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呼吸道感染|單日增 9 間學校爆發個案涉逾300學生職員 曾祈殷: 一窩蜂式感染 料非新冠病毒或流感 防疫響警號

【明報專訊】衛生防護中心昨晚公布,單日增加9間學校(見表)爆發上呼吸道感染,涉295名學生,年齡介乎1至18歲,另共涉7名職員。3日累計共71宗爆發,近800人受影響。至於9間學校,分別位於九龍城、黃大仙、深水埗、葵青、西貢和元朗,7間是幼兒園或幼兒中心,另有一間小學和一間特殊學校,爆發學校遍及九龍和新界。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聯席主席曾祈殷稱爆發來得很急,形容是「一窩蜂式」感染,響起了警號,反映防疫警覺仍不足,但估計不是新型冠狀病毒或季節性流感,呼籲衛生署調查爆發的疾病以釋除疑慮,又呼籲家長要減少帶幼兒外出嬉戲。   學校爆發上呼吸道感染  部分曾赴主題樂園 又一村學校爆發所涉人數最多,共65學童受影響,年齡介乎3至6歲,他們出現發燒、咳嗽、流鼻水和喉嚨痛等。該校昨日發通告指出,11月6至8日期間,部分家長曾帶同子女前往海洋公園、迪士尼樂園、音樂農莊等地方,幼兒其後陸續發病。 本周日至二(8日至10日),全港已錄得71宗院舍、學校爆發上呼吸道疾病個案,包括43間幼稚園或幼兒中心、24間小學、1間中學和3宗其他個案,共涉789人。衛生防護中心會向爆發的學校派發深喉唾液樣本瓶,為受影響班別的師生驗新型冠狀病毒,並會建議有關班別於未獲得檢測結果前停課不少於3日。 曾祈殷料非新冠流感 或副流感鼻病毒 不在昨日9間爆發學校名單之列的大埔循道衛理幼稚園亦疑現爆發,校長陳燕芳表示,周一(9日)約30名學生因出現上呼吸道感染病徵而告假,主要是咳嗽和流鼻水,有數名學生出現低燒。她稱昨早已通知衛生防護中心並停課3天,今天起會安排家長到校門領取檢測瓶,翌日交回。她表示校方沒有舉行過任何聚會,學生在校期間都有戴口罩。 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聯席主席曾祈殷稱,今次爆發來得很急且遍及不同地區,從爆發模式上估計不是新型冠狀病毒,加上近期實驗室數據顯示季節性流感並不活躍,估計亦不是流感,但傳播之快反映是病毒性感染的可能性高,或是副流感、鼻病毒、合胞病毒等呼吸道病毒。由於今次爆發牽連甚廣,他認為衛署不能只驗新冠病毒,應化驗找出目前爆發的病毒種類,以釋除家長和學校的疑慮。 稱「一窩蜂感染」 反映防疫警覺仍不足 曾祈殷說,學校今年曾長時間停課,因此上呼吸道感染個案長期處低水平,隨着恢復實體課堂,短時間內出現「一窩蜂式感染」是響起了警號,反映目前防疫警覺性仍不足。他認為校巴可以是學校與學校間播疫的途徑之一,需加強清潔,家長亦應減少學童的課外活動,並避免到公園、樂園等,以免造成交叉感染。 醫生籲查疾病釋疑慮 衛署:只驗新冠 被問近期爆發是否有任何一宗已知屬哪種病毒,及會否為爆發群組化驗以了解正爆發的疾病,衛生署口頭回覆稱,提供的化驗只包括新型冠狀病毒,若病人求醫並驗出其他病毒,有關醫生會再通知衛生防護中心。 明報記者 (疫情第三波) 專題系列文章 Read more

上呼吸道感染|再增學校65學童出現流鼻水、咳嗽、發燒等感染徵狀 衛生防護中心正調查多宗爆發個案

近日本港有多間學校已先後爆發上呼吸道感染個案,今日(10日)九龍塘又一村學校向家長發通告稱,該校有65名幼兒出現上呼吸道感染,學校將於明日(11日)至周五(13日)停課3天。而截至本周一(9日)衛生防護中心已公布,正調查5宗上呼吸道感染爆發個案,涉及3間幼兒學校、一間幼稚園及一間小學,共131名學童及4名職員受感染,所有患者情況穩定。 Read more

【中醫治療】網上流傳生食大蒜可改善鼻敏感 燥熱體質易上火

【明報專訊】春夏交替,不少人的鼻子又開始作怪,頻頻打噴嚏、鼻塞及流鼻水。鼻敏感令人不適,看起來沒精打采,容顏憔悴。 網上流傳每日生食大蒜,有助改善鼻敏感。中醫認為大蒜性溫,有助驅寒,而鼻敏感多因肺氣虛寒所致,似乎合情合理,不過,何解有人食完,病情加重了?真的每個人也適用?   (資料圖片/明報製圖)   肺脾腎虛損 皆可致鼻鼽 鼻敏感,中醫稱鼻鼽。註冊中醫嚴耀堅指出,鼻敏感多在春夏交替及入冬時發作,引起打噴嚏、流鼻水、鼻塞、鼻子發癢或發熱、嗅覺變得遲鈍,甚至鼻黏膜潰爛。成因主要與肺、脾、腎虛損有關,分以下4個證型:   1. 長期歎冷氣 肺氣虛寒 經常歎冷氣,身體長期受寒,一旦遇到風寒攻襲便損肺氣。肺氣不足,未能如常宣發向上升,影響體內氣機運行,導致氣血及津液運行不暢。 主要徵狀:早上流鼻水,鼻水較稀及透明,患者怕冷,易出汗。   2. 飲食不節 脾胃虛弱 飲食不節,常食甜、煎炸、肥膩或濃味食物,影響脾胃功能。脾胃受損,損耗肺氣,令肺氣不足。 主要徵狀:早上流鼻水,鼻水較黏及稀,食慾不振,嗅覺減弱,身體容易疲累。   3. 鼻敏感處理不當 腎氣虛弱 鼻敏感處理不當,傷及腎氣。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腎氣受損,會拖累肺氣受損。 主要徵狀:流鼻水、鼻塞、腰膝痠軟、四肢無力或頭暈。患者以長者偏多。   4. 風寒+食燥熱食物 濕熱型 出現風寒仍不停食燥熱食物,肺氣受損加上燥熱,影響氣機;同時增加鼻內的炎症反應。 主要徵狀:鼻腔發炎含膿,出現濃稠的黃綠色鼻涕,口苦口乾、喉嚨痛、咽乾眼乾等,小便偏黃,大便乾涸或溏爛。   熱底忌食——生蒜偏溫,有助驅寒;體質燥熱人士服食,隨時加重鼻敏感徵狀。   上述4種證型中,嚴耀堅指以肺氣虛寒最常見,「以往冷氣機未普及,大家用風扇來解暑,室內溫度不會調得太低,較少受寒,所以那時很少人患鼻敏感,反而患熱疹病人較多;但現在幾乎所有室內地方都有冷氣,長期困在冷氣間,患鼻敏感的病人也較以往多」。 不過,有時患者證型不止一個,可以兼夾出現。嚴舉例,有一名30多歲雙職媽媽,日間工作時身處冷氣間,放工後要照顧孩子,休息不足,身體長期過勞,而且飲食不節,常食燥熱及肥膩食物。結果她的肺、脾及腎氣均受損,導致鼻敏感,患病已有4至5年。發病的第一年,嗅覺及味覺已轉差。現時正接受針灸及服藥,病情逐漸改善。   嚴耀堅(資料圖片)   腎虛、濕熱型患者 大蒜無效 鼻敏感患者每當發病時,不停流鼻水及鼻塞,雖然未必構成重大健康威脅,但影響生活質素。不少鼻敏感患者在求醫之前,會試用不同偏方,希望改善徵狀。坊間流傳的每日食生蒜,究竟能否解決鼻敏感? 嚴耀堅指出,大蒜可以改善鼻敏感,不過並非人人適合。他解釋,中醫角度而言,大蒜主要用來改善食滯、消化不良、水腫、腹瀉,以及治蛇蟲咬傷,「雖然醫書沒記載大蒜對於鼻敏感有直接的治療功效,不過其性味溫熱,有驅寒及暖脾胃作用,對於肺氣虛寒及脾胃虛弱的鼻敏感患者,有一定幫助。另外,大蒜可以預防因受涼而引起的風寒感冒。當鼻敏感病人減少患感冒,自然也可減輕鼻塞及流鼻水等徵狀」。 但嚴耀堅補充,對於腎氣虛弱及濕熱型鼻敏感,大蒜則作用不大:「大蒜沒有很強的補腎功效,未能改善腎氣虛弱患者的體質。而且大蒜偏溫,濕熱型患者體內本身熱氣已經較重,再食大蒜只會加重徵狀,不宜多食。另外,陰虛火旺及有熱氣等人士,如長痱滋、喉嚨痛或暗瘡,同樣不宜多吃大蒜,否則會增加熱症。」   影響生活——每當鼻敏感發作,不停打噴嚏及流鼻水,非常擾人,所以不少患者期望用偏方,紓緩徵狀。 辛辣刺激 腸胃不適忌生食 嚴耀堅又指,偏方教人食生蒜,味道辛辣刺激,可能引起口腔及舌部灼痛;如果空腹進食或大量服用,更會刺激胃酸分泌,有胃病人士要小心食用。建議腸胃功能欠佳人士,最好食煮熟的大蒜。 最後他寄語一眾患者,發病時最好盡快求醫,別隨意用上坊間偏方,否則或會因不適合自己體質,未能改善問題之餘,甚至會加重病情。 (Tomwang112@iStockphoto)   更多中醫治療文章: 【中醫治療】中藥針灸雙管齊下 改善鼻敏感 【中醫治療】雞屎藤止痕癢 治濕疹難斷尾 食用過量 腹瀉頭暈 【中醫治療】食療推介:濕疹分急性慢性 前者要清熱 後者潤燥 【中醫治療】醫徹中西:中西醫合璧藍圖 【中醫治療】穴位紓緩咳嗽 杏仁豬肺湯性溫助止咳 【中醫治療】芡實祛濕不全面 反致肚脹氣鬱 【中醫治療】知多啲:赤小豆祛濕最強慎用   文:許朝茵 編輯:梁小玲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ad more

【過敏系列】鼻敏感頻發作 脫敏治療3年可望根治

鼻敏感在香港十分普遍,發作時鼻水、眼水、打噴嚏不斷,加上鼻塞等症狀實在是令人十分困擾。13歲的小雯也是患者之一,自小每朝起牀便迎來鼻水和噴嚏此起彼落,多年來都用抗敏藥物控制,父母為免女兒終身被鼻敏感及藥物纏繞,遂於3年前讓小雯接受脫敏治療,慢慢擺脫鼻敏感,現已毋須依賴藥物了! Read more

百日咳可致抽搐昏迷 初生嬰不懂咳恐窒息

【明報專訊】百日咳又名「雞咳」,患者初時沒有特別病徵,只會流鼻水、打噴嚏、輕微發燒和咳嗽,惟咳嗽會日益嚴重,妨礙患者飲食及呼吸。細菌會令肺部受感染,嚴重者可導致抽搐及昏迷不醒。中文大學醫學院兒科學系教授韓錦倫指出,初生嬰兒不懂得咳嗽,往往會窒息,嚴重患者需接駁呼吸機數周。 ▲(網上圖片) 衛生防護中心資料顯示,百日咳由百日咳博德氏桿菌引致,可透過飛沫傳播,潛伏期由4至21日不等,通常為7至10日。目前可用抗生素治療百日咳,如兒童長時間發燒和咳嗽,並嚴重氣喘,應立即送院治療。 學者:近年兒童嚴重個案未趨升 韓錦倫表示,嚴重患者需入住深切治療部,但據其近年觀察,兒童嚴重個案未有上升趨勢,每間公立醫院的兒童深切治療部,一年都未必證明到一宗百日咳病例。他補充,若及早使用抗生素,可縮短病徵持續時間,亦可減低傳染給其他人的可能。 預防方面,衛生防護中心提醒市民要保持良好衛生,例如經常用梘液和清水潔手,特別在觸摸口、鼻或眼之前,以及保持室內空氣流通等。 專題系列文章 Read more
X