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鬼祟攞命 重整生活 全方位監控

慎吃勤動——大部分高血壓患者都沒有徵狀,需要主動量度才知道血壓是否正常。健康飲食勤運動,根據醫生指示定時服藥,都有助控制血壓。(ratmaner、coffeekai@iStockphoto,模特兒與文中提及疾病無關)
【明報專訊】編按:香港人生活繁忙,不少人因而忽略個人健康、疾病預防及控制的意識。
香港65至84歲的人口中有64.8%患有高血壓。治療高血壓,需要長期作戰,病人要從自我監察、認識和管理藥物、調節生活和飲食習慣多方入手,預防高血壓引起的慢性腎病、中風、冠心病及心臟衰竭等嚴重併發症。
個案
不「聽話」患者 血壓爆燈 心臟病發
我叫阿萍,是一個家庭主婦,這幾個月對於我而言,好像比1年更長。回想4個月前,當我一邊在廚房做飯,一邊等着丈夫阿明回家時,手機響起,來電顯示一個陌生號碼,接過電話,從此生活就變得不一樣了!
是醫院的來電通知我,阿明在回家路上突然胸口劇痛、無故昏厥暈倒,被送往醫院,情况非常嚴重。我腦海頓時一片空白,全身發抖,在電話再三與護士確認是丈夫的名字及資料後,便除下圍裙趕往醫院。
阿明(50歲)一直有吸煙習慣,縱使我不斷勸他戒煙,卻未能成功。20多年前他在內地設廠經營橡膠生意,大部分時間留在內地,每星期只回港兩天。因為工作關係,較多應酬,他經常飲酒,飲食不節制,最愛吃醃製食物,嫌健康食物淡而無味,而且甚少進食蔬果。他在10年前一次感冒求醫時被診斷患有高血壓,但因為忙於工作,他沒有定時覆診。由於他平日沒有任何不適,大部分時間都甚少服用血壓藥,只在感到頭暈或頭痛時,才自行到藥房購買血壓藥服用。
心臟兩條主要血管90%阻塞
到達醫院見到阿明的樣子非常疲累,神志模糊,真令人擔心。主診醫生解釋阿明入院時的血壓遠遠超出標準,初步檢查發現他患有急性心肌梗塞,俗稱心臟病,需要立即接受心臟導管檢查。結果發現阿明有兩條心臟的主要血管有90%阻塞,需要立即安排「通波仔」手術。非常感恩,手術挽回阿明的生命,渡過危險期,漫長的一天終於過去。我暫鬆一口氣,但每次家裏的電話響起我都惶恐不安。
經過約兩星期治療,阿明情况漸趨穩定,醫生建議他出院,並安排他定期回醫院接受早期的心臟復康訓練。
這段日子度日如年,我經常在醫院及家中來回,忙得透不過氣,幸好有家人支持,給予安慰及鼓勵才得以熬過。雖然阿明今次幸運地撿回一命,但往後康復的路仍很漫長。只怕他過了一段時間便回復過往不健康的生活模式,心臟病再次復發。

嚴重併發症——疏忽處理高血壓,會引致嚴重併發症,包括慢性腎病、中風、冠心病及心臟衰竭。(Pamela Moore@iStockphoto) 高危:不良飲食、肥胖、煙酒、家族史
高血壓患者大多無病徵
繁忙的生活往往令人忽略個人健康、疾病預防及控制的意識。人稱高血壓為隱形殺手,實在非常貼切,因為大部分高血壓患者都沒有徵狀,需要主動量度才知道血壓是否正常。以成人來說,若收縮壓持續處於140mmHg或以上,或舒張壓持續處於90mmHg或以上 ,便是患上高血壓。
併發腎病、中風、冠心病
據衛生署2014/15年度人口健康調查顯示,15至84歲人士從自述或在身體檢查時,量度發現患有高血壓的總患病率為27.7% (女性25.5%,男性30.1%),其中47.5%在人口健康調查前未被確診。高血壓的總患病率隨年齡增長而持續上升,比例由15至24歲的4.5%,上升至65至84歲的64.8%。
研究證明超過90%的高血壓個案沒有明確病因,一些高危因素包括攝取過多鹽分、肥胖、靜態生活模式、吸煙、飲酒過量、睡眠不足、壓力、高血壓家族史等,因此,均衡和低鹽的飲食、恆常運動、保持適中體重、戒煙、避免飲酒和處理壓力,均有助預防高血壓。疏忽處理高血壓及不良的生活習慣,會引致嚴重併發症,包括慢性腎病、中風、冠心病及心臟衰竭。若在確診初期能認真處理高血壓問題,可減低往後出現併發症的風險。
左文的個案正是地區康健中心的服務對象之一。即將在葵青區開展首間地區康健中心,目的包括:
- 加強公眾對疾病預防的意識
- 提升公眾對個人健康管理的能力
- 及早診斷並治療慢性疾病
- 為慢性病患者提供疾病管理知識及支援
鑑於現時不少上班族工作時間長,為讓更多有需要人士能夠使用地區康健中心的服務,中心將提供每星期6天,每天10小時的服務(早上10時至晚上8時),以方便市民。
文:蔡宇思醫生(食物及衛生局基層醫療健康辦事處長)
編輯:梁小玲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文章:
- 紅斑狼瘡症|女性患者居多 常見症狀皮膚出紅疹 嚴重可影響心臟、腦部器官 治療後可否懷孕?醫生解構風險
- 【中風可以預防嗎?】三高: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糖、壓力大易誘發 注意小中風病徵 做好3件事減中風機會
- 【新冠疫苗】科興疫苗臨牀有效率由50.38%提升至70% 許樹昌:僅逾千人參與測試 數據太混亂
- 【新冠肺炎】本港兩周確診逾660宗本地個案 油麻地、深水埗、九龍城佔多 梁子超:疫情響反彈警號
- 【新冠肺炎】油麻地小區再增強制檢測大廈 梁子超:三大高危因素重疊 疫情急速反彈信號 專家指源頭不明佔20至50%仍高企
- 【新冠肺炎】油尖旺區確診個案續增 碧荷樓、新填地街唐樓渠管傳播病毒問題多?測量師:喉管設計、接駁不達標、無U形隔氣(附強制檢測大廈名單)
- 【新冠肺炎】油尖旺區過去一周確診急升逾兩倍 新填地街唐樓累計27人感染 張竹君憂喉管造成播毒(強制檢測大廈新增名單)
- 【爆拆】皮膚乾燥痕癢兼洗手搓手 出現龜裂易誘發細菌感染 皮膚科醫生建議:潤膚預防皮膚敏感7個貼士
- 耳念珠菌跟念珠菌有什麼關係?感染途徑、治療和預防方法? 醫生拆解耳念珠菌常見5大問題
- 【新冠肺炎】豐澤樓污水樣本有新冠病毒 再強制檢測增3患者現病徵 徐德義:過去1星期本地源頭不明個案佔27%
【明報專訊】編按:香港人生活繁忙,不少人因而忽略個人健康、疾病預防及控制的意識。
香港65至84歲的人口中有64.8%患有高血壓。治療高血壓,需要長期作戰,病人要從自我監察、認識和管理藥物、調節生活和飲食習慣多方入手,預防高血壓引起的慢性腎病、中風、冠心病及心臟衰竭等嚴重併發症。
個案
不「聽話」患者 血壓爆燈 心臟病發
我叫阿萍,是一個家庭主婦,這幾個月對於我而言,好像比1年更長。回想4個月前,當我一邊在廚房做飯,一邊等着丈夫阿明回家時,手機響起,來電顯示一個陌生號碼,接過電話,從此生活就變得不一樣了!
是醫院的來電通知我,阿明在回家路上突然胸口劇痛、無故昏厥暈倒,被送往醫院,情况非常嚴重。我腦海頓時一片空白,全身發抖,在電話再三與護士確認是丈夫的名字及資料後,便除下圍裙趕往醫院。
阿明(50歲)一直有吸煙習慣,縱使我不斷勸他戒煙,卻未能成功。20多年前他在內地設廠經營橡膠生意,大部分時間留在內地,每星期只回港兩天。因為工作關係,較多應酬,他經常飲酒,飲食不節制,最愛吃醃製食物,嫌健康食物淡而無味,而且甚少進食蔬果。他在10年前一次感冒求醫時被診斷患有高血壓,但因為忙於工作,他沒有定時覆診。由於他平日沒有任何不適,大部分時間都甚少服用血壓藥,只在感到頭暈或頭痛時,才自行到藥房購買血壓藥服用。
心臟兩條主要血管90%阻塞
到達醫院見到阿明的樣子非常疲累,神志模糊,真令人擔心。主診醫生解釋阿明入院時的血壓遠遠超出標準,初步檢查發現他患有急性心肌梗塞,俗稱心臟病,需要立即接受心臟導管檢查。結果發現阿明有兩條心臟的主要血管有90%阻塞,需要立即安排「通波仔」手術。非常感恩,手術挽回阿明的生命,渡過危險期,漫長的一天終於過去。我暫鬆一口氣,但每次家裏的電話響起我都惶恐不安。
經過約兩星期治療,阿明情况漸趨穩定,醫生建議他出院,並安排他定期回醫院接受早期的心臟復康訓練。
這段日子度日如年,我經常在醫院及家中來回,忙得透不過氣,幸好有家人支持,給予安慰及鼓勵才得以熬過。雖然阿明今次幸運地撿回一命,但往後康復的路仍很漫長。只怕他過了一段時間便回復過往不健康的生活模式,心臟病再次復發。
高危:不良飲食、肥胖、煙酒、家族史
高血壓患者大多無病徵
繁忙的生活往往令人忽略個人健康、疾病預防及控制的意識。人稱高血壓為隱形殺手,實在非常貼切,因為大部分高血壓患者都沒有徵狀,需要主動量度才知道血壓是否正常。以成人來說,若收縮壓持續處於140mmHg或以上,或舒張壓持續處於90mmHg或以上 ,便是患上高血壓。
併發腎病、中風、冠心病
據衛生署2014/15年度人口健康調查顯示,15至84歲人士從自述或在身體檢查時,量度發現患有高血壓的總患病率為27.7% (女性25.5%,男性30.1%),其中47.5%在人口健康調查前未被確診。高血壓的總患病率隨年齡增長而持續上升,比例由15至24歲的4.5%,上升至65至84歲的64.8%。
研究證明超過90%的高血壓個案沒有明確病因,一些高危因素包括攝取過多鹽分、肥胖、靜態生活模式、吸煙、飲酒過量、睡眠不足、壓力、高血壓家族史等,因此,均衡和低鹽的飲食、恆常運動、保持適中體重、戒煙、避免飲酒和處理壓力,均有助預防高血壓。疏忽處理高血壓及不良的生活習慣,會引致嚴重併發症,包括慢性腎病、中風、冠心病及心臟衰竭。若在確診初期能認真處理高血壓問題,可減低往後出現併發症的風險。
左文的個案正是地區康健中心的服務對象之一。即將在葵青區開展首間地區康健中心,目的包括:
- 加強公眾對疾病預防的意識
- 提升公眾對個人健康管理的能力
- 及早診斷並治療慢性疾病
- 為慢性病患者提供疾病管理知識及支援
鑑於現時不少上班族工作時間長,為讓更多有需要人士能夠使用地區康健中心的服務,中心將提供每星期6天,每天10小時的服務(早上10時至晚上8時),以方便市民。
文:蔡宇思醫生(食物及衛生局基層醫療健康辦事處長)
編輯:梁小玲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文章:
- 紅斑狼瘡症|女性患者居多 常見症狀皮膚出紅疹 嚴重可影響心臟、腦部器官 治療後可否懷孕?醫生解構風險
- 【中風可以預防嗎?】三高: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糖、壓力大易誘發 注意小中風病徵 做好3件事減中風機會
- 【新冠疫苗】科興疫苗臨牀有效率由50.38%提升至70% 許樹昌:僅逾千人參與測試 數據太混亂
- 【新冠肺炎】本港兩周確診逾660宗本地個案 油麻地、深水埗、九龍城佔多 梁子超:疫情響反彈警號
- 【新冠肺炎】油麻地小區再增強制檢測大廈 梁子超:三大高危因素重疊 疫情急速反彈信號 專家指源頭不明佔20至50%仍高企
- 【新冠肺炎】油尖旺區確診個案續增 碧荷樓、新填地街唐樓渠管傳播病毒問題多?測量師:喉管設計、接駁不達標、無U形隔氣(附強制檢測大廈名單)
- 【新冠肺炎】油尖旺區過去一周確診急升逾兩倍 新填地街唐樓累計27人感染 張竹君憂喉管造成播毒(強制檢測大廈新增名單)
- 【爆拆】皮膚乾燥痕癢兼洗手搓手 出現龜裂易誘發細菌感染 皮膚科醫生建議:潤膚預防皮膚敏感7個貼士
- 耳念珠菌跟念珠菌有什麼關係?感染途徑、治療和預防方法? 醫生拆解耳念珠菌常見5大問題
- 【新冠肺炎】豐澤樓污水樣本有新冠病毒 再強制檢測增3患者現病徵 徐德義:過去1星期本地源頭不明個案佔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