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動脈瘤丨醫學滿東華:腦血管造影 快速尋病因撿命

分享此內容:

【明報專訊】55歲陳先生一向身體健康,某天突然感到劇烈頭痛,隨後迅速失去知覺,被送往急症室。腦部電腦掃描顯示腦內突發性出血,為找出原因,醫生安排電腦掃描血管造影檢查,發現1粒7毫米大動脈瘤,並有破裂迹象。經診斷後,神經外科醫生當天為陳先生做緊急手術,清除腦內血塊及動脈瘤夾閉手術。

何女士68歲,患有心律不正。一天早上睡醒後不久,右臂和右腿突然乏力至癱瘓,右邊面部下垂。送到急症室,醫生診斷為中風,懷疑腦內腦大動脈阻塞。醫生安排電腦掃描血管造影檢查,證實大腦動脈栓塞。何女士在中風發生4小時內接受緊急介入性治療,清除血塊以紓緩栓塞,因而大大減少腦部受損範圍,減低身體功能的喪失。

動脈瘤丨醫學滿東華:腦血管造影 快速尋病因撿命
來源:網上圖片

 

X光掃描 顯示腦內病變

電腦掃描腦血管造影檢查是什麼?它是一種醫學掃描技術,利用X光掃描頭部以觀察腦內血管,有需要更可覆蓋至頸部血管。從上述病例可見,腦部電腦掃描血管造影檢查能以非介入方法,迅速地顯示腦內病變。

在某些情况下,如中風、急性腦出血、休克、長期或嚴重頭痛等,當醫生懷疑病人腦內血管出現病變,會建議做電腦掃描腦血管造影檢查。常見情况包括:

1.)衰老、長期病患(如肥胖、糖尿病、血壓高)和不良生活習慣(如吸煙)會加劇動脈粥樣硬化,導致慢性血管狹窄或阻塞以致中風

2.)心房顫動會影響心臟血液循環,形成血塊,血塊一旦走到腦血管內便會導致栓塞

3.)腦或頸椎動脈剝離可導致突發性血管狹窄或阻塞

 

毋須插管 非介入性風險低

電腦掃描血管造影可評估腦動脈阻塞的位置和嚴重程度,亦可診斷動脈瘤(動脈壁內囊腫,內裏充滿血液)和血管畸形,這些往往是導致腦出血的原因。由於它屬於非介入性檢查,適用於手術前評估和定期監測血管異常(例如動脈瘤有否變大)。另外,若於磁力共振腦掃描發現有血管異常,電腦掃描腦血管造影能更有效確認病變,因為後者的影像更清晰。

電腦掃描腦血管造影於近10多年變得普及。過往,醫生需要利用導管腦血管造影術(亦稱數碼減影血管造影),在腹股溝或前臂大動脈開一個小洞口,插入導管導航到大腦,通過導管注射顯影劑,配合X光構成血管影像。導管造影術能製造出解像度高而又清晰的血管影像,但它是介入性檢查(相等於一個小手術),不但比電腦掃描血管造影耗時,更有中風、動脈損傷剝離和假性動脈瘤的風險。相比之下,電腦掃描血管造影的風險和成本較低,更簡單快捷,因此非常適用於緊急情况、初步檢查或定期監測血管異常。另一個優勝之處,就是能在同一個檢查內監察血管以外的異常,如大腦或頸部軟組織。可是,電腦掃描腦血管造影也有限制,它無法提供動態血流的資料;在某些情况下仍需要導管腦血管造影術來作深入診斷,例如血管畸形、動脈嚴重狹窄或阻塞等。

 

電腦掃描腦血管造影是如何檢查?

病人躺在掃描儀器的檢查牀上,保持靜止。技術員會在病人手臂靜脈上插管注入顯影劑,然後檢查牀會把病人送進掃描儀器環形通道內。顯影劑於注射後約2至30秒,會集中在腦動脈中,這時候開始掃描,掃描器用X光射線環繞頭部,產生多個斷層影像,再重組出二維及三維(2D+3D)影像,供放射科醫生分析。顯影劑能阻止X光穿透血管,影像裏呈現出白色區,讓血管構造清晰呈現。整個掃描過程需時約10分鐘。

 

輻射量小 致癌機率低

電腦掃描腦血管造影主要風險,包括顯影劑過敏、注射位置併發症(如發炎或造影劑外滲)和X光副作用。相比起腹部或肺部電腦掃描,腦部電腦掃描輻射量較低,約4毫西弗(millisievert),相等於暴露在自然輻射來源6至9個月或照40張肺部X光片,引致癌症機率低於二千分之一。

 

文:陳頌恩

(東華三院放射診斷科副顧問醫生)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tptn_list daily=1]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