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紀大可能機器壞,惟出現無記性、反應慢等退化表現,其實並非理所當然,這有可能是輕度認知障礙(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已悄悄影響長者。輕度認知障礙即患者的認知功能較同齡人士遜色,雖仍可應付個人日常起居,但若任由認知功能繼續衰退,發展成認知障礙症的機會會較一般長者高5至10倍。及早察覺箇中一些行為表現,經醫生評估後,可循非藥物治療入手:預防三高、多做運動、多動腦筋等,可望有效幫助大部分患者維持自理能力、甚至改善認知功能,繼續做個精靈醒目的老友記。
注意輕度認知障礙患者行為改變 記憶力、溝通、判斷力減弱
別以為長者出現輕微的認知力下降是正常,養和醫院腦神經科專科醫生邵家樂醫生指出,輕度認知障礙是介乎正常老化與認知障礙症(Dementia)之間的過渡階段。這類患者依然有能力照顧自己,只是部分認知功能,例如記憶力、溝通表達或判斷能力等開始減弱。輕度認知障礙分為兩類型:遺忘性,即記憶力衰退;非遺忘性,主要影響語言或其他認知能力,故要留意長者最近有否出現一些行為或表現的改變:
.患者需要有提示才能記起近日發生的事情
.與人傾談時偶爾詞不達意
.處理銀行事務或購物付款等出現困難
.方向感減弱,較易在新環境迷路
邵醫生稱,記憶力減退比較容易被患者及親友察覺,但其他認知能力的功能下降則較容易被忽略。故此若家人或照顧者發覺長者的居所愈來愈雜亂、衣履不如昔日般整潔,或乘車、轉車出現困難等情况,務必提高警覺。
輕度認知障礙風險隨老化增加
輕度認知障礙在長者人口中並不罕見。研究顯示,在60-64歲年齡層估算流行率大約為百分之七,在80-84歲年齡層則高達百分之廿五。至於加速認知功能衰退的因素又是什麼?「除年齡增長外,教育程度較低、三高、患有心腦血管疾病、肥胖、吸煙、以及運動量不足,都是輕度認知障礙的高危因素。」
輕度認知障礙雖然不會對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很大影響,但卻有機會演變成認知障礙症。「每年約有10-15%輕度認知障礙患者會衰退成認知障礙症,較一般長者的1%-3%發病率高。」
有研究亦顯示,輕度認知障礙並非完全不可逆轉,部分人在確診輕度認知障礙的5年後,認知能力仍可維持、甚至有所改善。
非藥物治療 慎防三高、保持良好飲食、運動習慣
未來老齡人口愈來愈多,預期至2039年本港長者人口多達250萬,推算屆時有超過20萬人,即每12名長者就有一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認知障礙,對長者、其照顧者和社會構成重大影響。
如何好好「守護」認知功能?邵醫生表示,目前並沒有藥物可以根治輕度認知障礙,更重要是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他形容認知功能退化猶如「落斜坡」,每個人的幅度不同。隨着年紀漸老,要應對或預防輕度認知障礙,首要是慎防三高及心腦血管病,因為一旦中風,腦部功能便有機會如跳崖般大幅衰退。
患者還要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和多攝取優質營養,日常要多做帶氧運動和多動腦筋,保持正常社交活動,對協助維持長者的認知功能十分重要。邵醫生強調,透過改變生活習慣,有助緩減病情發展至認知障礙症。
有懷疑及早求醫 評估長者認知功能
他建議,市民如發現家中長者出現輕度認知障礙的徵狀,宜及早求醫以進行多方面的專業評估。詳細了解長者的病史和藥物史,進行認知測試篩查和全面的身體及神經系統檢查,透過驗血及腦掃描以排除非退化性的病因,都有助患者和家屬了解和處理他們的認知問題。
「拆解輕度認知障礙」明報副刊FB Live直播
日期:2022年5月5日(星期四)
時間:20:30 – 21:00
講者:邵家樂醫生 養和醫院腦神經科專科醫生
專題系列文章
- 懶理運動疼痛受傷?或致後遺症難逆轉 正視運動創傷治療 成復健關鍵
- 腰背痛?強直性脊椎炎患者多男性30歲前病發 惡化恐全身硬直
- 【通波仔】了解兩款新式支架:可體內降解支架 血管恢復自然功能適應血壓
- 倒及牙加劇牙齒磨損 影響咀嚼、面部骨骼發育兼外觀 了解3種矯齒方法
- 新一代薄血藥 減嚴重出血風險 增預防中風能力 病人毋須刻意戒口
- 玩滾軸溜冰減肥勝游水慢跑?協調全身肌肉 提高消脂身形fit
- 新手媽媽擔心奶量不足?乳房脹痛如何紓緩?婦產科專科醫生拆解母乳餵哺成功關鍵
- 腺樣體發炎肥大可致兒童上呼吸道阻塞 港12歲發病率高
- 重型地中海貧血患者 長期輸血需「去鐵」 移植臍帶血可根治?
- 牙科照X光檢查輻射量有幾多?照得多患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