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近年不時有山友提出要苦練「烈陽神功」,意思是在酷熱豔陽下登山,認為在高溫下可提升訓練效果,然而Elton不認同這做法。他解釋,高溫下心跳會較快,水分也流失得快,令人較易疲倦,但辛苦感覺和訓練成效不一定成正比,「愈辛苦不代表愈有效,有時可能是超出能力範圍,最終會增加受傷風險」。
愈辛苦不代表愈有效
香港急症科醫學院院長蕭粵中則認為,這種操練方法只適合專業運動員在有系統下訓練,「與高原訓練差不多,當我們在惡劣環境下做運動,身體一旦適應了,之後在較舒適的氣候下做相同運動,可達到較好表現,只是一般業餘山友,體能未必足夠應付這個操練,很易發生意外或中暑等危機」。
蕭粵中也提到,即使不是要練烈陽神功,在炎夏行山也要小心熱病,「正常體溫約36℃至37℃,身體有恆溫機制,會透過排汗及擴張毛孔來散熱。當人大量流汗,流失體內的水及鹽時,有可能出現熱衰竭,此時身體仍能排汗,皮膚濕潤,患者有頭暈、惡心及臉色蒼白等徵狀」。如體溫持續上升,可能引致中暑,出現全身痙攣或昏迷,病情嚴重者甚至可能導致體內器官運作失調,有生命危險。一旦懷疑有人中暑,首要為患者降溫,帶對方去陰涼地方休息,也要解開緊身衣物,同時可灑水在患者皮膚上,為對方撥扇或用冰敷在患者的頸側、腋下及腹股溝降溫。若患者神志不清,要報警求助。
蕭粵中提醒山友熱天行山要注意以下5點:
1. 每15分鐘飲200毫升水
熱天在戶外活動,應每15分鐘飲200毫升水,運動量大時要飲多些。而且別等到口渴才飲水,因口渴時代表身體已失去一定水分。另外可留意小便顏色,最理想是透明或淡黃色,若呈深黃色已代表身體開始缺水。
2. 勿穿深色衣物
要穿鬆身、通爽及淺色衣物,別穿深色服飾令身體吸熱,布料最好具防曬功能。同時山友應要做足防曬工夫,預防曬傷。
3. 留意天氣報告
因夏季不時有雷暴,出發前留意天氣報告,一旦天氣不穩定,便要取消活動。
4. 預備撤退路線
路線最好多樹蔭及中途有撤退點,方便有需要時可快速回到市區。
5. 服感冒藥後勿上山
如有感冒並服用過成藥,即使病情好轉也避免行山,因感冒成藥或含抗組織胺,會減弱排汗功能,令人更難散熱,增加中暑風險。
專題系列文章
- 賀年菜式食品高熱量高脂?營養師:五大飲食貼士 健康迎新春
- 患靜脈曲張/靜脈血栓人士注意 搭飛機久坐致下肢水腫紓緩有法
- 照顧者易有痛症關節勞損 注意保護關節6個技巧 4招拉伸練習強肌
- 【備戰2025海外馬拉松】科學化訓練三大重點:長度、運動強度、模式提升長跑表現
- 歎火鍋BBQ美食兼控熱量?佳節當前教你點揀至fit食材
- 慢性痛症關節炎、生蛇、偏頭痛反覆發作 學習深呼吸自我鬆弛與痛症和解
- 【痛症】手麻痹未必頸椎問題?或胸廓出口綜合徵 4訓練方法強肩頸肌肉穩定
- 「大腦瑜伽」一張紙+一支筆+深呼吸 禪繞畫練專注療癒心靈
- 60歲起視力漸下降早期眼疾難察覺 高齡駕駛者注意「盲點」
- 拆解牛油、人造牛油、塗抹醬成分營養有分別 關於對牛油的4個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