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受疫情所困不能外遊,城內遠足郊遊活動成為大熱,加上「單車屯馬線」新啟用,不少市民趁假期動起來。
急症科專科醫生和物理治療師提醒,如市民平日少做運動,突然增加運動量,容易因體力不支或身體未能適應引致意外,隨時樂極生悲!即使只是享受家庭樂的單車遊,也不要忘記運動前後做伸展,減低受傷風險。
Read more
【明報專訊】老爸老媽看電視,音量愈開愈大?要別人大聲說話才聽得到?
聽力下降,不少長者以為是「年紀大機器壞」所致,其實疾病、耳垢都會影響聽力。聽力常見在55至60歲開始衰退,若覺得聽不清楚,就要去驗耳。佩戴助聽器雖不能減慢聽力惡化,但可以改善溝通問題,維持正常社交。
長者聽力下降,大都是內耳功能退化所致。耳鼻喉科專科醫生何志謙表示,聲音從外耳收集後,經過耳道震動耳膜,亦會震動中耳3塊聽小骨,傳遞至內耳。聲音的震動刺激耳蝸內的毛細胞,最後傳至大腦,使人聽到聲音。因此,過程中任何一個位置出現問題都會影響聽力。
Read more
【明報專訊】面對全球人口老化,世界衛生組織倡導「健康老齡化」的概念,呼籲長者強化個人「內在能力」及建立合適生活環境,以達到保健功效。樂齡科技結合了老年學及科技,提升年長人士生活質素、獨立生活和自理能力;不少樂齡科技產品亦適用於康復訓練。即使是體弱長者,亦可配合樂齡科技,減緩乃至逆轉內在能力下降,讓身體最大限度地發揮功能。
Read more
【明報專訊】疫情之下,人心惶惶,對精神病復元人士來說更是雪上加霜。跟其他市民一樣,他們同樣為缺乏防疫資源而徬徨和苦惱;受到精神病影響,部分復元人士的衛生意識及自我照顧能力較弱,加上家庭經濟環境拮据,未能購買充足清潔消毒用品及防疫裝備,情况令人擔心。而根據觀察,疫情亦加劇了部分復元人士的病情。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