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類固醇,很多人都會聞之色變,聯想到其水腫、肥胖、失眠、血壓上升等副作用。不過醫學上,類固醇是一種用途廣泛的藥物,有顯著的消炎、調節免疫系統等作用。究竟應如何使用類固醇?不同種類的類固醇各有什麼療效?怎樣可以避免類固醇的副作用?
人體分泌類固醇 助調節發炎反應和免疫系統
不少人以為類固醇是人造物質,其實正常人體本身也會分泌類固醇。養和家庭醫學專科醫生王澤塘醫生表示:「我們的腎上腺每天都會分泌類固醇,主要分為糖皮質激素(Glucocorticoid)和鹽皮質激素(Mineralocorticoid)兩大類,它們的作用是幫助調節發炎反應和免疫系統,以及平衡身體水分和電解質。」
一旦免疫系統失調,身體便會出現不正常的發炎或免疫反應,甚至有機會引致危及生命的嚴重疾病,外來類固醇這時候便能發揮功用,能抗炎、抗敏感、調節過度活躍的免疫系統及紓緩炎症。王醫生解釋,外來類固醇即是人造或合成的類固醇,性質上有別於人體自行分泌的類固醇,種類繁多,能針對多種不同的疾病。
人造類固醇:系統性類固醇 直達血液循環系統
人造類固醇有不同的使用方式,王醫生表示,不論是口服、靜脈注射或肌肉注射,原理都是讓類固醇直達血液循環系統,均屬「系統性類固醇」,使用的劑量一般會較高;至於「局部性類固醇」則包括治療濕疹的類固醇藥膏、治療過敏性鼻炎(俗稱「鼻敏感」)的類固醇鼻噴劑、處理哮喘的吸入式類固醇等,原理是讓類固醇只停留在局部發炎的地方,減少被吸收至血液循環系統的分量,從而較少副作用及降低風險。
人造類固醇:局部性類固醇僅停留發炎處 副作用較少
在醫療用途方面,王醫生舉例,當哮喘急性發作時,氣管裏會聚積大量分泌物及發炎細胞,令人呼吸困難,這屬於嚴重氣管發炎,需要使用高劑量的系統性類固醇;當幼童受病毒感染而出現急性獅吼症,咽喉會變得異常腫脹,繼而阻塞氣道、影響呼吸,醫生便會處方口服的高劑量系統性類固醇,以減少咽喉的發炎及腫脹,讓呼吸回復暢順。系統性類固醇亦可用於治療風濕病科的疾病,包括類風濕關節炎及紅斑狼瘡症等,所使用的劑量相對較少,惟須服用較長時間。
局部性類固醇常用於治療常見的過敏疾病,例如哮喘、過敏性鼻炎、濕疹等等。這些慢性疾病的進程較不嚴重,使用局部性類固醇可降低其副作用。
劑量及使用時間 影響類固醇副作用
然而,副作用是不少人使用類固醇的一大憂慮,王醫生解釋:「因為類固醇會壓抑免疫系統,因而增加身體感染細菌或病毒的風險,有機會引發不同的副作用。」因此,醫生處方類固醇藥物時,會考慮個別患者的病情而處方合適的劑量和使用時間。
以水痘為例,如果小時候曾經染上水痘,即使在康復後,水痘病毒仍然會潛伏在神經線內,如患者長期使用高劑量的類固醇,免疫系統便會受到壓抑,容易令水痘病毒再度活躍起來,繼而引發帶狀疱疹,即俗稱「生蛇」;當使用類固醇治療濕疹等皮膚問題時,醫生會按照患者的情况而處方不同劑量的類固醇藥膏,如需要用於皮膚較薄的位置如面部或頸部,則會處方較低劑量的類固醇及盡量縮短使用時間,以避免皮膚變薄、色素不均和微絲血管增生等副作用。當患者的濕疹惡化時,醫生可能會建議其他治療方案,例如使用調節免疫系統的非類固醇藥膏,以減少長期依賴類固醇所帶來的副作用。
另外,由於類固醇會調節體內水分和電解質平衡,若使用過量或太頻繁,便有機會出現長胖、水腫、高血壓、高血糖等副作用,甚至增加患上糖尿病的風險。
相關閲讀:【濕疹】回南天兩大因素致異位性皮膚炎發作 皮膚痕癢難斷尾?擔心使用類固醇副作用?
忌自行購買類固醇藥物 須遵從醫生處方及劑量
坊間有出售各式類固醇藥物,王醫生勸喻,不應自行購買類固醇藥物,以免導致不必要的副作用。例如長者可能會自行購買來歷不明的類固醇藥物,以處理長期關節痛,初期或能減輕關節發炎的症狀,但持續服用有可能出現水腫、高血壓、糖尿病、胃出血等副作用;亦有人發現皮膚出現紅疹或痕癢時,在對病情仍一知半解、不知是紅疹抑或真菌感染時,便自行購買並使用含有類固醇的藥膏,可能會令真菌感染情况更嚴重。
鑑於上述風險,王醫生提醒,若要使用類固醇,務必遵從醫生的處方正確地使用,千萬不要自行更改劑量,藥物用完後也不應自行到藥房配藥。此外,定期覆診亦很重要,因為醫生會定期就患者的病情進展,以及服用類固醇後有否出現副作用等情况作評估,決定是否需要繼續處方同款或其他種類的類固醇或其他藥物。對於需要長期服用類固醇藥物的患者,例如曾接受器官移植的人士,醫生則會定期檢查他們體內有否潛在病毒,或是否屬於乙型肝炎帶菌者,以決定需否處方抗病毒藥以遏止病毒。若患者能配合醫生的監察並遵從醫囑,即使需要使用類固醇,出現副作用的機率也較低。
相關閲讀:睡得好嗎?|每晚有進入深層睡眠嗎?醫生教你5件事建立良好睡眠習慣 有助增強免疫力、整理記憶、情緒
人造類固醇知多啲

系統性類固醇 | 局部性類固醇 | |
原理 | 讓類固醇直達血液循環系統,使用劑量一般較高 | 讓類固醇只停留在局部發炎的地方,減少被吸收至血液循環系統的分量,從而較少副作用及降低風險。 |
醫療用途 (部分例子) | ‧嚴重氣管發炎 ‧幼童受病毒感染出現急性獅吼症 ‧風濕病科疾病,如類風性關節炎、紅斑狼瘡症 | 常見用於過敏疾病,例如哮喘、過敏性鼻炎、濕疹等 |
使用類固醇注意事項 | ‧不應自行購買類固醇藥物,以免影響病情或致不必要的副作用 ‧務必遵從醫生處方正確使用,切勿自行更改劑量/配藥 ‧按時覆診,由醫生評估患者病情和服用類固醇後出現的副作用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