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誰明學子心:病毒威脅 打亂生活 重整心態 焉知非福

分享此內容:

【明報專訊】疫情持續,生活都變得不一樣,很多人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明白有些東西不再是人生中唯一可以倚重,又或發現一直忽略自己真正的需要。

現在,香港人正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這個都市的每一個人,都要面對這些突變。怎樣才可以在逆境中保持安穩的心境?怎樣作出適當改變?

社會的突變,也令我近來的工作方式改變了。門診病人減少,但家長的諮詢卻絡繹不絕。

誰明學子心:病毒威脅 打亂生活 重整心態 焉知非福
疫情下,大家的生活習慣被迫改變了。少出街、少聚會、少購物;多了在家吃飯、多了與家人溝通、多了親子活動,發現原來生活可以這樣簡單。(STASK@iStockphoto)

ADHD童 悶到發脾氣

「孩子兩個多月在家悶到發晒脾氣,又不可以帶他外出,大家困在家中,我也快要發瘋!」

誰明學子心:病毒威脅 打亂生活 重整心態 焉知非福
孩子長期困在家,影響情緒,也影響親子關係,但只要換個心情,作出彈性調節,親子關係有增無減。(maroke@iStockphoto,設計圖片,相中模特兒與文中所提個案無關)

 

停課女兒 「可以不再返學嗎?」

「沒有上學的壓力,我的女兒在家中過得非常快樂。由於疫情,我在家工作,可以整天陪伴着她。昨天她竟然告訴我,她以後都不想再返學,怎麼辦?」

 

應屆DSE考生 患得患失

「許多患得患失的感覺,前陣子不知道考試是否可以如期舉行,當知道了如期舉行後又擔心考試期間受感染。今天又再公布考試延期,心情又再次反覆起來,覺得身邊的事物也不在掌握中,心情很不安。加上考試壓力,我們這屆考生實在面對太多挑戰。」

 

強迫症患者 家人壓力大

「疫情轉趨嚴重,兒子洗手洗澡的情况變本加厲。我們每天回家也被他立即趕去洗澡,然後他會徹底清潔我們走過的地方,用過的浴室,穿過的衣物,接觸過的物品。他整天不停地清潔,雙手也潰爛了。他拒絕外出,還堅持把家中所有窗戶關上,說避免細菌飄進家中。他整天坐立不安,又不肯去看醫生,我們實在非常擔心。」

 

焦慮症兒子 擔心醫護媽媽

「我在醫院工作,每天接觸不同病人,兒子十分擔心我會染病。每天當我離家上班,他總會大哭,抱着我,不讓我出門,說擔心媽媽病了以後就再見不到我……」

 

困頓父親 哭訴女兒被迫退學

「每天的生意額近乎零,還要交租,出糧給員工,實在不能再支撐下去,擔心要破產。最難受的是被迫要就讀國際學校的女兒退學,因為我實在沒有能力負擔學費,其實我真的不想行到這一步……」

過去的一年,確實是不容易過的一年。香港人面對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社會各方面都有很大的轉變。這個都市的每一個人,不論年齡、性別,或在學或工作,或貧或富都被迫要面對這些突變。然而,怎樣才可以在逆境中保持安穩自在的心境?怎樣可以在轉變中作出適當的改變?

在這陣子的諮詢過程,除了分擔來電者的憂慮和壓力外,有時他們也會分享被「困」在家的意外收穫和他們在疫情中的抗逆智慧。

 

母女互訴喪親痛 哭泣擁抱

母親是女強人,女兒是高材生。疫情發生之前,兩母女每天見面的時間不足10分鐘。媽媽非常能幹,在公司身居要職,每天努力工作,很晚才回家。女兒懂事又自律。自從家中的男主人去世後,母女二人各自「專心」工作和上學,很少觸碰喪親的感受。這次疫情,媽媽在家上班,女兒在家中網上學習,大家的見面時間多了。「留在家中的日子,我和女兒多了聊天的時間。彷彿又回到女兒年幼時每天故事時間後『訴心事』時段。」母女二人難得有這個機會,訴說這些年大家遇到的生活問題和經歷,最後終於說出自丈夫/父親去世後各自怎樣面對哀傷,感動的眼淚和親切的擁抱讓母女二人再次連繫起來。

 

毋須催促做功課 親子關係變融洽

學校停課期間,孩子和家長每天不用再跟時間競賽。「孩子早上起牀的吵吵鬧鬧,做功課的拖拖拉拉,隨着停課已沒有再出現。連我自己也發現自己斯文了,少了催促囉嗦孩子,親子關係融洽多了。」孩子不需要上學,雖然不能外出,但多了時間休息玩樂,精神好了,情緒也自然好。父母子女暫時把學業壓力拋諸腦後,重拾久違了的親子時間,一家人一起玩玩桌上遊戲、發掘室內活動、一起看書、打機、看劇集……「原來快樂就在身邊,原來家人的笑容是這麼可愛!」 自認虎媽的媽媽說。

疫情下,大家的生活習慣被迫改變了。少出街,少聚會,少購物,才發覺原來生活是可以這樣簡單。「多了在家吃飯,多了與家人溝通,多了親子活動,還多了獨處時間,才發覺家人的相處是多麼珍貴,孩子是多麼可愛,家中的長輩是多麼渴望有家人陪伴,自己是多麼需要時間沉澱一下,思考自己真正的需要。在疫症的陰霾下,又再發現生命原來真是很脆弱,所以一家人齊齊整整簡簡單單地在一起已是一種幸福。」以往早出晚歸,被工作侵蝕了生活的打工族說。

 

保持平靜專注 看清真正需要

在這次經歷中,或許很多人都會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明白到有些事情和生活方式不再是人生中唯一可以倚重,又或者發現自己真正的需要其實是自己一直都忽略了。在這動盪的社會環境中,面對突如其來的轉變,最能令我們保持心境平靜的就是專注察覺當下此刻自己的狀態、情緒、需要,接納暫時不能改變的狀况,認清自己可以掌握的事情。在平穩的情緒下,我們才能看到希望,才能明智地在思想上、行為上作出有彈性的選擇和調節,培養出心理抗逆的智慧。

 

文:陳穎儀(臨牀心理學家)

編輯/王翠麗

美術/謝偉豪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tptn_list daily=1]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