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精靈捉完一隻又想捉多一隻,打機過了一關又想多過一關,薯片吃完一口又想再來一口,韓劇睇完一集又想再追一集……精神科專科醫生表示,任何一樣事情,接二連三,不能自制,容易變成上癮。
電子遊戲令人上癮,因為「升級」給予玩家成功感;若能在學習、工作等現實生活中,同樣找到成功感,就能擺脫打機上癮。
「沉迷打機,多數出於對現實世界不滿、有挫折,藉打機來逃避。」精神科專科醫生許龍杰說。
生活上有很多東西都可沉迷至成癮,如讀書、零食皆可令人上癮,但到底什麼情况下才算病態?許龍杰說:「一旦令人與日常生活脫離,則屬病態。讀書上癮,在現實生活中對學業、事業有幫助;但打機則有種欺騙性,即使儲到高分數、武器,卻無助於現實生活,只能換取虛假的快樂。」
虛擬世界快樂易得 令人沉淪
許龍杰解釋,打機之所以易令人沉迷,是基於心理學上positive reinforcement(正面強化)的概念,累積分數愈多,就會贏得更多分數或升級,這種機制易令人上癮,被「吸入」虛擬世界。「現實生活中,要透過完成一件事情或工作而令人快樂、有滿足感,須付出不少努力;相比之下,打機令人輕易獲得快樂,如走捷徑,令人選擇捨難取易。」但當「機迷」回到現實,便感到沮喪、一無所有,於是更加會鑽進虛擬世界不願走出來。這種惡性循環與吸毒相似,所以才令不少吸毒者一世沉淪毒海。
捉精靈 模糊虛擬與現實
至於近日興起Pokémon GO這類「AR擴增實境遊戲」,許龍杰認為會模糊虛擬與現實世界的界線,將兩者混淆,「令進入虛擬世界的門檻更低,更易將人『吸入』虛擬世界。若將來流行戴AR眼鏡打機,即不用借助手機已能進入虛擬世界,可能更易令人上癮」。
打機成癮雖屬病態行為,卻一直沒有被正式列為精神病。現時香港,多由明愛、東華三院等機構轄下中心,處理青少年打機成癮問題,甚至有由教育局、教師、學校社工、外展社工、醫生、臨牀心理學家組成團隊,處理因打機而缺課的個案。許龍杰續說:「試過有次跟外展社工上門探訪打機成癮的青少年,見社工精通『打機』術語,陪他一起打機,建立關係,再鼓勵他多接觸現實生活。這些方法比家長嚴厲責罵的方式好,責罵反而令他們更加想逃進虛擬世界。」
文:鄭寶華、吳穎湘
圖:林俊源
編輯:王翠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