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後遺症】中大研口服微膠囊活菌配方助紓緩長新冠 最少5徵狀明顯改善  

【明報專訊】中文大學醫學院獲政府批出逾4500萬元資助,進行與新冠病毒有關的長期病患研究,於早前研發出一種口服微膠囊活菌配方,發現對最少5項長新冠徵狀有明顯改善,包括難以集中精神、疲倦、整體不適、腸胃問題及記憶力缺損等。中大醫學院長陳家亮稱,有關口服藥配方屬保健產品,毋須醫生處方,除擬推出私營市場外,該院已將研究結果交予醫管局,冀有關配方可於公營醫療系統使用。 中大口服微膠囊活菌配方 助紓緩長新冠5徵狀明顯改善 中大醫學院2021至2022年招募了463名年滿18歲的新冠康復者,各人均於感染後4周或以上仍有多於一種長新冠後遺徵狀,約七成去年感染Omicron變異病毒株。參加者會平均分為兩組,其中一組每日服用口服微膠囊活菌配方,另一對照組則服用維他命C安慰劑,6個月後分析他們的身體狀况。 相關閲讀:【新冠後遺症】康復者持續咳嗽咽喉乾癢現長新冠 中醫:先袪除外感邪氣 飲食作息要注意(養生帖) 口服藥屬保健品毋須醫生處方 研究發現,服用口服微膠囊活菌配方者,對最少5項徵狀有明顯改善,包括難以集中精神、疲倦、整體不適、腸胃問題及記憶力缺損。被問到如何評估及計算徵狀改善,中大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教授黃至生表示,參加者於研究前後會接受問卷自評,並強調有關問卷由腸胃肝臟科及公共衛生專家等設計。 另外,陳家亮院長任期明年1月底屆滿,他昨日被問到卸任後去向稱,日後不論在任何崗位,都會繼續當醫生和做研究。 醫管局:已收數據 會參考研究 醫管局回覆查詢稱,一直與大學進行研究,冀更全面了解新冠病人可能出現的後遺症,以及蒐集更多數據參考,以更有效照顧病人及跟進康復情况,而局方已收到中大醫學院的相關數據,會參考及研究有關資料。 相關閲讀:【新冠患者】服新冠口服藥切忌自行停藥 醫生提醒4件事:快測轉陰仍要留意血氧、心跳… 明報記者 (新冠疫情) 專題系列文章 Read more

【新冠康復者】面對新冠後遺症:咳嗽氣喘乏力 研究:中醫治療三成可根治 肺功能呢?

【明報專訊】醫管局聯同3間大學及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於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跟進150名出院新冠康復者的情况,發現經6個月中醫治療,有咳嗽、氣喘、乏力等新冠後遺病徵的康復者,各有約三成可「斷尾」,而「6分鐘步行測試」可達同齡健康者的標準水平比例,則由5%升至15%。 相關文章:【新冠疫苗】關於康復者、成人、幼童、青少年打第3、4針的7個問題(復必泰和科興疫苗) 中醫治療新冠康復者後遺症 研究:咳嗽、氣喘、乏力 三成獲根治 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政府強調中醫在本地醫療系統扮演重要角色。醫管局前年4月推出「中醫門診特別診療服務」(下稱「服務」),至今服務逾6萬名新冠康復者。研究團隊在1390名服務參加者中招募150人接受研究,主要屬51至70歲年齡層,研究並無設立對照組。研究結果今年8月刊於國際學術期刊Chinese Medicine,醫管局形容,研究屬本港首項於國際學術期刊發表的中醫新冠康復診療臨牀研究。 研究發現,中醫治療有助改善多種新冠後遺症,出現咳嗽、氣喘和乏力的康復者,分別約有三成獲根治;而按中醫證型劃分,有8%康復者原屬「平和質」,即健康體質,經半年中醫藥治療,相關比例增至16%,即仍有84%人未達健康體質。 相關文章:【新冠後遺症】康復者持續咳嗽咽喉乾癢現長新冠 中醫:先袪除外感邪氣 飲食作息要注意(養生帖) 九成半研究參加者肺功能原比同齡人士差 香港浸會大學協理副校長卞兆祥稱,「6分鐘步行測試」結果顯示,近九成半研究參加者肺功能原比同齡者差,接受6個月中醫藥治療後,達標比例由5%稍升至15%,仍有約八成半未達標。 卞補充,研究反映中醫藥可改善新冠後遺病徵、肺功能及個人體質,惟相關測試只屬部分康復指標。他形容中醫藥對治療新冠康復者成效「整體嚟講都係幾好」。 相關文章:【新冠後遺症】理大研究:4成新冠康復者6至12個月仍受長新冠困擾 持續疲勞、下肢乏力 康復八式助復元(附短片) (新冠疫情) Read more

【新冠後遺症】康復者持續咳嗽咽喉乾癢現長新冠 中醫:先袪除外感邪氣 飲食作息要注意(養生帖)

【明報專訊】近日門診,遇上不少病人因新冠肺炎而咳嗽厲害,甚者出現運動後氣促、氣喘或呼吸困難的情况。有新冠康復者即使已經快測陰性數月,仍持續咳嗽不停,或有痰卡在咽喉不易排出,甚或鼻腔深處時有搔癢感,時時聲音嘶啞,不能正常說話,對日常生活及工作亦造成困擾。這情况多被稱「長新冠」,也就是確診後「新冠後遺症」。而在中醫角度,這是屬於外感熱病範疇,或因邪氣仍留身體尚未全面袪除,或屬病後傷害了正氣所致。還要注意飲食、日常作息等事項…… 新冠康復者持續咳嗽 中醫:袪除外感邪氣 中醫治療,並非針對新冠病毒,而是攜帶病毒的人。咳嗽作為臨牀證候表現,可在不同疾病中見到。一般見於新冠肺炎後的咳嗽,當先分清外感邪氣是否已全然消散,即是表證是否仍在。如外邪仍然存在,就要用袪除外邪方法治療。若表證已經解除,就要探索邪氣對正氣的傷害,以恢復陰陽平調為目標作治療。依據中醫辨證論治,分清疾病以及人的身體狀態,從而開方用藥。 依據臨牀治療經驗,新冠病人所見的咳嗽,可有外感內傷之異。如屬外感病,病程一般較短,隨邪氣袪散多於一周內痊癒。若病者本身體質虛弱或夾雜其他邪氣,恢復時間就會較長。曾遇上一病者,確診後月餘,仍然咽喉乾癢咳嗽,察見其人身熱面紅,跗腫溲數,斷為本有陰虛不足,又受外邪所傷,以致肺燥氣逆,用清燥益氣滋陰利水的方法治療。又曾治療七旬病者素有痰飲,確診新冠以後一月仍舊咳嗽,屬外邪引動肺中飲邪上逆以致咳嗽不斷,故用溫化痰飲之法以平其咳。 病者生活作息對康復亦非常重要,主要分為飲食及作息兩方面。 相關文章:【新冠疫苗】關於康復者、成人、幼童、青少年打第3、4針的7個問題(復必泰和科興疫苗) 飲食要注意:少吃生冷煎炸辛辣 飲食方面,要以清淡為主,生病期間避免進食生冷、煎炸、辛辣、油膩及難消化食物。注意飲食節制,定時定量,以免過飢過飽,出現中醫典籍中「食復」的情况,以致病難痊癒。遇上一名新冠患者,咳嗽反覆不癒,細問其飲食習慣。原來她以為飲用薑水有助袪邪,患病期間一直飲用。但她屬於外感熱邪,以致肺氣上逆,此時食薑反會助其肺熱。故囑其停服薑水,再服藥清肺熱即癒。 相關文章:【新冠康復者】急性後遺症主要症狀咳嗽疲倦持續少於2個月 長新冠影響味覺嗅覺頭痛氣促難根治 孔繁毅建議設指定門診跨專科治療 作息:減少勞動免「勞復」 日常作息方面,應避免過勞,宜多加休息。尤其是夏暑之時,要減少戶外運動及工作,以免暑熱邪氣耗傷氣陰。工作勞動亦應盡量減少,以免出現「勞復」,即過勞以致初癒的疾病復發。病後,受邪氣所傷的氣血尚未完全回復,又或餘熱邪氣尚未完全清除,勞動可以使熱邪復發。曾遇上一病者,新冠後咳嗽頻且聲音嘶啞月餘,問及其生活作息,原來她的工作常需說話,亦要輪班,於是囑咐她多休息,配合藥物治療而癒。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梁煒琦(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校友會會員、註冊中醫) Read more

【新冠康復者】感染新冠長者後遺症 長新冠令性情行為有變?心理負面情緒問題怎辦?

【明報專訊】新冠疫情全球爆發,香港也不能倖免。頭四波疫情因嚴格把關,確保了香港安老院舍長者平安和健康;然而,今年2月第五波疫情來襲,安老院舍終全面失守,超過九成院舍爆疫,眾多院友受感染,死亡個案中約55%為安老院長者或殘疾院舍院友。險些走進鬼門關的新冠康復長者,雖然病毒檢測已呈陰性,卻有不輕的後遺症,除身體不適,還有嚴重心理問題。人是留下來,卻是眾多需要的起點。 Read more

為免新冠後遺症 兒童及青少年完整接種新冠疫苗「刻不容緩」

兒童感染新冠病毒後可出現嚴重後遺症,包括「兒童多系統發炎綜合症」和「長新冠」,家長絕不可掉以輕心。「兒童多系統發炎綜合症」一般在染疫後2至6星期發生。坊間普遍的謬誤以為此綜合症和川崎病屬同一類病,其實兩者截然不同,由於牽涉的器官廣泛,此症可導致長遠後遺症,委實令人擔憂。長新冠常見症狀:疲倦、體能下降、記憶力減退-此外,「長新冠」也可在兒童感染新冠康復後影響不同器官功能。根據世衛的定義,「長新冠」是指染疫後3個月內出現、持續至少兩個月的徵狀,並無法由其他疾病診斷所解釋。「長新冠」常見症狀包括疲倦、肌肉關節疼痛、體能下降、記憶力及認知能力減退、情緒受困擾等,可大大影響小朋友的成長和學習。 Read more

【新冠後遺症】新冠患者發病逾年仍有長新冠症狀?常見症狀:疲倦、肌肉痛、睡眠困難等 英研究:3類人士要注意

【明報專訊】一項最新對武漢新冠患者的追蹤研究發現,患者發病兩年後,逾半仍有後遺症。另外,英國學者上月在《刺血針呼吸醫學》期刊發表研究,指當地新冠患者出院後一年完全康復的比率小於1/3。其中女性、肥胖人士,以及住院期間需要呼吸器輔助的重症患者較難脫離「長新冠」(long-Covid,或稱新冠後遺症),前五大常見長期症狀包括:疲倦、肌肉疼痛、睡眠不佳、行動力變慢及呼吸急促。 Read more

【新冠後遺症】英數據:約65%新冠患者受長新冠影響 物理治療師:至少7天沒新冠病徵疲倦氣促 可實行3階段運動計劃

【明報專訊】根據英國最新數據顯示,約65%新冠患者都受「長新冠」影響;而根據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的研究,四成新冠康復者出現「疲勞綜合症」的症狀。本港有過百萬人在第五波疫情中染疫,感染者發病程度各有不同,不少患者在病毒檢測呈陰性後仍持續受一系列症狀困擾,擔心是新冠長期綜合後遺症(或稱「長新冠」)的影響。「長新冠」包括多種不同症狀,如疲倦、氣促等,康復者可循序漸進做運動,緩解不適。如何實行3個階段的運動鍛煉計劃?不過,不恰當的運動量或會令症狀惡化,什麼情况下要暫停運動?血氧水平?頭暈?心口痛? Read more

感染新冠、康復者、長期病患者注意 營養師給你抗炎飲食貼士 以助復元紓緩長新冠

本港第五波新冠疫情已累計逾百萬人染疫,專家已預期新一波將會出現。面對沒完沒了的染疫威脅,尤其是長者、小朋友和長期病患如糖尿病、高血壓和腎病等高危人士,更需要時刻做好抗疫和一旦染疫後的準備,兩位註冊營養師教路,除了注意抗炎飲食外,在康復路上還有不少飲食和營養攝取的注意事項,以及有何方法幫助減低「長新冠」的困擾……Omicron變種病毒傳播力強,令不少人甚至一家大小同時染疫,無論徵狀輕微與否,緊記新冠病毒非感冒,除了要按醫生指示服藥和多加休息外,對長者、小朋友或長期病患者來說,適當的飲食同樣是抗疫和康復路上的重要一環,有哪些事項需要注意呢?養和醫院兩位註冊營養師莫穎姍和羅銘駿為大家逐一解構。 Read more

【新冠康復者】多乏力疲勞、咳嗽有痰、睡眠欠佳 中醫學者:有否後遺症視乎兩大因素:發病症狀、慢性病

【明報專訊】本港第五波新冠疫情已累計逾百萬宗病例。中文大學中醫學院副院長林志秀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雖然患者普遍症狀輕微,但團隊累計為逾千人次的新冠康復者遙距診症,發現症狀五花八門,有六旬主婦康復後氣力大減,連洗碗碟也要歇息。按臨牀所見,他說有兩個因素影響康復者會否有後遺症出現,首先是患者發病期間症狀的嚴重程度,第二是患者本身的年紀及體質,例如是否有慢性病等,呼籲康復者和市民勿掉以輕心,一旦檢測陽性應及早求醫,以免惡化。 Read more

【新冠後遺症】染疫兒童康復後注意:多系統發炎綜合症 持續發燒眼膜炎頸淋巴腺腫

【明報專訊】瑪嘉烈醫院兒童傳染病科顧問醫生關日華稱,本港第五波新冠疫情從3月初至昨午(7日 ),共有13名輕症兒童康復後出現「兒童多系統發炎綜合症」,其中有病童心臟衰竭,7人曾需深切治療,呼籲家長及醫生留意康復兒童發燒或有不知名系統發炎的個案,盡快交專科醫生治理,而染疫兒童康復後也未能掉以輕心,兒童亦要盡早接種疫苗。至於第五波至今有8名兒科病人染疫離世。醫管局兒科中央統籌委員會專家小組檢視上述個案後,認為3人因新冠病毒致死。專家小組主席劉宇隆重申,新冠病毒或會影響患者中樞神經系統,呼籲市民「唔好以為新冠只是普通傷風感冒」。 Read more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