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港大「糖心易測」App助評估糖尿風險 年齡BMI血壓關係發病率
糖尿病病徵不明顯,不少患者出現併發症才確診。香港大學醫學院發現,以年齡、身高體重指數(BMI)、血壓愈高,推算簡易糖尿病評分(NDS)會愈高,高風險者的糖尿病發病風險,是低風險者的三倍,計算這評分有效篩查隱形糖尿病人,現推出流動應用程式助評估。
港大醫學院研究團隊1995年開展香港心血管疾病風險因素普查(CRISPS),並把2609名沒已知糖尿病的參加者數據納入今次研究,以身高體重指數、年齡、血壓計算出NDS,三者愈高,NDS則愈高分,滿分50分,NDS達28分或以上的高風險者隨後的糖尿病發病風險,是NDS低於28分的低風險者三倍,而且NDS愈高,其糖尿病愈早病發,NDS達28分或以上屬高風險者,每5人就有一人確診糖尿病。
研究再為1984名鑑定為無糖尿病的參加者作20年跟進,389人後來確診糖尿病。而在1995/96年NDS低於28分的低風險者,5年後病發率為1.5%,對比NDS達38分或以上的最高風險群發病率達9.2%,反映NDS愈高分,糖尿病愈早病發。至於20年後,當初NDS屬28分以下者的發病率約11.6%,而評分28分或以上者的發病率則高約兩倍,達33.7%。
下載「糖心易測」App計算評分評估患病風險
研究團隊新推出流動應用程式「糖心易測」供用戶自行計算NDS,可於Apple App Store或Google Play Store免費下載。港大內科學系內分泌及糖尿科名譽臨牀副教授胡裕初表示,NDS達28分或以上,應按分數每一年至三年作血液檢驗,28分以下者可下戴「糖心易測」定期計算NDS作評估,並提醒NDS低於28分的低風險者中,亦會有低於3%因沒做口服葡萄糖耐量測試(OGTT)而錯過診斷。
港大內科學系內分泌及糖尿科臨牀助理教授李智豪表示,全球大約每11人就有一人患糖尿病,一半因病徵不明顯而未被診斷,待出現併發症才被確診。李智豪稱,35歲或以上的人患糖尿風險,是25至34歲組別者的2至8倍,超重或肥胖者患糖尿病風險較體重指標正常者增約2至6倍,高血壓者患糖尿病的風險是血壓正常者的約兩倍。
港大內科學系講座教授林小玲表示,根據1995年普查數據,9.8%港人患糖尿病,但港人生活方式已改變,故去年12月已啟動做一項新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因素普查,收集最新數據,料2024年完成。
- 【腳痛】常穿高跟鞋人字拖 拉扯腿神經招刺痛麻痹 理想鞋跟高度?(談痛說情)
- 【減脂增肌妙法】生酮、低糖戒碳水化合物無助增肌?營養師教路負重訓練前後飲食須知
- 睇片健身學瑜伽減肥增肌? 醫生提醒網上影片忌盡信 運動要適當適量
- 【祛濕】夏天濕氣重人乏力 少食甜點生冷 3招祛濕調養脾胃不適(附藥膳調理湯水。養生帖)
- 【腰背痛】盆骨力量不足引致?教你3A訓練強化臀大肌 加強支撐盆骨周邊組織(好zone動)
- 阿基里斯跟腱在哪?跟腱斷裂原因?術後護理、復康訓練4階段
- 【世界手部衞生日】潔手七式 你我要識 (衛生處方)
- 【步行運動】間歇式步行助減肥 倒後行練平衡 4種步行變奏 研究:日行4400步死亡率跌41%
- 【糖尿病人外遊注意】更頻密驗血糖?出發前、旅遊期間要做足準備(附手提行李清單一覽)
- 【腰背痛】訓練內層核心肌群 向BB學習 手腳朝天胸式腹式呼吸並用(談痛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