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結節,肺癌,林冰

肺結節莫非肺癌來襲? 正確診斷、定期監察肺部 隨時可免「一刀切」

分享此內容:

照肺發現有細小的結節,很多人都擔心是肺癌來襲或日後會變成腫瘤,於是未經詳細診斷便急不及待打算進行手術切除肺組織,是否必須呢?其實肺結節(nodule)十分常見,而且大多屬良性,尤其是體積愈細小的結節,風險愈低,患者通常只需定期監察結節的變化,便能及早發現異常病變。動輒無辜「一刀切」掉肺葉,隨時有傷及肺功能的可能,甚至影響日後生活。

肺結節,肺癌,林冰
養和醫院呼吸系統科中心主任林冰醫生指出,肺結節在臨牀上十分常見,但不一定會變為肺癌,故病人應進行正確診斷後,才選擇適當的治療方案。

肺結節是什麼?有陰影即屬肺癌

肺結節是指肺內小於3厘米的類圓形陰影,若超過3厘米便稱為腫塊(mass)。養和醫院呼吸系統科中心主任林冰醫生指出,肺結節在臨牀上十分常見,他以肺癌高危群組進行電腦掃描篩查的數字為例,多達四至五成人會發現肺結節,至於非高危人士的比率則減半。「由於一般都不會引起任何徵狀,故通常是進行肺部檢查、心臟血管造影或腹部電腦掃描時才意外發現。」

林醫生稱,不少病人當知悉有肺結節,即時會聯想自己患上肺癌,但其實九成以上的肺結節都屬良性,不是肺癌,尤其是非吸煙及無家族肺癌病史的人士,風險會更低。肺結節多屬良性 常見肺部有疤痕他闡釋,良性肺結節常見是無害的疤痕(scar),成因有很多,例如每日所吸入的塵埃和細菌,可引起局部發炎,或曾患肺炎、肺結核、霉菌等,都可令肺部有疤痕,故此男女患病機會相若,年紀愈大發現肺結節的機會亦會愈高。

不過,肺結節始終有機會是惡性,應否立即進行手術切除以防萬一?林醫生強調,施行任何治療前都應該先有詳細診斷,避免病人進行一些不必要的手術,更何况肺部是人體必須且重要的組織,若一有結節便以手術切除,有可能影響肺功能。

個案:急於切除肺結節 手術不必要

林醫生分享,曾有一名年約30歲的女病人,在身體檢查時發現左下肺有一個約8至9毫米的結節。由於女病人屬低風險組別,故建議定期監察肺部便可,而其後3個月及一年後的檢查結果均沒有變化。不過,病人始終擔心結節是肺癌,故最終選擇直接做手術切除。「外科醫生在切出的肺部並沒發現有結節組織,但為保險起見惟有切除整個左下肺葉,最終經化驗後證實只是一般的疤痕。」病人在切除左下肺葉後,其肺功能減少了17%,雖暫不影響日常生活,但年老後的影響可能會較明顯。

林醫生分析,女病人的手術其實是不必要的,即使結節是惡性,只需根據標準指引和定期監察肺部,仍能及早發現異常變化,不會耽誤治療。

個案:結節持續增大 抽取組織確診肺腺癌

另一中年男病人早於2012年發現肺部有一粒細小的結節,一直跟進觀察,直至2017年發現結節增大至2厘米x1.3厘米,而抽取的組織顯示是發炎,為安全起見,醫生要求病人要繼續定期檢查。直到今年初結節再進一步增大至2.7厘米x2.1厘米,再抽組織證實是早期的肺腺癌。正電子掃描確認是第一期肺癌,排期做肺葉切除手術,其根治機會相當高。

抽取肺部組織:穿刺及支氣管鏡探入

林醫生表示,現時抽取肺部組織主要是使用穿刺及支氣管鏡探入兩種方式,前者可快速取組織樣本,成功率達九成,但有15%機會出現氣胸。以支氣管鏡方法出現併發症的風險少於1%,在導航技術及氣管鏡儀器改進下,成功率提升至85%。他強調,有結節並不代表一定患病,更遑論是肺癌,有些結節更有
可能會慢慢消失,因此毋須動輒「一刀切」。「市民普遍對肺結節的認識不足,一旦未有正確診斷已把結節與肺癌掛鈎,較容易做出不適當的治療決定。」林醫生說。

國際指引:肺結節的診斷和治療

根據國際指引,肺結節的處理會視乎病人的風險程度、結節的體積及種類而定,可參考以下例子:

‧ 沒有肺癌風險的人士,結節小於6毫米,毋須常規跟進。

‧ 結節6至8毫米,建議半年後再做電腦掃描。

‧ 結節超過8毫米,需要抽組織化驗,若無法抽取樣本則要3至6個月後再次照肺。

‧ 結節若屬實性,兩年內沒變化者,毋須再跟進;若屬磨砂玻璃或半實性則要跟進5年;至於高風險人士則需要持續跟進。

 

「肺結節=肺癌?」明報副刊FB Live 直播

日期:2021年5月27日(星期四)

時間:20:30 – 21:00

講者:林冰醫生 (養和醫院呼吸系統科中心主任)

查詢電話:2515 5437

專科醫生Q&A 立即提問: https://link.mingpao.com/69338.htm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