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2016年香港乳癌基金會研究報告,在2009至2013年間,有16%至17%乳癌個案發生在70歲以上的長者,也顯示患乳癌的風險與年紀呈正比。香港人口日漸老化,長者患上乳癌的機率也漸漸上升。黃女士,73歲,患上第二期三陰性乳癌。外科醫生做了全乳切除後,轉介來做術後化療,以減低復發風險。她問了我一些問題,也想跟大家分享。
Read more
在生活習慣的改變及市民提高了身體檢查意識的情况下,本港近10年的腎癌確診個案上升不少。然而,由於早期腎癌沒有明顯病徵,至中、晚期才會出現6個不同病徵,部分個案甚至在較晚期才能發現罹癌。以往晚期腎癌多透過抗血管增生標靶藥物來控制病情,但現時可利用免疫治療,甚至是雙免疫治療對醫治晚期腎癌有顯著成效,惟仍需留意有過敏病史或免疫系統疾病人士未必適合使用。
Read more
腦癌中的「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由於生長速度快,病徵迅速惡化,復發機率又高,故被認為是最難醫治的腫瘤之一。標準治療是手術加上傳統電療和化療,病人存活期中位數僅約15個月,5年生存率低於5%。直至近年「腫瘤電場治療」終於取得突破,藉輸出低強度的交變電場令癌細胞凋亡。研究顯示,病人存活期中位數提升至20.5個月。
Read more
大名娛樂老闆林建名因淋巴癌(Lymphoma)於1月8日病逝。究竟淋巴癌來襲,患者會有哪些徵狀呢?原來無故發燒、晚間冒汗及皮膚痕癢等都可能是患淋巴癌的警號!淋巴癌是香港十大癌症之一,每年有超過1,000宗確診新症,淋巴癌初期徵狀可能不明顯,故有「沉默殺手」的稱號。有專科醫生指出,淋巴細胞遍布全身,因此身體任何位置都有機會出現淋巴癌,並可能擴散至骨髓和其他器官。
Read more
乳癌是女性最大的健康威脅之一,單計2018年本港錄得4618宗女性乳癌新症,按年升5.8%。若與10年前的2008年相比,更急增約77%。以一生累積風險計算,每14名女性便有1人罹患乳癌。然而,隨醫學進步,患乳癌女性5年相對存活率達84%,早期乳癌(第一期)患者的5年相對存活率更超過99%,這表示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減低乳癌威脅的關鍵。
Read more
「一年前才照過大腸,醫生還說一切正常。為什麼我會突然患上大腸癌?」
王先生還打算與太太明年待疫情過後到日本旅行,現卻變得心灰意冷,但又心有不甘,希望我可以拆解他的疑團。
王先生的個案並不常見,國際指引建議50歲以上人士應該每5年接受大腸內窺鏡檢查。根據中文大學醫學院的研究,定期接受大腸癌篩查可以減少大腸癌的發病及死亡機率。那麼王先生究竟出了什麼問題呢?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