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長者體形偏瘦、肌肉量少或會被視為是正常的事,然而肌肉質量偏少有機會影響呼吸功能,也會較易跌倒,增加死亡風險,因此絕對不能輕視肌少症(Sarcopenia)!有醫生提醒,愈早訓練肌力愈有利,特別是女士,宜50歲前已開始「練大隻」!
相關文章:健康專題:Young old健康
肌少症女性佔多 30歲後肌肉量每年減1%
養和醫院長者醫健主任、老人科專科醫生梁萬福醫生表示,肌少症在長者中很普遍,當中以女性患者較多。研究發現60至70歲人士當中,百分之五至十三有肌少症;80歲以上則有百分之十一至一半人有此問題,情况值得關注。隨着年紀增長,人體退化會令肌肉量慢慢減少,30歲以上人士,每年會減少約百分之一的肌肉量。
肌肉質量、手握力量減少 步行速度減慢
肌少症的臨牀定義,並非以患者全身的肌肉量作為診斷標準,而是指供給體力的骨骼肌(skeletal muscle)減少。各地醫療組織就肌少症都有不同診斷標準,但整體而言,如病人的骨骼肌質量比同齡標準減少百分之十五至五十(每個年齡群組都有其標準)、手握力量比正常低、患者的活動能力轉差,都是肌少症的診斷指標。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