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馬】新冠康復者跑手賽前賽後 學者6建議:勿吃太酸、泡腳保暖迎開賽

【明報專訊】渣打香港馬拉松將於周日(12日)舉行,3.7萬人參賽。進入備戰最後階段,根據香港天文台預測,比賽當日氣溫為20至24℃,相對濕度介乎80%至100%。浸大中醫藥學院臨牀部助理教授周志豪昨稱,濕度較高在跑步時跑手呼吸定受影響,提醒新冠康復者跑手勿強迫自己完成賽事,量力而為。他建議新冠康復者賽前不要食太酸的食物,還可用蘇葉及生薑焗水飲用,亦可按摩位於胸部正中線平第四肋間隙處,約兩乳頭之間的「膻中穴」,幫助肺氣運行;賽後可飲用「清補涼」、適量食辛辣食品等。 相關文章:新冠確診者求診途徑  70間普通科門診、關愛預約專線、支援熱線、私家診所名單、處方新冠口服藥 新冠康復者跑渣馬 賽前賽後飲食、失眠怎辦?中醫學者6建議 1.比賽當日天氣較濕熱,周志豪表示,跑手一般或容易感疲倦,建議賽前及賽後可飲用「清補涼」,有助保持肌肉力量,賽前防止受傷及賽後促進恢復;其中材料如淮山、蓮子及芡實更有助建脾,生熟薏米則有助去濕。 賽前勿吃太酸 2.賽前飲食方面,周志豪建議跑手不要食太酸的食物,稱中醫認為脾主肌肉,過食酸或有損脾胃、傷筋及助長肝氣。對於市面大部分運動飲品都是酸性,他強調中醫不會阻止跑手飲用。 賽後適量食辣補肝 3.周志豪建議,跑手賽後可食適量辛辣食品、如葱、蒜及薑,疏通肝氣。 按穴紓緩腹痛 4.周志豪亦分享如何按適當穴位,若在比賽中途感到腹痛,他建議跑手可按摩腕橫紋上兩寸,掌長肌腱及橈側屈腕肌腱之間的「內關穴」、或上腹部正中線,肚臍上四寸的「中脘穴」,紓緩痛楚。 按摩兩眉頭中間改善失眠 5.針對跑手賽前因緊張而難以入睡,周志豪建議跑手可按摩兩眉頭中間的「印堂」及「太陽穴」,有改善睡眠質素、放鬆心情及提神。 相關文章:【睡眠與疾病】睡眠質素好 深層睡眠少惡夢 泡腳保暖迎開賽日 減受傷風險 6.他又建議,跑手可在開跑前的日子泡腳保暖,有助「陽氣升發」,減低受傷風險;賽後可按摩小腿外側、腓骨突起處下方(即近膝頭外側)的「陽陵泉」,有助紓緩肌肉。 Read more

【新冠疫苗】港大研究:接種第4針100日後有效性 復必泰35%科興11% 加強劑短期內有效防BA.2

【明報專訊】港大醫學院對逾5000人做血清學普查,研究結果顯示,接種第4劑復必泰或科興疫苗7日後,對預防Omicron BA.2感染的疫苗有效性(VE)分別為69%及56%,而有效性將隨時間下跌;團隊表示,研究結果能證明使用信使核糖核酸 (mRNA) 或滅活疫苗平台作為加強劑,可在短期內有效預防Omicron BA.2變異病毒株感染,認為有效利用加強劑可在引發新一浪疫情前快速提高人口免疫力。團隊另推算去年1至7月,在BA.2大流行期間,約有45%本地人口曾感染。 相關文章:應對Omicron再變種XBB.1.5 接種二價疫苗更具保護力?副作用?7個問題你要知 港大研究:打第4針7日後防BA.2有效性達六成 100日後復必泰跌至35%科興11% 隨着新冠病毒在港變成風土病,市民關注日後應如何安排接種新冠疫苗。研究團隊由港大醫學院、醫衛大數據深析實驗室、免疫與感染研究中心成員組成。團隊先將5173名成年捐血者,以及137名隨機招募的18個月至11歲的研究參與者數據,作大型血清學普查,將結果與來自全港污水監測的新冠病毒載量數據結合,從而估算接種疫苗後,對預防BA.2感染的疫苗有效性。研究上月在國際醫學期刊《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發表。 復必泰有效性較高 第3針達48% 科興30% 研究結果顯示,接種第3針或第4針復必泰,一周後防感染的疫苗有效性分別為48%及69%,100日後將下跌至26%及35%;接種第3針或第4針科興一周後,疫苗有效性分別是30%及56%,100日後將降至6%及11%。 接種加強劑 可短期有效防Omicron BA.2 團隊表示,研究結果能證明使用信使核糖核酸 (mRNA) 或滅活疫苗平台作為加強劑,可在短期內有效預防Omicron BA.2變異病毒株感染,認為有效利用加強劑可在引發新一浪疫情前快速提高人口免疫力。 相關文章:新冠確診者求診途徑  70間普通科門診、關愛預約專線、支援熱線、私家診所名單、處方新冠口服藥 推算去年1至7月 全港45%人感染新冠 惟團隊表示,研究主要分析捐血者及兒童血清樣本,他們可能較健康,或低估血清陽性率,加上大部分樣本主要在BA.2肆虐期間收集,研究結果未必反映BA.4或BA.5等變異病毒株對疫苗有效性的影響。團隊另推算去年1至7月,在BA.2大流行期間,約有45%本地人口曾感染。 (新冠疫情) Read more

【新冠康復者】轉陰或退燒後有口乾、疲倦、胃口差 雪梨清熱 不同體質配搭南北杏、川貝、蘿蔔(養生帖)

【明報專訊】如何度過感染新冠病毒後的康復期,成為目前很多人必須面對的問題。近期病毒感染發病的特點,以風寒濕邪致病為主,病情發展過程中可能化熱傷陰,在退燒或轉陰的過程中,很多人有明顯的口乾、疲倦、胃口差等表現。 相關文章:新冠確診者求診途徑  70間普通科門診、關愛預約專線、支援熱線、私家診所名單、處方新冠口服藥 新冠康復轉陰現口乾 雪梨清熱 針對體質配搭南北杏、川貝、蘿蔔 針對口乾,可以吃雪梨,清熱生津。如果脾胃弱怕涼者,可切碎雪梨加小量南北杏、薑絲,煮水25分鐘,頻頻飲用,可中和雪梨的涼性。若患者年邁體弱,口乾疲倦明顯,咽部有少許黏痰難出,可將雪梨中間的核挖去,放入6粒碾碎川貝和少許冰糖封口,砂鍋加3至4碗水,放15克切碎太子參,在水中燉45分鐘,吃梨喝湯,可以益氣生津、潤肺化痰。如果體質較好,出現口乾便秘、胃脹口臭、舌苔厚膩者,可以用雪梨、南北杏、青蘿蔔或白蘿蔔,以及小量薑絲煮水喝,可清熱化痰,又能理氣消積。 未完全康復者 切忌進食難消化食物 尚未完全康復的患者,飲食上應選用有營養易消化的食物,如青菜配瘦肉或魚肉煮粥,白蘿蔔絲芫荽肉丸湯泡飯等,切忌過早進食高熱量難消化的食物,以免影響正氣抗邪。 發病後3周 不宜劇烈運動 同時,大家特別要注意,即使已經轉陰,在發病後3周內仍需增加休息時間,減少工作量,不宜做劇烈運動,可以在戶外陽光下短時間散步,靜待正氣恢復,迎接疫情結束的那一天。 相關文章:【風濕科】長期口乾、眼乾 小心乾燥綜合症可引發關節痛、血管炎 女性尤其注意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董爽(註冊中醫、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高級課程主任) Read more

新冠確診者求診途徑  70間普通科門診、關愛預約專線、支援熱線、私家診所名單、處方新冠口服藥

【明報專訊】政府今起對新冠確診者停發隔離令,醫管局7間指定診所及遙距診症服務即日起停運,改為全港70多間普通科門診均診治新冠病人,合共提供的「偶發性疾病診症」名額將增至每日1萬個。醫管局昨稱,在該名額中將預留每天2000個名額照顧新冠患者,有需要時會調動額外日間及夜診備用名額,並會於每日上午8時半及下午1時提供新冠名額預約資料。另外,有關7條「關愛預約專線」、支援熱線1836 115、另全港近550間私家診所可免費處方新冠口服藥等求診途徑安排如下。 醫管局指定診所及遙距醫療服務今日(1 月30日)起停運。(明報圖片,蘇智鑫攝) 相關文章:有關新冠陽性患者、隔離令、指定診所、新冠口服藥、口罩令等 30日起新安排的7個問題 新冠確診者求診 70間普通科門診留2000名額 關愛預約專線、私家醫生等安排 新冠病人可經醫管局手機程式「HA GO」預約普通科門診,該程式昨晚更新。感染新冠本港居民前往普通科門診或急症室求診,每次診症費用分別為$50及$180。本報記者昨晚9時許登入系統,發現各區多間普通科門診已滿,油尖旺、深水埗及荃灣區更是全數10間診所滿額,其他門診最快可預約今早時段,有部分只提供下午3時後時段。 普通科門診服務的詳情和相關資料,請瀏覽醫管局普通科門診網頁:

Read more

【新冠康復者】中招後無力行路腳軟 肌肉加速流失?簡易3式家居肌力訓練(運動處方)

【明報專訊】數個研究均指出,感染新冠康復後容易出現或加劇肌肉流失。特別是年長一族在疫情下缺乏運動,染病時食慾不振,以及因病導致超量發炎,均會加速肌肉流失。有長者經常指「坐低起身無力、行路腳軟」,可能是缺乏肌肉及肌力的徵兆。(編者按:以下教你3個家居簡單肌力訓練,緊記做運動要做得正確,不單是隨便走走、隨便動動,還要注意以下事項……) 有研究指出,感染新冠後容易出現或加劇肌肉流失,尤其是年長一族(網上圖片)。) 相關文章:【新冠康復者】面對新冠後遺症:咳嗽氣喘乏力 研究:中醫治療三成可根治 肺功能呢? 感染新冠 康復後感無力肌肉易流失? 許多研究指出,缺乏肌肉或與慢性痛症、癡肥、二型糖尿病、機能下降等問題息息相關。一些長者的腰背痛或膝頭痛,可能是因為臀部肌群乏力,步行時身體姿勢不穩及傾側。而長期姿勢不良會使骨骼處於非理想位置,加速骨骼磨蝕並可引致退化及疼痛。肌肉量下降不但影響日常生活,更會增加跌倒以至骨折風險,對長者及照顧者而言均是一大問題。 簡易3式家居肌力訓練 肌肉受刺激才變大 做運動要做得正確,不單是隨便走走、隨便動動。因為肌肉必須受到足夠刺激,讓其產生微量損傷後自我修復,才能使肌肉變大。長者練肌肉必須做阻力運動,通過肌肉對抗外在阻力的方式,達到鍛煉效果。做的時候須重視離心收縮,即用力後須回到原來姿勢,以及盡量延長肌肉收縮時間以刺激肌肉。 以下3個家居簡單肌力訓練,建議1星期最少做2次(非連續2天),每個動作10次為1組,做3組。 下肢訓練 旨在增加坐下至站立時使用的臀部及大腿肌力,並減少因肌肉乏力導致腰背痛、膝痛或跌倒風險。 動作: 1.坐在穩固椅子上,雙手交叉放胸前。身體微微前傾,雙膝保持輕微外八(圖A) 2.利用臀部及下肢用力站直(圖B) 3.邊數3秒邊坐回椅子,動作要慢 註:若做3組後仍感輕鬆,雙手可拿水樽或裝有物件的袋子以增加負重,刺激肌肉增生。相反,若動作太難,可以扶着穩固物品站起。 背肌訓練 旨在強化中及下背部之背肌,減少因肌肉乏力導致圓肩(即寒背),以及因肩胛骨不穩而可能導致肩周炎。 動作: 1.坐在穩固椅子上,身體前傾。雙手舉高成Y字(圖C),肩膊放鬆避免聳肩,雙臂向後用力,夾緊背部及定着3秒,回到原位 2.Y字手向下至手肘與肩膊平排(圖D),肩膊放鬆避免聳肩。雙臂向後用力,夾緊背部及定着3秒,回到原位 註:若做3組後仍感輕鬆,雙手可拿水樽增加負重,刺激肌肉增生。 臀部外展肌肉訓練 旨在強化臀部外展肌肉,減少此肌肉乏力而導致跌倒風險,以及因姿勢錯誤而導致腰背痛或下肢疼痛。 動作: 雙手扶着穩固椅子站立,保持身軀正中及挺直,向側邊提起一邊下肢,定着3秒(圖E),緩慢放回原位,換邊再做 註:若做3組後仍感輕鬆,可延長定着時間到5至10秒,下肢亦可緩慢地凌空畫圈,或在雙腳踝上使用阻力帶,增加肌肉刺激 上述運動絕不能取代經專家評估的治療方案,如有疑問應先諮詢醫生或物理治療師。 相關文章:肌少症|長者體型偏瘦、肌肉量少是正常?慎防肌少症 50歲開始「練大隻」減跌倒風險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示範:陳嘉顥(深水埗地區康健中心物理治療師) Read more

有關新冠陽性患者、隔離令、指定診所、新冠口服藥、口罩令等 30日起新安排的7個問題

【明報專訊】政府昨日公布年初九(30日)起撤銷新冠陽性患者「隔離令」,將新冠視作風土病(endemic),以一般上呼吸道疾病管理。新安排下,衛生防護中心30日起不再發隔離令,並撤銷當日仍有效的隔離令,屆時所有呈報平台停用,亦停發抗疫物資包。檢測陽性者毋須再呈報,如無病徵可如常上班,若要申領病假則要憑醫生紙。「口罩令」將繼續於冬季維持。醫管局新冠服務亦將於1月30日起取消7間指定診所,屆時全港70多間普通科門診診所會預留每日1萬個配額予新冠等偶發性疾病患者,並可處方新冠口服藥,遙距診症亦將停止,日後港人因新冠求診或住院須按既定收費付款。(編者按:有關1月30日起新冠陽性患者、隔離、指定診所、新冠口服藥等新安排的7個問題,詳見附表。) 新冠口服抗病毒藥物帕克斯洛維德(Paxlovid)(政府新聞處) 30日起新冠陽性患者毋須呈報 撤隔離令 7間指定診所取消 特首李家超昨早於立法會答問大會宣布,考慮到本港已築起「混合免疫」屏障,新冠對公共衛生風險明顯減低,社會對其認知和處理能力大升,加上與內地通關無增疫情風險,決定本月30日起撤銷感染者強制隔離,逐步建立新常態系統,將新冠當上呼吸道疾病管理。 醫衛局長盧寵茂說,現時疫情進入新階段、新管理模式,新冠在港已成風土病,應由原本「一刀切」強制隔離,改由市民自主決定。勞福局長孫玉菡稱,勞資雙方可就上班安排自行協議,惟若僱主要求員工休假便須支薪。衛生防護中心總監徐樂堅稱,是否發出病假紙應由醫生作臨牀判斷。 隔離令:衛生防護中心不再發 所有呈報平台停用 新安排下,衛生防護中心30日起不再發隔離令,並撤銷當日仍有效的隔離令,屆時所有呈報平台停用,檢測陽性者毋須再申報,防護中心將改向所有市民發健康措施建議,亦停發抗疫物資包,社區隔離設施和暫託中心將於下月底關閉。 確診者:無病徵可外出和上班 1月30日起,新冠感染者如無病徵可外出和上班,若現病徵則應避免外出,申請病假須求醫索取醫生紙,做法與一般呼吸系統疾病無分別。 師生快測:每日維持 學生院舍員工陽性倡留家 至於師生每日快測、院舍員工定期核酸檢測和每日快測的規定將維持,若學生快測陽性,建議不要上學,當局亦強烈建議院舍不應要求檢測陽性的員工執勤,並繼續支薪,若院舍因而需額外請人,可申請「人手支援特別津貼」。 相關文章:【新冠陽性】數據:55%第6天快測呈陰性 醫衛局稱九成染疫密切接觸者5天內驗出 縮檢疫隔離期 病假安排:憑醫生紙 與其他疾病無異 至於檢測陽性僱員的病假安排,孫玉菡稱新冠感染者病假安排將與其他疾病無異,如無不適可繼續上班,否則應尋求醫生專業判斷是否發病假紙。他引述去年中修訂的《僱傭條例》稱,如僱員屬連續合約及超過4天不能上班,將可獲有薪病假,若僱主要求員工缺勤亦須支薪。 隔離中心/暫託中心:運作至2月底 最多可住7日 快測呈陰可早走 至於供輕症者或長者入住的社區隔離設施和暫託中心將運作至下月28日,以供過渡。當局指出,如部分患者家居環境擠迫或同住家人屬高風險,可聯絡消防處安排入住隔離設施,最長7日。 衛生防護中心總監徐樂堅表示,去年10月平均每日1400至1500人需住社區隔離設施,本周平均每日150人要求入住,需求大降,惟考慮部分患者家居環境擠迫或同住家人屬高風險,故隔離設施短期維持,僅供香港居民,最長住7日,可在快測未呈陰性時提前離開,不可重返。他指,呈陽性院友如已接種少於3針新冠疫苗,可獲安排住暫託中心,病徵較重者則由醫護評估病况,有需要會送院。 被問若屆時無暫託中心但院舍多患者、如何處理,勞福局長孫玉菡昨稱現時大多數情况以原址隔離便可處理,日後若有需要,可按情况開啟室內體育館作暫託中心,此刻相信3至4月不需暫託中心。 社署昨日宣布,所有設於體育館及部分設於亞博館的暫託中心分別於本月26日或下月3日起陸續停運,亞博館9號及11號館暫託中心則維持運作直至另行公告。暫託中心停運後,社署會將場地交還康文署及亞洲國際博覽館管理有限公司。康文署亦宣布轄下11個早前停開以供防疫用的體育館下月7日起陸續重開,下月1日起陸續接受預訂,石硤尾公園體育館及小西灣體育館未有重開日期。 指定診所:7間退場 普通門診發新冠口服藥 隨着政府將視新冠為一般呼吸道疾病處理,醫管局新冠服務亦將退場,1月30日起取消7間指定診所,屆時全港70多間普通科門診診所會預留每日1萬個配額予新冠等偶發性疾病患者,並可處方新冠口服藥,遙距診症亦將停止,日後港人因新冠求診或住院須按既定收費付款。 高風險確診者:醫管局預留1000名額予長者、小童、孕婦等 醫管局行政總裁高拔陞公布,普通科門診診所提供予偶發性疾病患者的配額,將由目前每日7500增至1萬個,並因應最近每日逾700名高風險新冠患者求診,包括長者、5歲或以下小童、懷孕至少28周孕婦及免疫力弱者,將為他們預留1000個名額,可經手機程式「HA GO」內「新冠關愛預約(普通科門診)」及熱線預約,醫院則會逐步將新冠病牀改收其他病人及恢復預約手術等服務,並繼續為完成隔離的港人提供中醫復康治療。 醫衛局長盧寵茂稱,遙距診症服務是基於持隔離令者難外出求醫而提供支援,需花很多人力處理,每個診症服務需時等同普通科門診處理3至4名病人。 政府專家顧問劉宇隆認為從目前新個案走勢推斷,指定診所和遙距診症月底需求將大減,屆時感染者看不到普通科門診的機率不大。他說既然視新冠為常態,便不應再特設門診。關注病人權益的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稱,以往普通科門診難即日預約,如染新冠不能於5天內服口服藥,或增重症風險,憂新安排令患者延遲求醫,促當局保留指定診所和遙距醫療多兩三個月,再觀察需求和疫情發展才停用。 相關文章:【新冠患者】服新冠口服藥切忌自行停藥 醫生提醒4件事:快測轉陰仍要留意血氧、心跳… 防護中心:停每日發稿公布數據 續監測重症和死亡個案、污水 至於衛生防護中心每日透過新聞稿公布個案數字的做法,亦將於月底告一段落。徐樂堅說,本月30日將通知全港醫生只需呈報嚴重和死亡個案,防護中心會經專題網頁公布核酸檢測陽性和死亡個案,並定期發布監測數據,包括重症和死亡個案、污水監測和變異病毒株情况,以及將新冠疫情納入定點監測網絡,做法如同處理呼吸道風土病。 口罩令:冬季續維持 可預防上呼吸道感染 政府公布將視新冠為風土病(endemic),以一般上呼吸道疾病模式處理。醫衛局長盧寵茂表示,「口罩令」將繼續於冬季維持,以預防上呼吸道感染,並維持新冠緊急應變級別,以作為口罩令、疫苗接種計劃及檢測等措施的基礎。 盧寵茂說,取消隔離令不代表新冠病毒已消失,新冠仍對社區和醫療系統帶來風險和壓力,加上全球疫情仍存變數,政府會繼續維持現時緊急應變級別。他稱並非放棄所有抗疫,世衛仍將新冠列作國際關注的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美國亦延長緊急事態至4月,且世衛重申要繼續病毒檢測等工作,口罩、疫苗和治療仍對控疫非常重要。 至於何時可取消口罩令,盧稱理解市民希望不用再戴口罩外出,又謂自己雖在醫院習慣戴口罩,但亦不想在日常生活佩戴,惟冬季未完結,政府冀維持口罩令並適時調整,重申戴口罩對保持公共衛生有一定幫助。 港第2、3針接種率達93%及84% 盧寵茂:混合免疫屏障牢固 盧寵茂半年前曾反駁港大專家袁國勇等提出的「混合免疫」純屬理論,亦曾因新冠病死率計算方法與專家隔空辯論。盧昨交代撤令理據時稱,本港新冠疫苗第二和第三針接種率分別達93%及84%,計及曾感染者的第三針有效接種率達95%,承認混合免疫屏障牢固,而感染者多屬輕症,去年初病死率達0.77%,年底另一高峰期已跌至0.19%,且醫療系統和市民應對能力提升,去年初醫管局一度減少六成服務,年底只需調整約一成。 被問到現在是否認同專家一早提出的「混合免疫」,盧稱一直有溝通,政府方向與專家一致,只是理論與政策在執行上有區別,有見醫療系統有能力應付去年底疫情高峰,反映疫苗和自然感染屏障足令大部分患者屬輕症,政府才能推出最新政策,強調理論與政策無衝突。 相關文章:復必泰二價疫苗 美數據:可能與65歲或以上長者中風有關 林永和籲三高吸煙長者可先諮詢後接種 新冠非流感 盧:一加一或大於二 被問到如何比較新冠和流感,盧稱兩者有相似和不同,他會形容新冠是流感以外另一種呼吸道感染,若說成流感,會減低大眾對新冠的警惕,且兩者或構成疊加效應,「一加一可能大於二」,同時感染可令病情嚴重,社會同時流行兩種病毒亦會對醫療系統構成嚴重影響。 港大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講座教授高本恩認為,現已無理據支持維持口罩令,亦不認為新冠仍屬公共衛生緊急狀態,如仍是,政府應繼續維持所有防疫措施,而非只撤剩口罩令,質疑邏輯矛盾。 明報記者(新冠疫情) Read more

復必泰二價疫苗 美數據:可能與65歲或以上長者中風有關 林永和籲三高吸煙長者可先諮詢後接種

【明報專訊】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CDC)、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引用追蹤55萬名長者的初步數據,稱復必泰二價疫苗可能與65歲或以上長者出現缺血性中風(ischemic stroke)有關,但數據「不太可能代表真正臨牀風險」,建議民眾繼續接種。本港衛生防護中心轄下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成員表示,從數據未見明確風險,加上從本港通報系統暫未見相關風險,籲市民安心接種。另建議有三高、吸煙的長者如有憂慮,接種二價疫苗前可先諮詢家庭醫生意見。 法新社資料圖片 相關文章:接種復必泰二價疫苗日均增至逾萬劑 研究:接種3針後打二價 增BA.4/5變異病毒中和抗體效力 美:二價復必泰或關65歲以上長者中風 風險未證 港衛署:未見涉二價中風個案 本港市民上月起可經政府疫苗接種計劃免費接種復必泰二價疫苗,至14日已打逾38萬劑。衛生署回覆查詢稱,專家委員會已知悉相關公告,會繼續對相關疫苗做安全監察。署方至今共接獲不超過5宗涉及復必泰二價疫苗的異常事件報告,當中並無涉及中風個案。 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CDC)和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上周五(13日)公布,根據CDC疫苗安全監察系統「疫苗安全數據鏈」(Vaccine Safety Datalink,簡稱VSD,是近乎實時監察系統),65歲及以上者接種復必泰二價疫苗後21天內,與22至44天相比,更可能出現缺血性中風(ischemic stroke)。美國有線新聞網絡(CNN)引述CDC官員指出,VSD追蹤了約55萬名接種二價復必泰的長者,其中130人在接種後3周內中風,無人死亡。缺血性中風又稱「腦缺血」,是由於向腦部供血的動脈阻塞引起。 美追蹤55萬長者發現「不太可能代表真正臨牀風險」可繼續接種 不過,CDC及FDA強調,其他大型研究、CDC的「疫苗異常事件通報系統」、其他國家的數據庫及輝瑞和BioNTech數據庫均沒顯示相關安全問題,需更多調查。這兩家機構表示,VSD有關數據不太可能代表真正臨牀風險,但認為與公眾分享這一信息是重要的。CDC稱,目前不會改變接種建議。CDC在新聞稿另表示,未有初步信號顯示莫德納二價疫苗與缺血性中風有關。 美國輝瑞和德國復必泰聲明稱,CDC或FDA都沒有在美國和全球許多其他監測系統中觀察到類似發現,也沒有證據顯示缺血性中風與接種復必泰有關。 林永和:三高、吸煙等高風險長者 可先諮詢後接種二價疫苗 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成員孔繁毅稱,上述數據只屬觀察結果,數據未見接種二價疫苗後與缺血性中風的明確關係,另稱多項因素均可能導致觀察結果存在偏差,如較多健康風險的長者較有可能接種加強劑,重申將密切觀察本港情况,籲市民毋須過憂。 委員會另一成員林永和則表示,本港監察暫時未見有市民接種二價疫苗後出現中風的情况,加上美國當局未有改變接種建議,認為一般健康長者可繼續安心接種二價疫苗;而有長期病或吸煙習慣等的長者,如有不安,接種前可先向家庭醫生查詢哪種疫苗適合。(明報記者) 孔繁毅:本港新冠病毒可視為風土病 另外,政府專家顧問孔繁毅稱,本港混合免疫屏障高,認為若農曆新年後疫情穩定,將可放寬多項防疫措施,包括取消隔離令、醫院或院舍探訪者的檢測要求、學生快測要求等,惟口罩令應在明年3或4月取消。 港大內科學系傳染病科主任兼臨牀教授孔繁毅(14日)在商台《政經星期六》表示,從科學而言,本港已有條件將新冠病毒視為風土病,另推算單日新增陽性個案數將持續下跌,估計港府在農曆新年及通關後若見疫情維持穩定,將「放心」取消隔離令。他說,醫院或院舍探訪者檢測要求、上學前快測要求隨後亦可逐步取消。 口罩令屬「最後卸下防禦措施」 孔繁毅形容,口罩令屬「最後卸下的防禦措施」,加上現時仍要慎防新冠和冬季流感雙重夾擊,應維持相關措施。他在節目後見記者時補充,若疫情持續趨向平穩,認為3月或4月可取消口罩令,又說縱取消口罩令仍建議市民在冬季或室內佩戴口罩。 相關文章:隱源性腦中風年輕人高危?拆解5大隱藏病因 對症下藥減再中風風險 孔:不排除XBB.1.5或成本港主流毒株 料患者病徵輕微 另,衛生防護中心日前公布首宗帶Omicron XBB.1.5變異病毒株的本地個案,孔繁毅不排除XBB.1.5可能成為本港主流毒株,惟感染相關病毒株的患者大多無病徵或病徵輕微,預料對醫療體系威脅很低,加上本港整體混合免疫屏障較高,市民毋須過慮。 (新冠疫情) Read more

【新冠患者】核酸檢測Ct值35或以上傳染性低毋須隔離 快測呈陽即病毒量較高仍須隔離 確診者到指定診所不設抗疫的士

下周一(16日)起,政府將調整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的判定標準,如檢測Ct值為35或以上會一律界定為陰性,並不會獲發隔離令,亦毋須進入社區隔離設施。至於快速抗原測試陽性者,政府指由於快測結果不會呈現Ct值,靈敏度亦比核酸檢測低,快速抗原測試呈陽性時其病毒量較高,快測陽性個案仍須按照隔離令的原定指示繼續隔離。另外,專接新冠患者往返居所及醫療設施如指定診所等地的專屬的士車隊14日起(本周六)停止服務。政府發言人提醒,確診者日後若由隔離地方外出求診,應戴上貼面外科口罩,避免逗留人多擠迫場所。截至1月2日逾29.2萬名病人獲處方新冠口服藥,當中逾10萬人處方默沙東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逾19.2萬人處方輝瑞帕克斯洛維德(Paxlovid)。 社區檢測中心(明報資料圖片) 相關文章:【新冠陽性】數據:55%第6天快測呈陰性 醫衛局稱九成染疫密切接觸者5天內驗出 縮檢疫隔離期 新冠核酸檢測Ct值35或以上者16日起視作陰性 毋須隔離 政府解釋,因應疫情發展,加上考慮到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Ct值達35或以上的個案一般傳染性極低,衛生防護中心評估相關風險後作有關決定。調整後的判定標準同樣適用於在社區檢測中心及檢測站的免費及自費檢測,其中自費檢測的陰性證明可用作跨境等用途。 隔離中人士未接獲防護中心通知 仍須繼續隔離 政府將安排下周一前經核酸檢測確診而Ct值達35或以上,並仍然持有有效隔離令的人士,取消其隔離令,並安排身處隔離設施的相關人士有序離開。 若隔離人士未有接獲衛生防護中心的主動通知,則須按照隔離令的原定指示繼續隔離,直至他們在檢測陽性後第4天起連續兩天取得快速抗原測試陰性結果為止。 相關文章:【新冠患者】服新冠口服藥切忌自行停藥 醫生提醒4件事:快測轉陰仍要留意血氧、心跳… 抗疫的士14日起停運 確診者外出求診應戴口罩 另外,因應政府進一步放寬防疫措施,專接新冠患者往返居所及醫療設施如指定診所等地的專屬的士車隊本周六(14日)起停止服務。政府發言人提醒,確診者日後若由隔離地方外出求診,應戴上貼面外科口罩,避免逗留人多擠迫場所。 抗疫的士今年2月18日起啟用,由政府聯同的士業界設立,最初約300部,患者可免費乘搭,政府向每名司機提供每日3000元津貼。政府表示,截至前日(10日)車隊已完成超過37萬宗行程。 逾29萬人獲處方新冠口服藥 醫管局昨在立法會回覆書面查詢時表示,截至1月2日逾29.2萬名病人獲處方新冠口服藥,當中逾10萬人處方默沙東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逾19.2萬人處方輝瑞帕克斯洛維德(Paxlovid)。醫管局表示新冠病人需要的藥物備存量充足,兩款口服藥庫存未達使用期限。政府(13日)提醒,現時兩款已註冊的新冠口服藥物(帕克斯洛維德「Paxlovid」及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只可向公私營醫療機構及醫生供應,病人只可經由註冊醫生按需要獲處方有關藥物,零售藥房不能向供應商採購以及向市民銷售有關口服藥物。任何人售賣或轉售新冠口服藥物,包括無償供應,均屬違法。 每名確診病人僅處方一個新冠口服藥療程 一般而言,新冠確診病人只會獲處方一個新冠口服藥療程(一個療程來說,帕克斯洛維德「Paxlovid」含有30粒藥片;而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則含有40粒膠囊)。市民若在診症後獲處方新冠口服藥物,應按醫生指示服用,並完成整個療程。 相關文章:藥劑師:撲熱息痛有紓痛退燒 與布洛芬功效同兼具消炎 惟哮喘者要注意 勿買散裝藥 撲熱息痛用作紓緩發燒疼痛症狀 勿過量服用 另外,政府(13日)表示,含「撲熱息痛」(Paracetamol)成分的藥物在本港整體供應維持穩定,市民不需要囤積有關藥物。 「撲熱息痛」用於紓緩疼痛及發燒症狀。建議在服用任何藥物前諮詢醫護人員的意見。若服用「撲熱息痛」數天後病徵仍持續,應盡快求醫。服用過量的「撲熱息痛」可能會導致肝臟嚴重損傷,正常成年人在24小時內不應服用超過4000毫克「撲熱息痛」(以一粒含「撲熱息痛」500毫克的藥片計算,正常成年人一日不可服用超過8粒),而兒童或有特定病况的人士,更應減少服用量。 (新冠疫情) Read more

新冠+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夾攻 了解3病毒

【明報專訊】(編者按:香港正逐步解除包括「社交距離」在內的防疫措施,會否步美國後麈,受到新冠、流感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簡稱RSV等3個病毒夾攻,令入院病人大幅上升,兒童病牀也供不應求……仍是未知之數。但流感季節已開始,RSV季節亦步亦趨……) 相關文章:【冬季流感】保護自己及身邊人 及早接種流感疫苗和新冠疫苗 (衛生處方) 新冠、流感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美國三料疫症夾攻 打從2019年開始,過去3年香港人過的都不是好日子,先是社會動亂,跟着是新冠肆虐,大大影響市民的人身安全及自由,也打擊了社會整體經濟,個別行業更是苦不堪言;跟着來個俄烏戰爭,雖發生在十萬八千里外,但嚴重影響了世界經濟,香港也未能獨善其身。好不容易等到了2022年尾,眼見新冠疫情似已受控,雖然官方報道的染疫個案日見新高,已超過每日2萬之數,但重症數目沒有同步上升,許多防疫禁令已解除,連「安心出行」也取消了,又重新與內地通關,算是新一年一點好消息。 怎知打開電視一看,外電報道的新聞卻不是那麼樂觀,首先是俄烏戰爭形勢不但沒有緩和,反而有愈趨嚴峻的趨勢;再而看到美國醫療系統再度淪陷,不過今次不單是因為新冠,塞滿醫院的也不是體弱多病老人,而是本來身體健康的兒童。作惡的病毒除了新冠,還有流感和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簡稱RSV)。3個病毒夾攻,入院病人大幅上升,兒童病牀更是供不應求,兒童深切治療部亦有人滿之患,許多接受訪問的兒科醫生都在電視上吐苦水。美國人更把這個三毒來朝的疫情稱為「三料疫症」(triplendemic)。 本港RSV春夏屬高峰季節 其實,流行性感冒是每年冬天都爆發的流行病,相信大家都不會忘記,在新冠肆虐之前,每年這個時候正是流感高峰期,大量病人湧到醫院,弄到急症室和病房頻頻告急,醫管局及政府高層都要循例到各醫院探探班,還要對着鏡頭保證要增加資源,以防災情重臨。可是年復年,流感氾濫還是「一年一度燕歸來」,情况始終沒有太大改善。至於RSV,則是所有兒科醫生都耳熟能詳的兒童病,整年都有個案,不過香港以春夏為高峰季節,和外國大多以冬天和初春為高峰期略有不同。 兒童「免疫缺口」 易交叉感染 RSV和流感都導致呼吸道感染,大部分病人病情輕微,但兩者都可以引起嚴重,甚至致命重症;長者、長期病患,以及嬰兒尤其容易受荼毒。今次美國災難級「三料疫症」,原因是新冠方興未艾,又正值流感高峰期,加上突如其來多了許多RSV感染,令兒童病房不勝負荷,有兒科專家更呼籲總統拜登宣布國家正處於緊急狀態,好方便調撥資源,支援受影響的醫院。 為何RSV感染會突然上升?有專家認為過去兩年多,各地因為新冠都採取了許多預防措施,好像限制人群聚集及餐聚、強制戴口罩、學校停課、在家工作等,兒童少了機會和其他人,尤其是其他兒童接觸,受到病毒自然感染的機率大大減少,身體對病毒的免疫能力無可避免地降低。現在新冠疫情稍有紓緩,各種預防措施包括「社交距離」逐漸撤銷,正處於對病毒「免疫缺口」(immunity gap)期的兒童,在RSV季節恢復免口罩的群體生活,怎不相互交叉感染,令RSV個案飈升。 步美國後塵?慎防病毒聯軍致措手不及 香港正逐步解除包括「社交距離」在內的防疫措施,會否步美國後麈,也來個triplendemic尚是未知之數。但流感季節已開始,RSV季節亦步亦趨,我們不可掉以輕心,要做足準備,以防給病毒聯軍殺個措手不及。 相關文章:【新冠疫情】英國疫情再反彈新增5萬宗確診 專家警告今冬將受三重打擊:新冠、流感及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RSV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霍泰輝(兒科專科醫生) Read more

抗病毒噴劑≠噴鼻式新冠疫苗 解構噴劑成分能否防新冠?購買時5大注意

【明報專訊】科學家正研究使用鼻腔和口腔噴霧劑治療和預防新冠病毒,市面上亦有類似噴劑出售,主要成分有一氧化氮、卡拉膠、結冷膠、紫錐花等,價錢由幾十至幾百元不等,有的更標榜是「隱形口罩」。會否成為新的防疫武器?出外用餐或做運動時除下口罩,噴一噴鼻能否預防感染?抑或只是虛假安全感?坊間出售各款抗病毒噴劑,絕不等同噴鼻劑型新冠疫苗,兩者在原理或預期效果究竟有何不同?若用噴鼻產品作為輔助工具,在食飯、打球除口罩時想「保險一點」,有哪5大注意事項呢? (設計圖片,Cristian Storto Fotografia@iStockphoto) 相關文章:復必泰二價疫苗作為第3、4和第5針安排 已接種3針康復後6個月可打第5針(16日起預約) 抗病毒噴劑防感染效果有待研究 不等同噴鼻式新冠疫苗 ◆一氧化氮 與新冠病毒相關的鼻腔和口腔噴霧劑研究,進行得如火如荼,其中包括一氧化氮噴鼻劑,正針對預防新冠感染作第三期臨牀研究。家庭醫生林永和提醒,雖然一氧化氮可能是以抑制SARS病毒相同方式來抑制新冠病毒,但針對新冠病毒的確切作用機制尚不清楚。臨牀研究尚未完成,產品效果有待確認。 另有研究顯示,新冠患者一氧化氮水平和生物利用度低,外來補充一氧化氮或有助預防或治療新冠感染;吸入式一氧化氮(iNO)在新冠治療方面有大量研究,惟安全且有效的劑量尚不清楚。林永和留意到,一氧化氮與新冠相關研究多數是針對治療,例如將一氧化氮與抗病毒藥物結合使用,作為治療新冠的潛在選擇;能否應用於預防新冠感染,值得商榷。 ◆紫錐花 有口腔噴劑成分含紫錐花提取物,產品指紫錐花具有抗炎、抗病毒作用。林引述,有研究指以茶袋冲泡紫錐花可改善感冒病徵;另有研究顯示紫錐花錠劑可預防上呼吸道感染。然而,目前沒有關於紫錐花在預防新冠感染研究或臨牀確鑿數據,究竟紫錐花可否作為新冠病毒預防劑、治療輔助劑和高危人群免疫增強劑,有待進一步研究。 林提醒,某物質的研究成效可能僅針對口服效用,研究結果不能應用在其他劑型,如某成分口服膠囊有用,但不代表噴劑有相同效果。 ◆其他成分 有噴鼻劑使用卡拉膠(carrageenan),聲稱有科學認證能抑制新冠病毒,產品列明獲「美國FDA產品認證」。然而,能抑制病毒,與有效預防感染或減輕病情,未必有關連。另一方面,產品要進入美國市場,醫療廠商需要對產品註冊(establishment registration)和產品列名(device listing),但不代表美國FDA認可該產品能達到其聲稱效果。 卡拉膠、木糖醇、羥丙甲纖維素都是鼻腔和口腔噴霧劑常見成分,有研究測試這些成分對新冠病毒的抗病毒作用。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梁子超提醒,體外實驗結果不足以反映臨牀效用。要證明噴劑有效,首先要在試管測試能否阻截病毒感染細胞,再做動物實驗,最後是臨牀研究。目前,部分噴劑有做動物實驗,有些未進入臨牀階段或進展緩慢。 加上預防性藥物臨牀研究有其困難之處,由於每100人至1000人才有1個傳播者,需要大量群組作預防性研究,變相要投入相當大的資源,令研發工作增添困難。再者,要廣泛使用於人群,噴劑安全考慮特別高,尤其是吸入性產品或藥物,必須經認可的臨牀研究才可廣泛使用,目前看來仍需一段時間。 鼻水帶走成分 難長期附黏膜 另外,噴劑本身有一定局限。「愈來愈多證據發現,新冠病毒很多時透過微細的氣溶膠在空氣傳播,感染範圍除了鼻、眼、口黏膜之外,亦可能感染整個呼吸道,包括氣管、支氣管、肺氣泡,總表面面積達100平方米,等於千幾呎豪宅的大小!」梁子超表示,純粹只覆蓋鼻黏膜的噴劑,未必能完全阻截病毒入侵身體。 梁又指出,即使噴劑能全面覆蓋感染位置,亦要確保有效成分能持續停留才可發揮作用。由於呼吸道有自我清潔功能,內裏的絨毛和分泌物將外來物排出體外,使噴劑難以長期附在呼吸道黏膜上。 林永和同樣指出,帶有病毒飛沫可接觸眼、口、鼻黏膜,噴劑存在防護漏洞,呼吸、流鼻水會帶走噴鼻劑成分,未必能長時間待在鼻腔,達到預防效果。加上,未知產品是否防水,未必適合游泳時使用。 戴口罩最穩妥防護 可源頭控制 「雖然現時的產品功效成疑,但相關研究值得支持,或者將來真的能幫助疫情。」林永和認為,恰當佩戴口罩是最穩妥的防護,未必需要額外使用噴劑,「去旅行或需要除罩的時候如做運動、用餐,使用這些噴劑當輔助是個人選擇,但有可能過猶不及,譬如對成分過敏、無妥善戴口罩、對防疫措施鬆懈。」出外旅行需了解當地疫情風險,在人多擠迫的地方、公共交通工具上最好戴口罩。 美國FDA早前向一些銷售聲稱可以預防、治療、減輕、診斷或治癒新冠產品的公司發出警告信,指可能會導致公眾產生虛假安全感和錯誤印象,以為不需要嚴格遵守社交距離和良好衛生習慣等。梁子超最後提醒,噴鼻劑的作用有別於口罩。口罩不但提供個人保護,還有源頭控制功能,若所有人都戴口罩,即使口罩只有八成保護力,亦能將整體感染風險減低96%。他認為視乎冬天過後新冠病毒和其他呼吸道傳染病會否廣泛流行,待今年春天才考慮放寬口罩令較合適。 相關文章:【新冠疫苗】港大合作研發噴鼻式疫苗 袁國勇:有效對抗Omicron 保護率有多少? (附與科興及復必泰針劑疫苗比較) 文:利楚兒 編輯:梁小玲 選購注意:噴劑須有嚴謹研究 不宜外地買 噴鼻產品尚在研究中,技術仍未成熟,家庭醫生林永和表示,現階段不應依賴這類產品作防疫用途;至於作為輔助工具在食飯、打球、吹奏樂器除罩時想「保險一點」噴一噴,最重要是「do no harm」,使用後沒有不適。 注意事項 ‧留意有否全面科學實證和臨牀研究支持 ‧研究有否涉及贊助商的利益衝突,如有藥廠資助,分析研究結果時應更加小心 ‧參與研究人數(樣本數量)是否足夠 ‧衛生防護中心有否認可相關產品作預防新冠或建議使用,市民可瀏覽衛生防護中心或同心抗疫網站 ‧不建議在外地購買抗病毒產品,因為消費者未必看懂產品標籤,亦未能了解產品有否研究支持、內容是否可信等 Read more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