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部分精神病患病識感弱,自覺無病,拒絕求醫。作為患者親友,如何處理?
歐陽國樑表示,思覺失調、精神分裂等精神病患因腦內分泌不正常,產生幻覺及幻聽,分不清真假,欠缺病識感,「對病人來說,那些幻覺是絕對真實的東西」。他指出,除了出現幻覺及幻聽的病人,部分嚴重抑鬱症患者情緒十分低落,出現自殺念頭,他們的腦海被「了結生命便是最好的選擇」的想法長期佔據,致病識感較弱。
身邊人有病不求醫,或否認自己有病,家人或會與其爭辯,甚至強迫病人入院。歐陽國樑表示,以上做法未必合宜,家人應避免爭論,亦毋須認同病人想法,以免令病人深陷負面思緒。他建議,如病人曾在醫院求診,家屬可聯絡醫院求助,與醫護人員商討治療方案;如病人未曾求診,家屬可撥打坊間協助精神病患及家屬的熱線。
如果病人願意求診,歐陽國樑提醒,家屬需確保醫護人員獲得充足資訊;因為病人病識感弱,未必完全交代到自己情况,甚至隱瞞病情。建議家屬預先寫信予門診,或私下約見醫生,清晰交代病人的病况。
■精神健康支援熱線
懷疑家人精神健康出問題,不知如何支援?不妨找人傾傾。
醫院管理局24小時精神科熱線:2466 7350
利民會即時通:3512 2626
思覺失調服務計劃(EASY):2928 3283
扶康會精神健康諮詢專線:8100 5555
浸信會愛羣精神健康諮詢熱線:2535 4135
專題系列文章
- 9款沐浴球檢出低濃度致敏香料 5款含小物沒警告 消委會:幼童或誤吞致窒息風險
- 可吸入懸浮粒子PM10 / 微細懸浮粒子PM2.5對人體有什麼影響?
- 研究:逾10%女童缺鐵致貧血 鐵儲備不足增注意力受損風險
- 【照顧者】調查:受訪八成女性 逾半每周照顧21小時 護老者四成「高負荷」有抑鬱焦慮
- 八成中學生日花最少兩小時用電子屏幕作娛樂 衛生署:長用損健康
- 【世界防癆日】預防結核你要知 攜手應對結核病(衛生處方)
- 【精神健康】調查:23%DSE考生自評「極大壓力」七成傾向獨自減壓
- 調查:96%受訪者牙齒酸蝕 徵狀:牙齒變細變黃或崩缺「以酸代甜」飲食料元兇
- 母乳庫兩月逾百捐贈者集300升 母乳含抗體、免疫因子 保護嬰兒免受感染
- 【三高】慢病共治篩者近4成高血糖或血壓 28日起涵血脂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