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我吞不下你的愛 晚期病人食慾降 家人關懷添壓力
【明報專訊】「我吃不了,你聽到了嗎?」
家人之間表達愛的方法有很多種,華人家庭就傾向透過食物來表達對家人關懷。然而,晚期病人食慾下降;病人「吃不了」及家人不停要求「多吃一點」,就變成了不安和壓力。
「王伯,90歲,患有晚期肺癌 ,因跌倒而經急症室入院……」放下手上的「排版」,醫生轉頭面向這名剛從洗手間回來的故事主人翁,發覺身形比上一次見面時明顯消瘦,步履亦變得不穩。再看看桌上滿滿一碗已冷掉變稠的肉碎粥,醫生似乎看懂了王伯跌倒的原因,想進一步確定一下:「王伯,你不多吃兩口嗎?」王伯盯着眼前的粥,緩緩道出:「我……吃不下,我真的吃不下;你再問,但我也沒有辦法把它吞下去。」正如醫生所想,伯伯因為「無胃口」而令身體變得虛弱,因而跌倒入院。但在醫生意料之外的是,伯伯因為「無胃口」而承受的一股壓力。
「癌症厭食症惡病質」影響胃口
事實上,正如疼痛及疲勞一樣,食慾不振在晚期病人身上十分常見。「無胃口」成因很多,再三檢查後,醫生發現令王伯「無胃口」主要成因並不是情緒問題,亦不是口腔疾病等身體問題。原來,因為病情惡化,王伯身體很大可能出現了「癌症厭食症惡病質」,以致食慾下降。
進入明報文化館,揀選您最想重溫的社會變遷範疇集體回憶 立即投票! |
與厭食症不同的是,王伯的「無胃口」很難靠現有藥物和治療方法來逆轉。「導致你胃口變差的原因是身體出現了這些惡病質,令你想吃也吃不了。你不用強迫自己多吃,想吃多少便吃多少!」醫生慢慢向王伯解釋,希望減少他的壓力與不安。誰知道,王伯聽後,先是鬆一口氣,但很快便再皺起眉頭,盯着眼前家人買來的蛋糕、生果、盒裝鮮奶等,低頭不語。醫生見王伯不願多談,便拍一拍王伯的膊頭,先行離去。
為進一步了解王伯情况,紓緩治療科護士在王伯出院後兩星期上門家訪,怎料到,甫進門便給眼前的大陣仗嚇了一跳。王伯的飯枱上,堆滿了林林總總、大包小包的食物,還未計他吃剩的飯餸,一碟碟用保鮮紙包好排在枱面。 王伯一坐下,他瘦削的身軀便恍似被一座「食物山」包圍,這讓人窒息的感覺任誰也感受得到。深深吸一口氣後,王伯一臉無奈:「老婆及子女給我準備的食物,但是姑娘,我吃不了那麼多。」原來,自從王伯患病後,王伯的家人準備大量他喜歡的食物,希望他多吃一點。而當王伯因為無胃口而變得虛弱和跌倒入院後,家人更是愈買愈多、愈煮愈多,一直叫王伯多吃一點。為了讓王伯能夠隨時隨地進食,家人還把他每一次吃剩的飯餸一直放在枱上,直到食物變冷都不會收起來。
「我知道他們花很多時間和心機,想我多吃一點,但我吃不了。上一次,他們又買了很多食物給我,又堆滿了枱面,我又再說一次!但他們也是不明白。姑娘,我可以怎樣做?」王伯一邊嘆氣,一邊說出心中的糾結,家人的不明白令他氣憤。但作為一個病人,自己能夠為家人做的都不多了。眼看就連「把食物吃掉」這件「小事」也做不了,一股內疚又湧上心頭。說着說着,王伯更感觸落淚,只希望為這個「吃不了」及「多吃一點」的僵局找一個出口。
這個因為「食」引致的僵局,對從事紓緩治療科多年的護士來說,原來並不陌生。
相關文章:【Young Old 健康】留家防疫注意!老友記經常胃口欠佳?味蕾退化? 營養師教你均衡飲食方法
改變「一餐飯」觀念
受到傳統觀念影響,很多華人家庭都認為「一餐飯」一定要有一碗白飯和一客清湯;甜品和點心等吃不飽的小食不能當作正餐。王伯家人亦不例外,自從王伯病情轉差後,很久都沒有吃過「一餐飯」,非常擔心他會缺乏營養令身體衰退得更快。但原來,晚期病人的「一餐飯」並不如家人所想的那樣。身體機能衰退,活動量下降,王伯的「一餐飯」其實只是喝幾口湯或營養奶,便非常足夠了。
老爺車機能退 入滿油也行不快
在家庭會議上,醫生舉了一個例子去幫助王太和子女明白以上的道理:「伯伯就像一部老爺車,愈行愈慢,不可能因為我們為它入滿油箱而愈行愈快,機能上它沒有辦法協調得到。」這個比喻讓家人明白到無論在身體或心情方面,過多食物對伯伯來說都只是一種負擔。沉默過後,王伯大兒子忍不住問醫生:「我們沒有事可以為阿爸做?」家人之間表達愛的方法有很多種,而華人家庭就傾向於透過提供食物來表達自己對家人的關懷,尤其當家人患上重病,自己無法幫助家人恢復健康的時候。醫生明白家人對伯伯的一份愛,便繼續解釋:「其實,傳遞愛的方式不在於食物數量,而是食物品質。正如那一輛老爺車,它不需要我們為它加滿油,加滿了也不能夠愈走愈快。究竟它想要什麼?如何令它慢慢走,慢慢享受餘下的路程呢?」「或者,給它少許柴油,已足夠了。」大兒子邊想邊答,然後與醫生和家人相視而笑。
不久之後,護士再次到王伯家探訪。這次,她見到了一個不同的景象,飯枱收起了,剩下一個茶几,上面放了小量精緻點心及一杯熱茶。 王伯坐在沙發上,雖然看起來有些疲倦,但不見愁容了。
尊重理解 小量多元吃得開懷
家人理解王伯的情况後,學會了尊重他的意願及口味,不再強迫他進食大量食物,只要王伯想吃什麼,家人會買小量給他品嘗。「我現在經常吃自助餐,很難想像,對吧?」王伯自豪地說。原來,家人在準備食物過程中加了一點創意,為了讓王伯吃得更開心,便逐少把不同種類食物擺放在一個精緻的碟上,讓每頓飯化身成迷你自助餐!當家人的照顧目標變得清晰後,王伯不但感到輕鬆不少,還在過程中找到樂趣。家人的愛,他終於吃得下了。
文:劉芷詠(賽馬會安寧頌訓練主任)
編輯:王翠麗
- 【乳癌】精準診斷乳癌病理分類及期數 訂個人化治療方案提升療效
- 【淋巴癌】治療期間免疫力下降 誘發肺結核病 常見病徵:咳嗽發燒夜汗體重下降(醫言有理)
- 【前列腺癌】養和研究:磁力共振導航放射治療實時偵測腫瘤 9成患者嚴重副作用大減
- 【直腸癌】研究:免疫藥物療法治直腸癌 18患者全康復 或可避免手術 專家:需再驗證
- 【胃癌】晚期已擴散胃癌存活率低?治療增選擇:新型標靶藥物、免疫治療
- 【前列腺癌】BRCA基因突變是什麼?增前列腺癌胰臟癌風險 調查:八成患癌者不知
- 【乳癌】英國研究:不育男性患乳癌風險高1倍 專家:進一步了解男性生育荷爾蒙角色
- 【罕見癌症】腺樣囊性癌可侵蝕神經線致面癱 化療、標靶藥物助延緩病情
- 【肥胖致癌】世衛報告指歐洲33%兒童59%成年人超重 每年料逾120萬人死亡與肥胖有關 體重升致最少13種癌症
- 血癌患者感染新冠病毒 易出現重症死亡風險高 或影響治療計劃(醫言有理)
- 搓手液及酒精存放注意|酒精容器空位多易揮發 專家提醒:大樽轉細樽 氣味太淡勿用
- 【新冠肺炎】新冠病毒重症患者用類固醇減炎症反應 用量SARS百分之一 醫管局料不會出現嚴重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