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持續胃痛、胃灼熱、大便呈黑色、吞嚥困難、體重下降等6情况及早照胃鏡 拆解胃癌成因、徵狀和3種手術治療
資深演員廖啟智因胃癌病逝,令人惋惜。胃癌(Stomach Cancer)位列本港常見癌症的第6位,2017年錄得逾1300宗新症。早期胃癌可以毫無徵狀,或徵狀跟胃痛、胃脹與消化不良等情况相似,容易錯失治療最佳時機。雖然胃癌的發病率因為食物衛生和儲存食物技術改進,加上隨着人們少吃了醃漬和薰製食物,多年來持續緩緩下降,但隨着年紀愈大,胃病、胃癌也不得不防!醫生提醒若出現持續胃痛、胃灼熱、吞嚥困難、大便呈黑色、體重無故下降等6種情况宜進行胃鏡檢查及早查找問題。而手術是根治胃癌的唯一方法,手術治療有三種:傳統開放式手術、微創腹腔鏡手術及無創內視鏡手術都是常用的治療方法。即使是較晚期的個案,亦可以透過手術幫助紓緩徵狀。
相關文章:【胃癌系列】胃酸倒流、功能性消化不良及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三大常見消化系統疾病 預防由改善飲食習慣做起
中秋佳品Online盡購 限時優惠低至5折 五星酒店代工廠炮製蛋卷、月餅中秋禮盒 立即選購! |
胃癌初期徵狀:胃痛、胃脹 易錯失治療時機
一般而言,初期胃癌可以是毫無徵狀,或只有輕微胃部不適、胃痛或胃脹等情况,容易被疏忽而錯失治療的最佳時機。養和醫院外科專科醫生鄺永恒醫生憶述曾見過年紀僅廿多歲的女病人,肚脹持續逾年也不以為意,未有求診,結果求醫時確診為胃癌第四期,並已擴散至卵巢。因此鄺醫生提醒,一旦有病徵就要及早求醫,也特別指出即使晚期或擴散的胃癌患者也有方法延緩病情,不要灰心。例如有年約40歲的晚期胃癌病人,在接受化療後成功縮細腫瘤,然後再以手術切除剩餘的腫瘤,至今已3年多,病人康復狀况不俗。
胃癌成因:與煙酒、飲食、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有關
胃癌的出現與吸煙、飲酒、常吃加工食物和紅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及生活壓力等有關。亞洲地區的發病率亦比較高,尤其是日本及南韓。其中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更可能是引發胃部癌變的第一步。
胃炎引致腸化生 癌前病變成胃癌
「胃癌的出現並非一朝一夕,而是由胃炎開始,慢慢發展至萎縮性胃炎,再進展為腸化生(gastric intestinal metaplasia)、癌前病變的非典型增生(dysplasia),最後才演變成胃癌,過程可能歷時5至10年,甚至更長。」鄺醫生指出,若能在進入胃癌階段之前,及早發現並處理異常的組織,便可以有效預防胃癌。
相關文章:感染幽門螺旋桿菌 增患胃癌風險
胃腺癌 需手術治療
鄺醫生指出,胃癌只有小部分屬淋巴癌,可以用化療治理,惟大部分胃癌均為腺癌,手術是主要治療方法。至於要以哪一種手術治療,則要視乎胃癌的期數而定。
三種手術方式治療不同期數胃癌
癌前病變及極早期非潰瘍性胃癌:可以用內視鏡進行切除,好處是體外不會有傷口,胃部可以保留。病人可以在監察麻醉下進行,整個手術約一至兩小時便完成。
中期胃癌:可採用腹腔鏡切除,屬微創手術,醫生會在病人腹部開四至五個小傷口,痛楚會較傳統手術少,康復時間也較快,亦不會留下長長的疤痕,治療效果與開放式手術相約。
中後期胃癌:主要以開放式手術處理,但傷口比較長及術後痛症比較多。
至於晚期已擴散的胃癌,鄺醫生說只用手術是不可以治根的。病人可以先以化療縮小癌症範圍,如情况和反應良好,再考慮以手術切除餘下腫瘤。有部分合適的病人,可配合標靶治療和免疫治療,會有一定幫助。
定期胃鏡檢查 戒煙酒少吃加工食物
鄺醫生建議踏入中年的人士,如胃部不適,可考慮做胃鏡檢查,以及早發現問題。而有高風險因素的人士,包括曾進行部分胃切除手術、慢性胃炎及相關家族病史等,可能需要較早及定時進行檢查。
此外,還要做好個人及飲食衛生,包括多吃新鮮蔬果、少吃加工食物、不煙不酒等,都有助減少胃部病變的出垷。
胃鏡 —— 檢查食道、胃部和十二指腸
持續腸胃不適、消化不良?很多時都需要進行更深入的檢查找出原因,內窺鏡是其中一項,到底內窺鏡是什麼呢?除了檢查外還有什麼功能?究竟哪6個情况下才需要照胃鏡呢?
養和醫院內鏡中心主任、外科專科醫生陳志偉醫生表示,常見應用於消化道的內窺鏡主要是胃鏡和腸鏡。胃鏡即「上消化道內窺鏡」,可以檢查食道、胃部和十二指腸的情况,包括檢視有否潰瘍、發炎、腫瘤,以及懷疑腸道出血的原因,主要用作評估消化不良的各種徵狀,例如吞嚥困難、持續胃痛、胃灼熱、反胃、消化不良等。如有需要,進行胃鏡時醫生可為病人抽取組織分辨是良性或惡性,同時亦可以即時切除瘜肉。
陳醫生表示,胃鏡檢查需時約10分鐘,病人可選擇接受監察麻醉或注射鎮靜劑,進行檢查前會先在病人喉部噴上麻醉藥。內窺鏡經口腔進入,過程中需要一直充氣撐開胃部,檢查後病人或會感覺輕微喉痛、嘔心和上腹膨脹。
什麼情况要照胃?
.吞嚥困難
.持續胃痛、胃灼熱、反胃、消化不良
.大便呈黑色
.體重無故急降
.缺鐵性貧血,如容易疲累、血色素下降
.有家族胃癌或食道癌病史
- 【嘶哮症】延遲治療可令腦部受損 第五波近60宗「兒童多系統發炎綜合症」出現發燒、淋巴腫脹及紅疹症狀
- 【接種疫苗】累計逾2400幼童接種科興 附兒童接種疫苗途徑
- 【二代疫苗】許樹昌:接種Omicron BA.1疫苗抗體不足對抗BA.5 孔繁毅:可作加強劑 料國藥疫苗12月可打
- 【新冠疫情】納入強制檢測人士注意:各區流動採樣站、社區檢測中心名單、深喉唾液樣本包派發點(更新2022年8月4日)
- 關於小朋友及孕婦接種新冠疫苗的6個Q&As(衛生處方)
- 【新冠後遺症】研究:74%確診者30天後始恢復嗅覺 女性、有鼻塞者較難恢復
- 【世界肝炎日】嚴防丙肝 早期肝硬化多無明顯病徵 及早處理免致肝衰竭、肝癌(客座隨筆)
- 【新冠陽性】 Omicron新亞系確診或密切接觸者准居家隔離檢疫 完成可自行剪掉電子手環
- 【新冠變種】Omicron BA.2.75 傳播力高於BA.5 英美澳加德正傳播 世衛籲復口罩令
- 【新冠變種】研究:未曾染疫、已接種兩針復必泰 誘發中和抗體ZCB11有效對抗Omicron BA.1和BA.2
- 【腎石】腎結石致腰背疼痛 注意兩大成因 體外衝擊波碎石助解困局(附:減低腎石風險5個Tips)
- 【胃癌】胃癌三大風險因素:常吃鹽醃製品、多飲酒、少吃水果 營養師教你 護「胃」8大飲食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