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問:聽說糖尿病容易導致心臟病及腎病,究竟糖尿病與心臟病之間有什麼關係?如何預防?
答:糖尿病的確容易導致各種類型的心臟病。外國研究數據顯示,糖尿病患者出現心衰竭的風險比正常人高,男士高2.4倍,而女士則高5倍。糖尿病導致心衰竭的原因有二:
1. 糖尿病容易引起冠心病,導致血管閉塞,心臟得不到足夠的氧氣及養分而令到心臟功能耗損
2. 糖尿病容易引起心臟纖維化,令心臟肌肉失去彈力,泵血功能受影響,患者容易出現氣喘、水腫
同時患糖尿心衰竭 死亡率高近9倍
若長者同時患上糖尿病與心衰竭,死亡率會比沒有患心衰竭的糖尿病患者高近9倍。另外,糖尿病患者亦要密切留意慢性腎病的風險,長期血糖水平偏高會損害腎小球,導致腎功能受損,當腎功能跌至不足一成便可能需要洗腎。所以糖尿病患者除了要控制血糖外,亦要留意血壓及膽固醇水平,預防冠心病、心臟及腎衰竭的威脅。
治療方面,病人積極參與和自我監察,對控制血糖水平至為重要,遵照醫生指示服藥或注射胰島素,常見的口服降糖藥大致可分為7類:
- 磺胺尿素劑(Sulphonylurea)
- 雙胍類(Biguanides)
- 葡萄糖甘酶抑制劑(α-glucosidase inhibitor)
- 胰島素反應加强劑(Insulin sensitizer)
- 餐時血糖調節劑(Prandial glucose regulator)
- 二肽基肽IV抑制劑(DPP-IV inhibitor)
- SGLT-2抑制劑(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 Inhibitors)
各種藥物有不同藥效和副作用,病人要主動向醫生了解,切忌自行調整藥物劑量。另外,同時要調節飲食、三餐定時定量、控制體重,再配合適量運動,都有助令失衡的血糖控制回復正常,減少併發症出現的風險。
文:繆建文(心臟科專科醫生)
專題系列文章
- 研究:弱勢家庭兒童及青少年抑鬱焦慮傾向、學業壓力較高 倡納風險識別因子
- 5.5「手部衞生日」 緊記適時到位潔手習慣 正確潔手7個步驟
- 【肝癌治療】無創組織碎化治療是什麼?養和5月初進行首個治療
- 防護中心:本港新冠活躍程度創近半年新高 籲接種疫苗
- 【精神健康】長者社交孤立比率升至45% 超全球疫情時比率 「無獨有偶計劃」助減孤獨感
- 9款沐浴球檢出低濃度致敏香料 5款含小物沒警告 消委會:幼童或誤吞致窒息風險
- 可吸入懸浮粒子PM10 / 微細懸浮粒子PM2.5對人體有什麼影響?
- 研究:逾10%女童缺鐵致貧血 鐵儲備不足增注意力受損風險
- 【照顧者】調查:受訪八成女性 逾半每周照顧21小時 護老者四成「高負荷」有抑鬱焦慮
- 八成中學生日花最少兩小時用電子屏幕作娛樂 衛生署:長用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