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耳水不平衡、耳石症、前庭神經炎】反覆暈眩是周邊型前庭功能障礙?物理治療師教你三類復康運動改善病情

【耳水不平衡、耳石症、前庭神經炎】反覆暈眩是周邊型前庭功能障礙?物理治療師教你三類復康運動改善病情

分享此內容:

有部分人經常覺得頭暈,求醫檢查排除腦部疾病後,才發現原來是跟周邊型前庭功能障礙有關。周邊型前庭功能障礙通常涉及內耳問題,令到由前庭系統傳至大腦的信息出現異常,造成暈眩。物理治療師解釋,耳石症、前庭神經炎及耳水不平衡是三大常見引發周邊型前庭功能障礙的主因,病人一般可透過物理治療及前庭復康運動來改善病情。

耳水不平衡、耳石症、前庭神經炎等內耳問題引致暈眩

養和醫院物理治療師張嘉源指出,人體的前庭系統主要負責平衡功能及空間定向感,由內耳中的三條半規管、球囊及橢圓囊所組成。球囊和橢圓囊分別負責感應垂直及綫性的移動,例如在跳躍時感知高低及重力變化、前後奔跑的方向等。而球囊和橢圓囊的耳石膜有耳石晶體依附,當頭部的方向或位置改變,耳石會相應移動,大腦會感知有關改變並幫助身體平衡;此外,三條半規管內的淋巴液流動,能感知頭部或身體旋轉的動作改變,以助即時調整身體姿勢來維持平衡。

張嘉源指出,周邊型前庭功能障礙主要與內耳問題有關,一般都不會產生嚴重的後遺症或構成生命威脅,常見主因包括:耳石症、前庭神經炎及耳水不平衡。

周邊型前庭功能障礙通常涉及內耳問題,令到由前庭系統傳至大腦的信息出現異常,造成暈眩。
周邊型前庭功能障礙通常涉及內耳問題,令到由前庭系統傳至大腦的信息出現異常,造成暈眩。

相關文章:【耳水不平衡】 耳水不平衡4大病徵 持續暈眩兼耳鳴 聽力學家:改變飲食習慣 減少病發機會

耳石症:每次暈眩持續數秒

俗稱耳石症的「良性陣發性姿勢性暈眩」(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通常是因為病人退化或頭部受到衝擊等原因,令耳石跌入後半規管後,令信息由前庭系統傳遞至大腦時出現問題,病人在特定狀况及活動下,例如上、落牀時,才會引致暈眩;每次暈眩通常只持續數秒,沒有耳鳴或聽力喪失,一般有復發情况。病人可接受耳石復位法治療去改善病情,成功率可達九成。研究顯示如再配合前庭復康運動,更有預防作用及加速功能性復原。

前庭神經炎:嚴重暈眩、噁心、嘔吐

前庭神經炎(Vestibular neuritis)是因前庭神經受病毒感染而導致,令患者出現急速而嚴重的暈眩,惟聽力不受影響。病人通常會步態不穩,需卧牀減少活動,常同時出現噁心、嘔吐等徵狀,一般會持續數天或數周;醫生通常會處方藥物以減輕其症狀。當情况穩定後,接受前庭復健運動治療可有效改善姿勢控制及生活功能,更可減少因暈眩而導致抑鬱及憂慮等情况。

耳水不平衡:暈眩、聽力減弱、耳鳴等 持續時間較長

至於俗稱耳水不平衡的「梅尼爾氏症」(Meniere’s disease),是因為患者半規管內的淋巴液突然增多,絨毛細胞受壓,導致錯誤輸出暈眩信息。病人有機會同時出現暈眩、聽覺減弱、耳脹或耳鳴等三項或以上的病徵,每次持續20分鐘至12小時不等。此病除有機會復發外,亦沒有根治的方法,醫生一般會處方利尿藥、止暈止嘔藥來穩定病情,待病情受控後,通常會轉介物理治療安排前庭復康運動。

三類復康運動助改善、習慣暈眩感

張嘉源解釋,物理治療師一般會按患者個別情况,針對性地設計三種類型運動,以刺激大腦中樞系統產生代償,彌補失去或已減弱的前庭系統功能,或是讓患者習慣暈眩感,從而降低暈眩對病人的日常影響,運動類型包括:

代償性運動(Substitution exercise):

患者透過代償性運動來刺激視覺及本體感覺系統(肌肉、關節等運動器官),促進其平衡,以代償已喪失或減弱的前庭功能,長遠有助減少平衡問題及跌倒風險。

運動例子:

患者張開眼站在軟墊上保持平衡,促使加強運用視覺代償前庭系統的功能。
患者閉眼站在地上,促使加強運用本體感覺系統,代償前庭系統的功能。

相關文章:【頭暈】暈眩原因多 月經痛? 低血鈉? 心臟有問題? 臨床問診助找出致暈元兇(附緊急應變方法)

適應性運動(Adaptation exercise):

如果前庭功能受損,患者有機會出現眼球震顫的現象,從而引發暈眩。透過適應性運動,有助改善眼球震顫引發的暈眩情况,對眼球凝視能力有問題的患者,會有相對顯著的幫助。

運動例子:

在患者視線前方擺放一個標記(手指或記號),患者需重複地左右或上下轉動頭部,同時雙眼需持續凝視及追蹤該標記,轉動速度由開初的慢速,按患者適應及暈眩感降低後,循序漸進地加快轉動速度,以助改善眼球凝視能力並減少暈眩。

重複性運動(Habituation exercise):

患者不斷主動重複進行觸發暈眩的動作,反覆刺激患者出現暈眩感,讓其習慣以減少暈眩,常見有卡松庫克西運動(Cawthorne-Cooksey Exercise),患者會分數個階段進行相應的重複運動,當習慣了該階段引發出的暈眩感後,會進行下一輪難度更高的動作,從而習慣及改善暈眩感。在物理治療師指導下,患者一般需每日做2至3次,經過6至8個星期後,預計會有明顯改善。

運動例子:

患者在比眼睛高的位置自行拋接傳球,當患者的視線追蹤皮球時,會誘發暈眩感覺,患者需持續進行傳球動作,以習慣暈眩帶來的不適感。

張嘉源強調,由於病人暈眩的原因及嚴重程度各異,上述前庭復康運動的強度未必適合所有病人,建議進行任何運動前應先諮詢物理治療師或醫生的意見,經專業評估及指導後才開始。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tptn_list daily=1]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