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剛剛過去的星期三,一名中年女士前來求醫。她素來着重身體健康,每年都做全身檢查。大約5年前的一次例行檢查,醫生發現她的胃部有發炎的迹象,而活檢化驗證實有「腸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這是一種慢性胃炎,有可能導致胃癌!」醫生說。「醫生,我的風險很高嗎?可有藥物治療嗎?」「腸化生會增加胃癌的風險,這情况無藥可醫,妳每年回來做胃鏡檢查吧。」醫生回答說……
腸化生患者沒胃癌風險因素 變癌風險低
陳女士(化名)繪影繪聲地憶述當年她與醫生的對話。於是她便年年接受胃鏡檢查,每次化驗報告都顯示有腸化生的情况。「醫生,我的情况怎樣?生活飲食需要避免什麼?」「都是跟以往差不多……多吃蔬果、少吃鹹魚之類,明年再回來照胃吧!」過去幾年她不單花了不少醫療費用,而且看不見出路,不禁自問:「難道我要做胃鏡檢查直到80歲?」
相關閲讀:【胃癌系列】 胃癌初期易跟消化不良混淆?解開慢性胃炎、腸化生與胃癌關係之迷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