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藥減ADHD孩子受傷風險 長效藥穩定 降低不適感

分享此內容:

【明報專訊】全球兒童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ADHD)發病率約為5%至10%,而本港6至16歲的兒童,ADHD的發病率與國際數字相若,近年確診個案持續上升,令家長愈來愈關注。

家長都聚焦於ADHD影響子女學業及人際關係,較少人知道的是,ADHD患者出現身體損傷的風險比常人高,小朋友容易「一仆一碌」,家長卻以為孩子只是比較「論盡」,不以為意,當子女發生意外或創傷時會不知所措。

全球兒童發病率5至10%

ADHD是發展性障礙,與腦部神經傳遞物質失調有關。患者大腦分泌的多巴胺和去甲腎上腺素分量較一般人偏低,因而無法有效篩選進入大腦中的信息,注意力無法集中;也缺乏行為控制的能力,並產生過動及衝動的徵狀。因為注意力不集中,經常分心,粗心大意,再加上活動量過高,經常紮紮跳、因而增加發生意外的風險。此外,ADHD患者自制能力比較低,行為衝動,當面對外界刺激時,可能容易激動,做出鹵莽行為,使他們容易受傷。有精神醫學研究報告指出,ADHD患者更容易出現身體傷害,包括交通事故、骨折和腦部損傷。其實,ADHD的問題有方法去改善,若能及早發現和治療,可大大減少意外和受傷的發生。

藥物治療在改善ADHD的徵狀非常有效,很多家長卻抗拒藥物,擔心為子女帶來不良影響。然而,2017年12月一份題目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藥物治療對防止身體受傷的效果:觀察性研究的系統回顧和統合分析》研究報告,結果指出ADHD藥物治療,有效減少患者受傷的風險。

該文獻由香港大學研究團隊發布,研究人員於PubMed、EMBASE、PsycINFO、CINAHL和CochraneReview資料庫搜索了截至2017年5月發布與ADHD藥物治療和受傷風險有關的相關研究,當中包括各種研究設計、所有年齡組(兒童和成人)和所有ADHD藥物(興奮劑和非興奮劑)的觀察性研究。研究人員從2001個相關文獻中找出符合篩選條件,提取了10個有關ADHD藥物使用與ADHD患者損傷風險之間的觀察性研究,並統合分析。這項研究是對現有文獻的系統回顧和統合分析,並估計ADHD藥物使用與身體損傷之間的整體關聯性。而受傷定義為住院,於急診或門診就診。

研究:用藥減13%受傷風險

根據研究結果,有6個研究均指出ADHD治療藥物對於減低患者受傷有明顯幫助,整體上能減少13%受傷風險,特別對青少年和成年患者的幫助更為顯著;另外4個研究亦觀察到ADHD藥物對減輕患者受傷風險有正面的影響。由此可見,藥物治療除了能改善ADHD的病情,亦可以減少身體損傷風險。

把握10歲前黃金治療期

治療ADHD的黃金時間為10歲前,一來趁子女還未深受ADHD徵狀影響社交和心理(例如感到挫折、自信心低),二來那時的兒童快將踏入青春期,未必再依從父母指示,若不盡快處理將來更難糾正。

ADHD主要因為腦內多巴胺分泌失調,故常用藥物為中樞神經刺激劑,以刺激負責傳遞腦部信息的多巴胺分泌,增加專注力。如果刺激劑不適合,也可考慮使用非刺激中樞神經藥物,但一般要數周後才見藥效。傳統ADHD藥物為短效藥物,患者每天需要服用2至3次,這樣會令血液中的藥物濃度時高時低,不但有機會使患者狀况隨藥物濃度的變化而受牽引,更可能因藥力迅速下降而引致情緒波動和疲倦等不適。其實,家長亦可考慮選用長效藥物,患者每天只需服用一次,其藥效會慢慢釋出,效力可維持12小時,身體亦有較長時間慢慢吸收,提高藥效穩定性,更可減少隨藥物濃度變化而引致的不適感。再者,短效藥物或會令患者情緒波動而作出發泄舉動,如踢桌椅或跑跳,亦有可能間接增加受傷的風險。

放「藥物假」要諮詢醫生

有些家長會替子女安排「藥物假期」,即是於假期時讓孩子停藥。雖然可減去副作用的影響,但亦會使某些兒童患者的徵狀及行為表現惡化,破壞服藥期間所建立的良好生活,所以停藥前必須與醫生商討。事實上,有不少個案都反映出自行停藥後,子女的專注力立即下降和活動量上升,短時間內增加意外的風險。

文:劉潔玲(精神科專科醫生)

(本文圖為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文中提及個案無關)

編輯:王翠麗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https://health.mingpao.com/wp-content/uploads/2018/04/e8ab2066c3dd3dbf8bb15f582c3776e4.jpg長效藥穩定——傳統治療ADHD的短效藥物,容易產生不適;另一種長效藥物釋出藥效的時間較長及穩定,減少不適感。(圖:perkmeup@iStockphoto);https://health.mingpao.com/wp-content/uploads/2018/04/e8ab2ca0ffd27d27e716d86ee9c1098f.jpg專注力弱——患有ADHD的小孩難以安坐於椅子上學習,服藥可刺激多巴胺分泌,增加專注力。(資料圖片);https://health.mingpao.com/wp-content/uploads/2018/04/e8ab3dbfe46feed5564edb13b5f40090.jpg容易受傷——對於患有ADHD的子女,不少家長只將注意力聚焦在影響子女學業及人際關係上,卻忽略ADHD徵狀會提升患者身體損傷的風險。(圖:kdshutterman@iStockphoto); https://health.mingpao.com/wp-content/uploads/2018/04/e8ab5128ab640a11ed80f2608c7f5dc3.jpg(圖:juststock@iStockphoto);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tptn_list daily=1]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