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好心情:精神病復元者 「疫」境提防復發

抑鬱加劇——對於疫情的恐慌,加上社交及文娛活動暫停,可能會令精神病復元人士的抑鬱、焦慮情况加劇。(RyanKing999@iStockphoto,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文中所提疾病無關)
【明報專訊】疫情之下,人心惶惶,對精神病復元人士來說更是雪上加霜。跟其他市民一樣,他們同樣為缺乏防疫資源而徬徨和苦惱;受到精神病影響,部分復元人士的衛生意識及自我照顧能力較弱,加上家庭經濟環境拮据,未能購買充足清潔消毒用品及防疫裝備,情况令人擔心。而根據觀察,疫情亦加劇了部分復元人士的病情。
香港大約有20萬人正接受醫管局轄下精神科醫療服務,當中六成人患有不同種類的一般精神病,包括抑鬱症、焦慮症等情緒病;另一項研究調查則發現在一般精神病患中,不足30%會於一年內尋求精神科專業人士協助。從以上數據可見,大量香港市民及家庭正面對不同程度精神困擾。
本着「三心」 伸出援手
在疫情期間,由於社福機構只能提供有限度支援,精神病復元人士的一切社交及文娛活動暫停,每天只能呆在家中,長期社交隔離增添孤獨感、令抑鬱加劇;患有焦慮症的朋友則因為對疫情恐慌,出現不停洗手的強迫行為,嚴重影響日常生活。部分則為免在候診期間受到感染,放棄前往覆診,只往門診領取藥物。
我們希望無論是為政的,抑或是直接提供服務的專業人士,都本着「三心」向復元人士伸出援手。
貼心:走進他們的世界,設身處地去了解他們的需要
耐心:專家已預計抗疫會是一場持久戰,對復元人士的支援需要保持耐性,為求持之以恆
具創意的心:疫情下需要運用創意,改變傳統服務模式,因應對象需要而調整提供服務的方式。以大學為例,近月已採用混合式教學方法(hybrid mode),即透過真人授課和視像遙距形式提供教學
這次疫情也許令你感到不安無助,不過我們仍然鼓勵大家學習常存一顆感恩的心,其實能夠做日常生活的事情,例如行走、說話、吃飯、甚至呼吸都並非必然。網上有一道無法考證真假的消息,據說意大利有一個93歲老人病情好轉後,在醫院被告知要付一天的呼吸機費用後就哭了。醫生勸他不要因帳單而哭,誰不知老人說:「我不是因為要付錢而哭,我已經呼吸上帝的空氣93年,從不付錢,我卻從來沒有為此感恩!」
為內心配「廣角鏡」 專注感恩
要感恩便需要調整自己的心態,我們可以為自己的「心靈相機」配上廣角鏡,擴闊自己看待事情的角度,打開原本忽略的視野,專注於正面及美善的事情。當我們感到安心,自然有更大的力量去處理挑戰。
香港的精神健康服務在過去10年茁壯成長,復元人士也開始擔當重要角色,透過朋輩支援服務,將自身的復元經驗轉化成獨特的服務資歷。其實只要你願意打開心扉,不要將自己孤立,相信很多問題仍然可以解決。
讓我們同心戰勝這場疫症!
文:謝樹基(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精神健康及社會政策小組召集人)、饒文傑(註冊社工,東華三院樂情軒主任)
- 【新冠康復者】中大研究長新冠 逾三成出現失眠 四成慢性疲勞 附3個入睡貼士
- 【新冠後遺症】新冠患者發病逾年仍有長新冠症狀?常見症狀:疲倦、肌肉痛、睡眠困難等 英研究:3類人士要注意
- 【新冠康復者】9%兒童及青少年癒後覆診出現頭暈咳嗽等急性感染後後遺症 症狀持續12周屬「長新冠」
- 【新冠疫苗】料1萬人接種3針新冠疫苗抗體水平仍不足 孔繁毅:免疫力弱者染疫體內病毒長期未清 可致病毒出現變種
- 【新冠變種】Omicron有75分支 港輸入個案涉Omicron亞系3變種 許樹昌:傳染力或與BA.2相若 BA.2.10個案Ct值19至27仍有傳染性
- 【新冠變種】本港發現第二宗Omicron BA.5 陽性患者已接種兩針復必泰疫苗 張竹君引述世衛:傳播力或更高於現時BA.2
- 【新冠疫苗】養和研究:首兩針打科興或國藥 應對Omicron 第3針後30日接種復必泰替代中和抗體呈陽性:69% 科興:7%
- 【肝炎】拆解甲型至戊型5大類病毒性肝炎 歐美兒童急性肝炎首錄死亡 病徵:肝酵素升黃疸腹痛嘔吐 多患者驗出腺病毒
- 【新冠康復者】急性後遺症主要症狀咳嗽疲倦持續少於2個月 長新冠影響味覺嗅覺頭痛氣促難根治 孔繁毅建議設指定門診跨專科治療
- 【新冠疫苗】接種科興/BioNTech復必泰疫苗第一針、第三針或第四針 兒童接種、長者即日籌、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流動接種車、公立醫院、復必泰疫苗接種服務先導計劃安排(更新2022年4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