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曾經歷疼痛,而引致痛楚的原因眾多,包括受傷、患病、工作過勞、身體機能退化或姿勢不正確等等,惟很多人都低估了疼痛所造成的影響。事實上,疼痛不止令活動能力受到限制,更會導致睡眠質素差、精神緊張和情緒低落等,影響生活作息、工作及社交。要避免或減低痛症所帶來的困擾,除了要適當地運用具醫學實證的方法處理痛楚外,保持正面及樂觀的心態亦相當重要。以下6個方法助你以正面思維面對長期疼痛。
養和醫院臨床心理學中心副主任馮淑敏博士指出,當面對疼痛,很多人都會以不同的方式止痛,例如服用止痛藥、按摩、休息紓緩等,但當用盡方法都無法有效止痛,有些人會選擇忍受,而忍痛能力因人而異,性格較為內斂的人或許會「死忍」,認為毋須小題大做;相反有部分人過分在意痛楚,長期被負面情緒籠罩,陷於苦惱的境界,令生活質素大打折扣。
不宜低估痛症帶來的心理影響
養和醫療集團早前進行一項有關本地痛症情况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3000多名受訪者中,逾四成人表示有持續3個月或以上的慢性疼痛問題。另外,超過一半人認為疼痛會影響睡眠作息和工作,44%受訪者認為疼痛令人情緒和精神健康欠佳,另有22%受訪者更指社交及人際關係也會受到影響,情况值得關注。
馮博士解釋,受長期痛症困擾的人士會出現焦慮或抑鬱的問題,對痛楚產生恐懼,有可能是因為害怕再受傷會引致額外痛楚,而避免做很多動作,甚至避免外出,久而久之身體缺乏正常活動令狀態變差;又或是悲觀地認為疼痛的問題得不到解決或好轉,便什麼事都做不來,認定自己是個一無是處的人,整天充斥着負面情緒。
她續指,負面的想法和情緒會令患者錯誤地把痛楚放大,以為痛楚已到達難以控制的地步,因而產生挫敗感,讓人感到沮喪、無助、自信心低落,變得消極及提不起勁做任何事,慢慢地便會形成惡性循環。
相關閲讀:【痛症】認識不同類別止痛藥 撲熱息痛、消炎藥、處方鴉片止痛藥、外用藥膏 有沒有副作用?
6個方法正面態度面對長期痛症
馮博士建議,面對長期痛症,應放鬆心情及保持樂觀的心態,盡量維持正常生活,亦可透過以下的認知行為治療方法,有助避免跌進負面情緒的深淵。
- 建立正確觀念:首先要接受人會有脆弱的時候,然後嘗試克服對痛楚的恐懼,慢慢接受痛楚,而且要明白痛症是一個常見的健康問題,只要主動求助,痛楚是可以紓緩及改善的。
- 學習放鬆及保持身心和諧:可嘗試找別人傾訴,或尋求專業的心理輔導,從而減輕負面情緒,並有助紓緩肌肉及情緒上的緊張,把注意力移離痛感,提高對痛楚的耐受性。
- 學習適應痛楚:即使感到痛楚,仍會盡力嘗試逐步地完成令自己產生恐懼的活動或動作,有助加強應付痛楚的信心。
- 建立健康生活習慣:在日常生活中逐漸加入適量的運動以增強肌力,逐漸減低對痛楚的敏感度,循序漸進地做到比之前更多的事,重整日常生活節奏。
- 訂立目標:設定每天進行紓緩運動的時間表及目標,並積極實行,不要以「沒有時間」或「忙碌」作為逃避的藉口。
- 保持良好社交:不要逃避與人接觸及見面,主動向身邊人提及自己正在經歷疼痛,或許會得到一些正面及實用的經驗分享,從而互相鼓勵。
相關閲讀:【睡眠與疾病】睡眠質素好 深層睡眠少惡夢
勿過度專注痛楚 學習處理和適應痛症
當身體出現痛楚,應積極處理,而痛感並不只限於生理上的感覺,一個人受痛症影響的程度有多大,取決於自身對痛感有多在意。馮博士指出,過分地專注痛楚只會令它成為生活的中心點,不但影響情緒,亦直接妨礙工作甚至社交。相反,放鬆心情、以樂觀及正面的態度面對痛楚,才可避免承受因痛楚而造成的心理及情緒負擔。學習處理及適應痛症,才是有效處理長期痛症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