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尿酸濃度波動引發痛風發作 早期發病關節紅腫熱痛 多喝水助排走尿酸鹽(養生帖)
【明報專訊】痛風是與尿酸代謝異常有關的關節疼痛。最初人們認為痛風是「富貴病」,後來才逐漸將痛風從風濕類的疾病劃分。數世紀前,人們推測痛風是由於腎臟喪失排泄尿酸功能或尿酸生成增加所致,直至上世紀最終確認尿酸由嘌呤形成。
相關文章:痛風成因多 尿酸作怪影響關節 戒吃高嘌呤食物有用嗎?預防急性痛風注意3件事
入讀英國神級大學竅門 掌握選科攻略提升競爭力 Jennifer Ma助你考入最TOP大學 立即睇文! |
痛風發作 關節紅腫熱痛 日輕夜重
人體每天尿酸產生量與排泄量大致平衡,三分之二尿酸鈉鹽經腎臟尿液排泄,三分之一由腸道分解排出。
至於高尿酸原因,一是尿酸生成過多,佔10%,如突發性酶異常、藥物、溶血、骨增生疾病、高嘌呤飲食等;二是尿酸排出減少而引致痛風,佔70%,如腎功能不全、代謝綜合症等;不明原因自身代謝障礙則佔20%。年齡約40歲以上男性佔90%,而女性通常在絕經後發病。
痛風早期發病特點是單關節出現反覆發作的急性關節炎。尿酸濃度的波動會引發痛風發作,其表現為關節紅、腫、熱、痛,如針刺般痛,發病部位常在第一蹠趾關節,而足踝、膝關節也常被侵犯。痛風發作時疼痛是日輕夜重,常伴發熱、頭痛、心悸,而晚期可出現慢性關節炎。痛風石形成是尿酸鈉結晶體沉積在關節軟骨、肌腱、骨、腎、軟組織內,引起關節變形、僵直、活動功能喪失。
相關文章:【痛症】類風濕關節炎早期徵狀不明顯 關節紅腫疼痛?宜早診斷早治療減關節侵蝕
利水通淋 袪瘀止痛
痛風屬中醫「痹證」範疇,也被稱為「熱毒痹」、「歷節病」、「白虎歷節」。過多尿酸是「濕濁」,與脾、腎功能失調有關。脾失健運,濕濁內生;腎氣化失司,分清泌濁失調,則排泄障礙。濕濁流注關節、肌肉形成氣血不通的痹阻,根據不同證型論治,用利水通淋、袪瘀止痛、舒筋活絡、健脾補腎等方藥。平日選用車前草15克、粟米鬚20克、生薏仁30克、土茯苓15克、蘆根15克,煎水服用。
多喝水助排走尿酸鹽
太多飲食限制會引起營養不足,往往不能完全改善高尿酸症和痛風性關節炎病程,故不能完全指望限制富含嘌呤食物治療痛風,只是避免一些引起痛風發作的食品和酒精。大量攝入液體或更為重要,保持每天排尿量2升或以上,有助尿酸鹽排出,從而減少體內沉積。患者應避免過量飲食、慎用藥物、防止過勞和感染,將有助預防和治療。
文:彭捷(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中醫臨牀中心及中藥房 註冊中醫)
- 【瘧疾】瘧蚊叮咬出現發燒、嘔吐等5個徵狀可併發貧血、昏迷 慎防蚊子傳播登革熱、日本腦炎、寨卡病毒
- 類風濕性關節炎常見紅腫熱痛 宜盡早治療紓緩重拾正常生活
- 【創傷後遺症】災難後的傷痛持續? 了解創傷後壓力症4個主要症狀 (醫賢心事)
- 隱源性腦中風年輕人高危?拆解5大隱藏病因 對症下藥減再中風風險
- 【跌倒】40歲後肌肉流失 平衡力反應變差 young old防跌3招鍛煉下肢
- 疫境中決心成為新一代護士 學護起步 守護更多人健康
- 兒童哮喘難斷尾?家長注意:及早診斷、勿自行停藥 7個預防貼士
- 【中風治療黃金3小時】「談笑用兵」及時辨識中風病徵 應對危機減患者後遺症
- 20歲已斑禿?了解兩類脫髮成因及外用生髮水、口服藥治療成效
- 【經期】月經周期不準、流量多少和顏色深淺 反映身體有問題?中西醫:紓緩經痛6招傍身
- 睡眠窒息症5類人士提高警覺 初確糖尿病、高血壓患者宜考慮做睡眠測試評估
- 【新冠疫苗】第三針溝針夠抗體抵禦Omicron 許樹昌籲補針揀復必泰 3針科興未達保護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