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
|
古方「獨參湯」 合體弱人士
蘇子謙(鄧安琪攝)
除了用於有心臟問題的患者,人參亦可單味處方,適合臨終病人飲用。香港大學臨牀腫瘤學系臨牀助理教授兼註冊中醫蘇子謙表示,人參益氣,補充能量,因此古書記有「獨參湯」一名方,單味把人參燉煮成湯,供身體虛弱、不能進食的病人服用,如臨終病人。他指出,相較紅參及花旗參,白參性味較平和,因此處方獨參湯時多會選用白參。
抗癌功效 缺乏臨牀實證
人參既可急救,亦可用於臨終病人身上,予人有神藥之感。近年更有人標榜它具抗癌功效,不但能紓緩化療後不適,更可縮小腫瘤。到底人參治癌是真是假?
蘇子謙表示,不少細胞及動物實驗顯示人參內含抗癌物質。2017年韓國一份研究指出,細胞實驗顯示人參含人參皂苷元素,能抑制癌細胞生長。近年免疫療法興起,人參更常用在肺癌、腎癌、黑色素瘤等癌症患者身上,一份2012年韓國研究綜合多項細胞研究結果指,人參能刺激T細胞繁殖,配合免疫治療,可偵測及攻擊癌細胞。
然而,人參治癌功效缺乏臨牀實證。蘇子謙指出,現時具代表性、有關人參的臨牀研究數目不多,其中一份約10年前的內地研究,安排33名正接受化療的肺癌患者,服食含人參、五味子、麥冬等成分的複方中藥「生脈散」。結果顯示,服用生脈散組別存活年期較長,平均為13個月,較另一個只接受化療、沒有服食生脈散組別長4個月。
但蘇子謙指出,以上臨牀研究樣本數目不足,加上研究對象服用的生脈散為複方藥物,包含其他中藥,因此不能證實單味服用人參有助抗癌。他又指,研究於約10年前進行,當時主要以化療醫治肺癌,但現時肺癌病人可選擇標靶及免疫療法,人參配搭最新療法的藥效,未有研究能提供參考。
(明報製圖)
配合化療提升正氣 紓緩不適
儘管人參治癌未具臨牀實證,中醫仍會為部分癌症病人處方人參。蘇子謙表示,醫生會視乎病人癌症期數及身體狀况,決定會否處方人參。他舉例指,治療癌症病人時,多用上白花蛇舌草、半枝蓮等中藥來攻擊癌細胞,但它們性味苦寒,部分體弱病人會加重虛寒,出現畏寒、不斷出汗等問題。針對以上情况,中醫會同時處方人參,為畏寒氣弱的病患補氣,「有些患者接受化療及電療後,身體十分虛弱,處方很強的抗癌中藥,病人身體不能承受。所以有時會加入人參,發揮平衡作用」。他表示,對比攻擊癌細胞,人參功效多用於配合化療,「主要作用是提升正氣、益氣,讓病人的身體先恢復強壯」。
知多啲:熱性體質忌紅參 寒性不合花旗參
中醫表示,需視乎癌症病人體質來處方人參,如體感偏熱,宜進食偏涼補陰的花旗參。(FatCamera@iStockphoto,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文中提及疾病無關)
人參種類繁多,主要可分為白參、紅參及花旗參三大類別,不同類別皆有不同性味。蘇子謙表示,白參性味平和,紅參性味偏溫可補陽氣,花旗參則偏涼補陰。根據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網站,人參主要產於吉林、遼寧、黑龍江等地,製法有所不同;白參會以沸水燙煮片刻,浸於糖汁再曬乾,而紅參會以高溫蒸至全熟,乾燥後再壓成方柱狀。
人參有不同類別,性味有不同,如紅參(左)性味偏溫可補陽氣,花旗參(右)性味偏涼補陰。(beemore、WEKWEK@iStockphoto)
癌症病人應服用哪款人參?程劍華表示需視乎體質,假如病人陰虛,體感偏熱,較適宜進食偏涼補陰的花旗參。他指出,按照中醫傳統,癌症為熱病,病人不宜服食紅參、高麗參等偏熱溫補藥材;但據他臨牀觀察,部分末期癌症病人的身體過於虛弱,服用偏溫藥材後,反而更有療效。
程劍華舉出其中一例子,多年前曾接觸一名胰腺癌患者,腫瘤大如拳頭,心、腹及腎功能衰竭,心跳速率每分鐘只有40多次,更曾有數次停頓。他分析,病人全身水腫,影響心肺功能,故處方人參、附子、麥冬、五味子等偏溫藥材,溫陽利水;病人服用5天後,病情明顯好轉,心跳即有所提高。
文:鄧安琪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電郵/feature@mingp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