姿錯能改:想像+科技幫「手」 中風者重掌手部動作

分享此內容:

姿錯能改:想像+科技幫「手」 中風者重掌手部動作
腦機界面——「腦機界面」科技配合肌肉電刺激治療,是糅合大腦想像動作療法、生物回饋刺激,以及肌肉電刺激治療於一身的新治療模式。(作者提供)

【明報專訊】中風後首6個月是復康黃金期,患者會做密集式的肢體活動訓練,但很多患者都發現肢體末端,一般都較其他部分更難復元。上肢末端,即手腕及手指活動,比足部活動更加複雜而且精細,對日常活動的影響就更加明顯。

近年,復康治療進入了一個新領域,應用科技在物理治療訓練上令成效更顯著。其中一個嶄新療法就是應用腦機界面(Brain–Computer Interface)技術於復康治療。

腦電波虛擬畫面 無痛電激手部

什麼是「腦機界面」肌肉電刺激治療?腦機界面科技配合肌肉電刺激治療(「凝康復力」RecoveriX)是糅合大腦想像動作療法,生物回饋刺激,以及肌肉電刺激治療於一身的新治療模式。通過高密度的重複訓練達至腦神經重組,刺激大腦神經的可塑性 (neuroplasticity)。中風初期或後期患者均適合,即使已錯過黃金復康期的患者也可使用。此訓練當中包含三大元素:

 

一、大腦意像(Motor Imagery)

訓練時,患者先要戴上附有電極的頭套探測腦電圖(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然後跟從指示想像手部動作。在想像過程中只要偵測到正確的腦電波信號,儀器便會協助產生相應的實際運動。

 

二、視覺呈現(Virtual Reality,虛擬實景,實時視覺回饋)

電腦屏幕提供手部模擬影像,並會顯示患者正在想像的手部動作。此模擬影像能給予患者視覺提示,獲得實時的視覺回饋。

 

三、肌肉電刺激治療(Electrical Stimulation)

儀器接收到正確信號後會配合肌肉電刺激治療,以電流信號控制手部肌肉作出適當的動作,從而將腦部想像的手部活動成為真正的活動,並產生直接的感覺回饋。而且電流使用安全,過程不會產生痛楚。

 

提起、握緊物件 動作更精準

腦機界面運用腦電波為系統的控制途徑,患者只需要想像肢體活動,而不需要實際的自主活動,對於嚴重身體殘障的患者亦有效用。外國臨牀研究顯示,大部分中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患者只要能理解及跟從指示作訓練便可接受此治療。

接受治療後,患者最明顯的是手部肌肉張力有所改善,這是癱瘓後恢復活動能力的其中一項關鍵因素。中風患者手部有可能因肌肉張力問題出現僵硬及變形,降低手指及手腕活動能力。治療後患者能夠感覺到手部肌肉放鬆,改善活動幅度;同時亦能夠增加手握力,以改善手部控制能力。接受訓練後患者手指活動能力、靈活性及準確度均有所改善,能夠成功提起及放下細小物品,亦能夠較以往更加握緊物件,動作亦更加精準。

提升不限於手腕位置,有部分患者肩膀及手指的活動能力亦得以提升。肩膀活動範圍及幅度提升能改善患者自理能力,從而提升自我形象及自信心。當訓練後患者能夠重新活動患肢,大大提升他們對訓練的熱情,促使他們更加投入訓練中,提升訓練效果。

每個療程一般為25節,每次約1小時。研究指出,10節訓練後患者開始感覺到手部功能有所改善,至25節後會有較明顯的好轉。香港聖公會張國亮伉儷安老服務大樓及東華三院率先把治療引進香港。

 

文:嚴天祥(香港物理治療學會會員、註冊物理治療師)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tptn_list daily=1]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