清楚腸道情況。
什麼情况要照腸?
- 大腸癌普查 (45歲或以上、有大腸癌家族史應定期進行大腸鏡檢查)
- 大便有血或有大量黏液
- 無故腹痛
- 體重無故急降和疲倦
- 大便習慣改變(經常便秘、腹瀉),並持續超過兩星期
- 大便隱血
- 【新冠肺炎】世衛:全球新增確診個案連續6星期下降 本港第四波疫情已受控? 港大孔繁毅:判斷疫苗效用視乎3個情况(附其他國家採用新冠疫苗種類和概况)
- 【新冠疫苗】疫苗有效保護時間待觀察 估計科興疫苗6個月至1年 BioNTech更長 專家料大規模接種後出現變種病毒株 長者或需補種加強劑應對
- 【新冠疫苗】關於選擇新冠病毒疫苗的8個問題 梁卓偉:長期臥牀長者應小心 許樹昌:如曾中風有吞嚥問題不應接種
- 【新冠疫苗】接種科興疫苗和BioNTech疫苗 7大禁忌 專家:疫苗有效率低群體免疫數年才達到(附:疫苗接種途徑和預約流程安排)
- 【新冠疫苗】首100萬劑科興疫苗明到港 臨牀數據有效率五成≠半數人接種有效 5間社區疫苗接種中心26日率先啟用 專家:應趁變種病毒未廣泛傳播前接種
- 【新冠肺炎】全球新增確診人數回落逾半 4個因素影響疫情走勢 專家憂「B.1.1.7」變種病毒 不應太快放鬆防疫措施
- 【傳染病】認識4類兒童常見傳染病:急性腸胃炎、流感、手足口病、水痘 家長要知道的預防方法
- 【新冠疫苗】科興疫苗巴西第三期臨牀研究:60歲以上長者接種有效率50.6% 疫苗顧問專家委員會要求提供接種者抗體水平、兩劑接種時間、副作用等數據
- 【新冠肺炎】惠利大廈增2宗初步陽性個案 疑環境污染共用鐵閘 測量師建議舊樓天井窗戶緊閉及貼上膠貼 免負氣壓抽入穢氣
- 【新冠肺炎】惠利大廈密封式天井疑垂直傳播 累計7人染疫 袁國勇:使用廚廁勿開靠天井窗 配合強制檢測盡快找出隱形傳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