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紋痛勿忽視 中醫:胸痹心痛4成因 長者陽氣不足天冷易誘發 痰濕肥胖注意三高

分享此內容:

【明報專訊】冠心病是常見都市殺手。一旦心肌梗塞,心臟無法將血液泵往全身,搶救不及會對身體造成不可逆轉的破壞,甚至致命。在心肌梗塞發生之前,有患者會反覆出現胸口憋悶、重壓感,可放射到下顎、肩、背、上肢,甚至引起呼吸困難,症狀在體力勞動或劇烈運動時加重。這個病徵就是心絞痛,在中醫稱為「胸痹」或「胸痹心痛」。

心紋痛勿忽視 中醫:胸痹心痛4成因 長者陽氣不足天冷易誘發 痰濕肥胖注意三高
(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文中提及疾病無關,PonyWang@iStockphoto)

中醫稱心紋痛為胸痹心痛 4成因:陽虛、痰阻、氣滯、血瘀

胸痹一症比較詳細記載是漢代張仲景《金匱要略》,認為「陽微陰弦,即胸痹而痛」,指出陽氣衰敗,令陰寒偏盛窒礙氣血運行,會導致「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氣」、「胸中氣塞」、「不得臥,心痛徹背」、「胸滿,脅下逆搶心」等症狀。對於胸痹治療,《金匱要略》提出要溫陽祛寒、行氣、化痰濁,這樣的思路在今時今日仍具有指導意義。

陽虛、痰阻、氣滯、血瘀是臨牀上常見胸痹成因,當氣血運行不暢,或陰寒、痰濁凝聚令胸陽痹阻,便會導致不通則痛。產生胸悶如窒、疲乏、呼吸困難等不適,輕則僅在體力勞動時出現,重則在平日休息狀態下亦可見。治療方面可通過溫陽驅寒、化痰、行氣、活血化瘀的方法,有助行血通脈,溫經宣痹。根據臨牀辨證,不同體質的人,其調治策略有不同側重。


相關閲讀:養和質子治療中心全面運作 料每年為逾400乳癌、前列腺癌、兒童癌病等患者 精準對付癌細胞

不同體質調理治療策略有不同

‧陽虛寒多 長者常見 天冷易誘發

常見於老年人,由於陽氣不足,陰寒凝結,寒主收引,令血脈推動無力,容易窒礙氣血運行,造成瘀滯。如果本身冠狀動脈比較狹窄,陽虛寒多的失調會較易令血液運行受阻。患者常見症狀包括畏寒肢冷、面色蒼白、氣喘乏力、心悸頻作(類似西醫的心律不整),心痛發作時突然感到心痛如絞,痛徹肩背,每於天氣寒冷或感受風寒後容易誘發。治療方面需要溫陽祛寒、宣通心陽,常用如桂枝、薤白、細辛等藥性辛溫,有補陽、宣通作用的中藥。

‧痰濕蘊結 患者多膽固醇、血脂異常

多見於飲食不節、體重超標的壯年人,臨牀上這類患者多有膽固醇超標、血脂異常,容易出現動脈粥樣硬化及形成斑塊,使血管變窄,血液循環受阻。嗜食肥甘厚味,缺乏運動鍛煉的生活形態,容易造成痰濕積聚、氣虛、脾胃運化欠佳的失調。當痰濁上犯心胸,氣機不暢,心陽遏阻,便會出現胸痹症狀。隨痰濕持續積聚,胸悶氣緊症狀可反覆出現,而且胸痹發作會愈來愈頻密,程度愈來愈嚴重。除胸痹外,患者其他表現還包括痰多、身重、體形肥胖、舌體腫脹胖大、舌苔厚膩等。治療方面宜選用溫性藥物通陽泄濁、豁痰宣痹,常用中藥如瓜蔞實、半夏、石菖蒲等。

‧氣機鬱滯 憋悶感可擴至腋下

多見於情志不舒、經常鬱鬱寡歡之人。情志不暢,會導致肝失疏泄,妨礙氣機正常升降出入。當氣機鬱滯,血脈不運,便會形成胸痛、胸悶、呼吸不暢。證屬氣滯的胸痹,患者常感胸口隱隱作悶作痛,甚則憋悶感覺可擴展至腋下兩脅位置,症狀可在情緒鬱悶時加重。除此之外,患者還可見胃氣脹、食慾不振、經常哀聲嘆氣等。治療方面,需要疏肝理氣、活血通絡,使氣機暢通從而促進血脈暢行,常用中藥有厚樸、枳殼、柴胡等。

心紋痛勿忽視 中醫:胸痹心痛4成因 長者陽氣不足天冷易誘發 痰濕肥胖注意三高
情志不舒,鬱鬱寡歡的人,出現氣機鬱滯,血脈不運,會形成氣滯性胸痹。(amenic181@iStockphoto)

‧瘀血停聚 激動、勞累、入夜加重

多見於平日操勞過度,或有傷患病史的人。由於傷患積瘀未消,或操勞耗傷氣血,都會使血行不暢,造成瘀滯。因心血瘀阻而引致胸痹的特點,是心胸疼痛位置固定,呈針刺痛,可痛徹肩背,每於情緒激動、勞累,或入夜後加重。患者的其他表現,包括唇舌紫暗有瘀斑、皮膚黧黑粗糙、舌色紫暗、舌面上或舌底有瘀斑瘀點等。

治療因血瘀而引起的胸痹,需要活血化瘀、溫經通脈,常用中藥包括桃仁、紅花、丹參等。

注意保暖 預防寒凝心脈致胸痹

胸痹後果可大可小,患者絕對不可掉以輕心。一旦發現在運動或體力消耗時出現胸口翳悶、呼吸困難時,建議應盡早求醫接受診治。對無即時危險,毋須馬上接受如「通波仔」手術的冠狀動脈狹窄或動脈粥樣硬化患者來說,一方面宜積極控制「三高」,另一方面宜調整體質,並堅持養生調攝,至少要做到穩定病情。中醫認為胸痹的成因眾多,臨牀上以陽虛和痰濁多見。一些宣稱有活血化瘀、「通血管」作用的中成藥如三七(田七)、地龍、丹參等,或西藥抗凝血藥物(薄血丸),都未必對所有出現胸痹問題的患者有效,市民大眾千萬不要過分迷信,以免耽誤病情。要有效改善胸痹病情,必須辨證施治,對證用藥。

心紋痛勿忽視 中醫:胸痹心痛4成因 長者陽氣不足天冷易誘發 痰濕肥胖注意三高
預防胸痹,要積極控制「三高」。(Tatomm@iStockphoto)

要預防胸痹或改善胸痹的病情,除了老生常談的避免暴飲暴食,節制肥膩多油的食物,適量運動,充足睡眠,戒煙酒,放鬆減壓,維持合適體重,控制「三高」外,較有中醫特色的養生調攝建議是要注意保暖防寒,尤其是針對陽氣不足,全身整體機能下降的長者而言。他們要避免吹風受寒,並要戒吃寒涼生冷的食物和飲料,保持身體暖和,陽氣充足,身心機能活躍,有助預防因寒凝心脈而導致胸陽痹阻的問題。


相關閲讀:【頭頸癌】留意4大警號 口腔癌、喉癌較常見 及早治療提高存活率

文:邱宇鋒(註冊中醫)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health.mingpa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