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尿頻繁成因多 飲水太多抑或疾病警號? 改善夜尿5個方法由日常做起

能夠一覺睡到天亮是不少人夢寐以求的睡眠狀態!但年紀愈大,愈是事與願違,夜尿便是其中一個干擾睡覺的「元兇」,尤其常見於較年長人士。究竟是睡前飲水過多,或是身體潛藏其他疾病的警號呢?例如男性常見的前列腺增生,又或女士常有的膀胱過度活躍?嚴重患者隨時每小時都要起牀小便,睡眠質素自然大受影響,更有機會引致抑鬱。其實要改善夜尿問題最少有5個方法,不妨由改變日常習慣做起!何謂夜尿問題?入睡後起牀如廁多於一次-養和醫院泌尿外科中心副主任、泌尿外科專科醫生陳偉希醫生指出,入睡後要起牀上廁所多於一次便已經界定為有夜尿問題,但夜尿只是一個徵狀,未必是疾病,而且成因眾多,醫生需從夜尿的頻率及尿量,探究致病的原因,例如若尿量少,較大機會是泌尿系統問題,若尿量很多則可能不止是泌尿系統問題。 Read more

不同疾病尿量各異 醫護推App記錄夜尿助求診

夜尿症不僅降低睡眠質素,亦可能是其他疾病的警號,有市民甚至誤以為只能夠「死忍」,影響精神狀態。一群醫護人員成立慈善組織「夜尿學堂」,昨推出同名手機應用程式(App),用家只需記錄2至3日排尿量等資料,程式便可提供初步診斷,協助醫生準確斷症。 一半40歲以上港人每晚最少兩次 根據國際理遺學會定義,「夜尿症」是指夜間睡眠時因有尿意而要起牀去如廁。本港數據顯示,一半40歲或以上的港人受夜尿影響,每晚至少有兩次夜尿,睡眠質素較差。 患者夜間排尿量 達每日總量一半 現年60歲的趙先生任職教車師傅,約8、9個月前開始受夜尿問題困擾,情况持續約半年,他指當時每晚都去兩三次廁所,「剛剛睡着不久,就感到尿急」。他夜間排尿量約1300至1500毫升,達每日排尿總量的一半。他其後獲醫生建議,記錄每日的排尿量,獲確診患夜尿症,接受藥物治療後,改善為每朝清晨才去一次廁所,精神狀態提升。 有份成立「夜尿學堂」的泌尿外科專科醫生麥肇敬表示,部分市民以為年紀大出現夜尿症是正常現象,但有可能是其他疾病的表徵,例如前列腺肥大、糖尿病、膀胱多動症等。他指出,不同類型患者的排尿情况各異,如糖尿病患者每次排尿量為400至500毫升,膀胱多動症患者每次排尿30至40毫升,用家透過「夜尿學堂」應用程式記錄排尿量、入睡及起牀時間,協助醫生掌握病徵及斷症,並配合運動及食療等改善問題。 或為其他疾病表徵 麥肇敬表示,不少長者夜尿頻繁,夜間去廁所時稍有不慎,有可能跌倒骨折,如協助長者解決夜尿問題,可減入院次數。 麥肇敬期望透過公私營醫療機構推廣應用程式,未來亦會加入影片,介紹食療及運動等資訊。

Read more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