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WFH長期低頭致頸生富貴包? 骨折風險增七成 窒礙腦供血
【明報專訊】留家抗疫,養出「富貴包」?在家工作姿勢不當,加上不停「煲劇」打發時間,頸部長時間前彎盯緊手機或電腦屏幕,久而久之,頸背生出一個「大包」,俗稱「富貴包」或「水牛肩」。
姿勢不良、肥胖、荷爾蒙失調、濕氣積滯,都可引起頸椎出現「大包」!若延誤治療,物理治療師指出,年長患者將來有骨折的風險增加70%;中醫則指會增加肩周炎、手部麻痹、肩部肌肉勞損,甚至影響腦部供血。
「富貴包」指兩肩之間近頸部形成的脂肪塊,骨科專科醫生何嘉棋表示,它可由多種原因引起,主要是頸椎、肥胖、荷爾蒙問題。正常的脊骨,頸椎和腰椎稍微前凸,胸椎則略為後凸,屬正常弧度,「但疾病或姿勢問題會令頸椎向前,看起來慵懶的樣子」。
肥胖、骨質疏鬆種禍根
隨年紀增長,骨質漸漸流失,骨骼強度下降,身軀不自覺彎腰前傾,都會造成類似富貴包。另一個原因是姿勢不良,經常低頭看平板電腦、手機,加上缺乏運動令頸肌肉減弱,久而久之便出現頸部往前彎的問題。尤其是四五十歲中年人,同時開始面對骨質疏鬆的問題,估計將來更多年長一輩有富貴包。
除此之外,肥胖人士的頸背可能堆積脂肪;而荷爾蒙失調導致肥胖,患者軀體肥胖,但四肢纖瘦,屬於中央肥胖。部分人士因長期服用類固醇,或腦下垂體、腎上腺腫瘤,過度分泌皮質醇,導致庫欣氏症候群,徵狀包括月亮臉、富貴包、高血壓、中央肥胖等。
治療方法需要找出原因對症下藥,包括詢問病史、用藥紀錄,以X光檢查骨頭、抽血檢查荷爾蒙水平、磁力共振腦部檢查等。何嘉棋舉例,假如是受類固醇藥物影響,需在醫生指引下停服。而「低頭族」姿勢不良,導致頭部前傾,則可透過物理治療強化肌肉,令患者可以挺胸收腹;伸展和強化肌肉運動可在物理治療師指示下鍛煉。
因姿勢不良引起的富貴包,可透過運動改善或預防。註冊物理治療師歐陽健引述2010年刊登於The Journal of Orthopaedic and Sports Physical Therapy的文獻,年長患者將來有骨折的風險增加70%,與年齡或先前的骨折無關。歐陽健介紹4個鍛煉動作,伸展和強化相關肌肉。
中醫貼士:大椎穴不通 百病纏身
從中醫角度,富貴包位置正好在大椎穴。仁濟醫院葵青區中醫診所註冊中醫魏雪瑩表示,大椎穴又名百勞穴,意指其穴能補虛治勞,所牽涉經絡包括:督脈、膀胱經、大腸、小腸、三焦經、膽經和胃經。大椎穴位於第7頸椎棘突下凹處,主要有升陽、益氣、退熱、補虛等作用,不但能鎮靜神經,亦可以瀉全身之熱及消炎功效,還可改善肺功能。
當大椎穴出問題,會怎樣?魏雪瑩解釋,由於頸部是身體連接大腦的一個重要通道,假如陽氣淤塞,氣血不能通往頭部,阻礙全身陽氣通暢及氣血功能,會引起頭暈、頭痛、失眠、健忘等。大椎穴瘀堵除了導致氣血虧虛,同時會造成左右肩氣血不通,增加肩周炎、手部麻痹、肩部肌肉勞損等風險。
針灸鬆深層肌
治療方面,因為每個患者體質不一樣,所以治療方法都不一樣。主要處理手法包括:針灸、拔罐、推拿。針灸主要利用入侵性方法,促進血液循環,放鬆深層肌肉,達到修復筋膜肌肉的作用。針對不同情况,在富貴包位置上取穴或圍刺。若是不良姿勢及生活習慣,影響氣血流動,陽氣不能升發到頭部,不能化解水濕,痰濕內困所致的富貴包,可以選擇火針治療。
拔罐可以因應情况選用普通拔火罐或者刺絡拔罐,氣血虛弱或痰濕內阻,病情較輕患者可用拔火罐,放鬆患處附近肌肉,改善血液循環。瘀血內阻患者可以在富貴包位置上先點刺放血,然後再拔罐。
初發按摩可消除
推拿治療,主要針對頸部脂肪積聚源於氣血不通,而按摩能夠疏通氣血,所以初發的富貴包可用按摩方式消除,平時可以指尖循環打圈按摩,拍打肩頸兩側刺激肌肉,促進血液循環。
另外,在大椎穴艾灸、貼膏藥等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消腫祛瘀、通經絡、祛濕祛寒,改善身體血液循環,防止富貴包愈來愈大。惟高血壓、心臟病患者不適合艾灸。配合內服中藥,調理體質,達到相輔相成效果。
熱毛巾敷後頸
日常生活也可加以配合,用熱毛巾熱敷後頸,通過熱敷促進血液循環。魏雪瑩提醒,看手機、電腦時頭部不宜過低,盡量將屏幕抬高至視線水平,平時多做運動、多活動頸椎和手腳,並減少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
富貴包對健康影響深遠,但是不難治療,因此不應延誤醫治,愈早治療效果愈好。由於富貴包有年輕化的趨勢,家長可從小訓練子女正確站姿和坐姿,及早預防,以免事態嚴重,影響腦部供血或者身體活動能力才處理。
文:李祖怡
編輯:林曉慧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你還在戴口罩是焦慮?習慣?羊群心理?分析3大重要因素(醫賢心事)
- 了解失眠7大成因 注意睡眠衛生Do’s and Don’ts 解決輾轉難眠之苦
- 【難懷孕】每6對夫婦1對有不育問題 按摩肚臍下3寸關元穴 改善男士精子健康(養生帖)
- 【世界肥胖日】有效管理體重 飲食為重要關鍵 (衛生處方)
- 打網球拉傷肩膊不能發力舉高手?原來旋轉肌腱撕裂 手術修補(醫路同行)
- 【痛症】補充維他命B改善麻痺刺痛?過量攝取B1、B6、B12加重腎負荷
- 【甩骱】菠蘿蓋兩次脫位 復脫機率近100% 7類人士注意 慎防膝關節老化、膝痛
- 骨質疏鬆症增骨折風險 補鈣飲食知多啲 附高鈣食譜 (食得smart)
- 【失眠】 蛋白質+碳水化合物 食出好睡眠質素?教你滅壓 放鬆練習改善抑鬱焦慮
- 【新冠康復者】轉陰或退燒後有口乾、疲倦、胃口差 雪梨清熱 不同體質配搭南北杏、川貝、蘿蔔(養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