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本港第二大癌症 1949至1975出世 元旦起可參與大腸癌篩查

分享此內容:

【明報專訊】大腸癌是本港第二大癌症殺手,2022年有超過5000宗新症、2270宗死亡個案。衛生署明(1月1日)會推出新一輪大腸癌篩查計劃,鼓勵1949年至1975年出世、符合資格的人士盡早參與,又稱篩查可以及早識別未出現病徵的患者或高危人士,及早接受治療,提高治癒率。

【大腸癌】本港第二大癌症 1949至1975出世 元旦起可參與大腸癌篩查
大腸癌是本港第二大癌症殺手,透過大腸癌篩查可以及早識別未出現病徵的患者或高危人士,盡早接受治療。

相關閲讀:【大腸癌】排便習慣改變響警號 癌症期數0至4期治療、存活率有不同


大腸癌篩查對象:50至75歲、無大腸癌徵狀人士

計劃自2016年推行,資助所有50至75歲、無大腸癌徵狀的香港居民,每兩年到私營機構接受一次篩查。有意參加者應先約見計劃的基層醫療醫生,接受大便免疫化學測試。如果測試呈陽性,參加者會獲轉介至已參與計劃的大腸鏡醫生,接受政府資助的大腸鏡檢查;如測試呈陰性,參加者應在兩年後進行複檢。


相關閲讀:【大腸癌篩查】3大方法比併:大便隱血測試、驗糞便血液+基因、M3檢測驗細菌 高風險人士應定期照大腸鏡?


累計50萬人參與 15%大便測試呈陽性

衛生署表示,截至今個月即12月1日,今年新參與計劃的人數超過8萬,屬歷年最多,累計已有超過50萬人參與計劃,當中15%大便測試結果呈陽性,有約1%確診大腸癌。而經計劃確診大腸癌的個案中,約2400宗已完成初步分析,過半數屬早期個案。

分享此內容: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