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與深近視息息相關?小心青光眼來襲 教你瞄準桌球兼護眼之道
青光眼(Glaucoma)跟桌球運動有什麼關係?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兩件事,但當養和醫院眼科專科醫生梁裕龍醫生遇上桌球手傅家俊,在互相「切磋」桌球和眼疾問題時,發覺原來每次瞄準桌球與袋口目標的長短距離過程中,都是做「護眼操」的一種!而且多做運動也有助小朋友和成年人減少近距離看電子產品屏幕的時間,減低患上部分眼疾的機會,一舉兩得!究竟可以令人致盲的青光眼,是否防不勝防呢?梁醫生還建議了3個人人都不難做到的護眼貼士。
小心青光眼來襲 偷走視力不能逆轉
青光眼對很多人來說,以為僅是年長人士的眼疾問題,但其實並不然。本港不少人都有近視問題,切勿以為只要配戴眼鏡便已解決。梁醫生指出,尤其是深近視或遠視人士,若沒有好好保護視力,隨時都可以被青光眼這「視力小偷」偷走視力,令視野變得狹窄、模糊不清,嚴重者更有機會導致失明。
「四字出頭」的傅家俊,曾經受眼疾困擾,加上桌球運動對視力的要求絕對不容少覷,故對不同眼睛健康問題更加關注。他坦言知悉青光眼的嚴重性,因此想更了解青光眼與深近視的密切關係。
【8月13日JUMP招聘及進修日】 雲集多間醫療、社福及教育機構 提供即場面試,設專題講座 及一對一職涯諮詢。 機 |
近視愈深 增青光眼風險
梁醫生指出,小朋友經常近距離看電子產品,例如網課、做功課或打機,無形中會導致近視或加深近視的機會,成年人亦然,若忽視保護視力,同樣會增加患上青光眼的機會。
「小朋友經常只看近距離的東西,這會令近視加深的速度較快,而深近視更是青光眼的高危因素。然而,導致成年人患上青光眼的高危因素其實更多,例如家族遺傳、患有心腦血管疾病、自行使用非處方的類固醇眼藥水等,都有機會增加患青光眼的風險。一般來說,近視600度以上已屬深近視,必須多加留意。」
究竟青光眼患者會有什麼徵狀?梁醫生強調,初期慢性青光眼的患者並沒有明顯病徵,即使視野周邊有些收窄或模糊,也未必察覺,直至高眼壓「靜悄悄」令視神經受損,甚至到中、後期,七、八成視神經被摧毁才察覺求診,有機會已延誤病情,即使進行藥物或手術治療,受損的視力已不能逆轉,只可保存僅餘的視力,甚至有機會失明,惟只要及早發現青光眼,九成患者是不會致盲。
預防青光眼 從小預防近視加深開始
要預防青光眼,除了避免上述的高危因素外,梁醫生不諱言,最好是從小開始預防近視,事關近視愈深,可以引致的眼疾問題也愈多,除了青光眼外,還有黃斑病變等。
「減少打機、近距離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而選擇多運動,對保護視力百利而無一害。」梁醫生引述一項研究,兩組小朋友都要求不可以看近距離事物,分別是一組要同時多做運動,另一組則不需做運動,結果顯示前者有近視的比率較低。
瞄準桌球及入袋目標 長短距離訓練視力
提起運動,當然是傅家俊的強項,即時在桌球訓練枱上一展身手,在「手」「眼」和「cue」協調配合下,真的「cue cue」入袋!「一張正式的英式桌球枱有6呎 x 12呎,而我們的眼睛每次都要瞄準前方的白波和遠方的顏色波,期間要不停調整對焦,才能準確擊球。」
不諳桌球的梁醫生笑稱:「桌球枱的距離,一定較使用手機或電腦屏幕的距離遠很多呢!」他強調,經常望近又望遠距離的目標,是不錯的護眼操,的確有助預防近視或加深近視,尤其是對小朋友的眼部肌肉發育得更好!他鼓勵大小朋友都多做不同類型的運動,以減少盯着電子產品的時間,一舉兩得!
3招護眼貼士 人人做得到
遵從20/20/20法則:即每次看近距離的電子產品或物件20分鐘,便要休息20秒,望向20呎以外的遠距離事物,讓眼睛鬆一鬆!
慎防紫外線:外出時遇到猛烈陽光,應佩戴合適的太陽眼鏡,防止有害的紫外線傷害眼睛,減少患有白內障、黃斑點退化等眼疾的機會。
定期驗眼:小朋友可以由四歲起定期驗眼,以提防近視或弱視不斷加深。成年人呢?根據美國眼科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Ophthalmology)的準則,40歲開始各種眼疾的發病率都會增加,如青光眼、白內障、黃斑點退化等,因此建議踏入40歲應進行第一次驗眼,往後再定期覆檢。
文:謝美芳
圖:Mike
鳴謝場地提供:大師桌球王國(Master Snooker Kingdom)
- 【瘧疾】瘧蚊叮咬出現發燒、嘔吐等5個徵狀可併發貧血、昏迷 慎防蚊子傳播登革熱、日本腦炎、寨卡病毒
- 類風濕性關節炎常見紅腫熱痛 宜盡早治療紓緩重拾正常生活
- 【創傷後遺症】災難後的傷痛持續? 了解創傷後壓力症4個主要症狀 (醫賢心事)
- 隱源性腦中風年輕人高危?拆解5大隱藏病因 對症下藥減再中風風險
- 【跌倒】40歲後肌肉流失 平衡力反應變差 young old防跌3招鍛煉下肢
- 疫境中決心成為新一代護士 學護起步 守護更多人健康
- 兒童哮喘難斷尾?家長注意:及早診斷、勿自行停藥 7個預防貼士
- 【中風治療黃金3小時】「談笑用兵」及時辨識中風病徵 應對危機減患者後遺症
- 20歲已斑禿?了解兩類脫髮成因及外用生髮水、口服藥治療成效
- 【經期】月經周期不準、流量多少和顏色深淺 反映身體有問題?中西醫:紓緩經痛6招傍身
- 【腎病】不能逆轉的多囊性腎病 顯性遺傳病20歲前徵狀不明顯 新藥有助延緩洗腎時間
- 【新冠疫苗】孕婦可否接種疫苗? 美研究:BioNTech莫德納有效保護母嬰 港專家建議高風險孕婦先諮詢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